图书介绍

中华茶道 1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茶道 1
  • 张顺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线装书局
  • ISBN:751202350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75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茶道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册1

第一章 悠悠茶史1

第一节 茶之起源1

茶树的起源1

第二节 茶的传播史3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4

(二)茶在国外的传播5

第三节 华夏制茶史6

(一)魏晋采叶作饼6

(二)唐代蒸青饼茶7

(三)宋代龙凤团茶7

(四)元代蒸青散叶茶8

(五)明代炒青散叶茶8

(六)清代制茶新发展9

第四节 华夏饮茶史9

(一)原始的鲜叶咀嚼9

(二)春秋时代的生煮羹饮9

(三)唐代的煎茶10

(四)宋代的点茶11

(五)明代的泡茶13

(六)清代的品茶15

第五节 华夏茶文化史16

(一)历代茶文化概况16

(二)“茶”字的由来23

(三)茶的各种称呼、字形及传播24

(四)英文“tea”的由来25

(五)茶文化的结晶——《茶经》25

第六节 中国的贡茶26

(一)贡茶的起源26

(二)历代贡茶概况27

第七节 茶亦有道29

(一)茶道源流29

(二)茶道经典30

(三)茶道之美32

(四)茶道之礼33

(五)茶道精神34

(六)茶道人间37

(七)茶道类型42

第八节 茶与儒、佛、道44

(一)茶与儒:崇礼乐重“性”与“品”45

(二)茶与佛:茶意禅味韵味同46

(三)茶与道:道法自然羽化功51

第二章 茶之类别56

第一节 说茶56

第二节 基本茶类57

(一)绿茶57

(二)红茶71

(三)乌龙茶75

(四)黄茶81

(五)白茶83

(六)黑茶84

(七)再加工茶类85

(八)茶外之茶91

第三节 中国名茶99

(一)什么是名茶99

(二)什么是历史名茶99

(三)唐代的名茶99

(四)宋代的名茶101

(五)元代的名茶102

(六)明代的名茶103

(七)清代的名茶104

(八)中国十大名茶105

第三章 茶之具、水、火107

第一节 茶之具107

(一)茶具的起源和发展107

(二)茶具的分类113

(三)当代茶具的组成118

(四)当代茶具的选配119

(五)怎样选购茶具123

(六)紫砂之美124

(七)历代名壶欣赏133

(八)壶具铭文欣赏139

(九)景瓷茶具欣赏140

(十)黑釉茶碗欣赏143

(十一)石壶造型欣赏144

(十二)茶具趣闻146

第二节 茶之水149

(一)选择泡茶用水149

(二)水之质149

(三)水之性152

(四)水之类153

(五)诸水论158

(六)水之选159

(七)水之论160

(八)水之美162

(九)名泉佳水趣闻167

第三节 茶之火174

(一)烧水燃料的选取174

(二)烧水程度的控制174

(三)泡茶水温的掌握175

第二册177

第四章 中国茶艺与冲泡技法177

第一节 茶艺源流177

(一)汉魏六朝茶艺177

(二)隋唐茶艺178

(三)五代、宋茶艺179

(四)元、明、清茶艺180

(五)近代茶艺181

第二节 为什么要学茶艺181

(一)掌握一种生活技能182

(二)提高生活品位182

(三)修身养性183

第三节 茶艺美的赏析183

(一)人之美183

(二)茶之美187

(三)具之美190

(四)境之美192

(五)艺之美195

第四节 十大名茶的表演型茶艺197

(一)大红袍茶艺197

(二)铁观音茶艺199

(三)台湾乌龙茶茶艺(东方美人茶艺)201

(四)西湖龙井茶艺202

(五)碧螺春茶艺203

(六)黄山毛峰茶艺204

(七)君山银针茶艺205

(八)祁门红茶茶艺207

(九)普洱茶茶艺208

(十)茉莉花茶茶艺209

第五节 经典民俗茶艺210

(一)白族三道茶茶艺210

(二)擂茶茶艺212

(三)油茶茶艺214

(四)奶茶茶艺216

(五)布依族姑娘茶217

(六)酥油茶茶艺(茶马古道茶艺)218

(七)“六如”禅茶茶艺220

(八)蒙顶山智矩寺禅茶224

(九)武夷留春茶茶艺225

(十)清代宫廷茶艺227

第六节 舞台表演茶艺229

(一)宫廷三清茶茶艺230

(二)宫廷太子茶茶艺231

(三)文士茶茶艺232

(四)佛茶茶艺233

(五)太极茶茶艺234

第七节 茶艺欣赏234

(一)茶艺欣赏的内容234

(二)茶艺欣赏的境界238

第八节 泡茶四要素238

(一)置茶量239

(二)泡茶水温239

(三)冲泡时间240

(四)冲泡次数240

第九节 茶叶的一般冲泡程序240

(一)冲泡程序240

(二)茶与水的用量241

(三)冲泡方式241

第十节 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245

(一)绿茶的泡饮方法246

(二)红茶的冲泡249

(三)乌龙茶的冲泡250

(四)黄茶泡饮方法252

(五)白茶的泡饮方法253

(六)黑茶的冲泡254

(七)花茶的冲泡254

(八)紧压茶的泡饮方法255

第五章 茶之甄选与品鉴257

第一节 茶之欣赏257

(一)三看257

(二)三闻258

(三)三品258

(四)三回味259

(五)鉴茗之美259

第二节 茶之鉴别262

(一)新茶和旧茶鉴别法262

(二)春茶、夏茶和秋茶鉴别法262

(三)真假名茶鉴别法263

(四)绿茶鉴别法264

(五)花茶鉴别法264

(六)苦丁茶鉴别法265

第三节 茶之贮藏266

(一)影响茶叶变质的环境条件266

(二)茶叶贮藏保管的目的和作用267

(三)茶叶的通常保管方法267

第四节 茶之品鉴269

(一)绿茶品鉴269

(二)红茶品鉴272

(三)乌龙茶品鉴279

(四)白茶品鉴292

(五)黄茶品鉴295

(六)黑茶品鉴298

(七)再加工茶品鉴306

(八)花草茶品鉴311

第六章 名茶趣说327

(一)十八棵御茶的传说327

(二)小兰花茶的传说328

(三)涌溪火青茶的传说328

(四)阳羡茶的传说329

(五)黄山毛峰的传说331

(六)太平猴魁的传说331

(七)信阳毛尖的传说332

(八)苏仙黄尖茶的传说333

(九)车云茶的传说334

(十)灵山茶的传说334

(十一)敬亭绿雪的传说335

(十二)武夷水仙茶的传说335

(十三)水金龟茶的传说336

(十四)不知春茶的传说337

(十五)松萝茶的传说338

(十六)四明十二雷茶的传说339

(十七)乌牛早茶的传说339

(十八)茶女红的传说340

(十九)天子茶的传说342

(二十)金地茶的传说343

(二十一)普陀佛茶的传说344

(二十二)碧螺春的传说345

(二十三)天台云雾茶的传说346

(二十四)香露茶与观音仙茶347

(二十五)君山银针的传说347

(二十六)龙井茶的传说350

(二十七)惠明茶的传说351

(二十八)雁荡毛峰的传说352

(二十九)白牡丹茶的传说352

(三十)周打铁茶的传说353

(三十一)新江羽绒茶的传说354

(三十二)乌龙茶的传说354

(三十三)大红袍茶的故事355

(三十四)“铁观音”的来历355

(三十五)白毫银针的传说356

(三十六)桂平西山茶的传说357

(三十七)云雾茶的传说358

(三十八)蒙顶茶的传说359

(三十九)景星碧绿茶的传说360

(四十)三道茶的传说360

(四十一)苦丁茶的传说361

(四十二)虎狮茶的传说363

(四十三)台湾乌龙茶的传说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