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作家巴金 增订本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余思牧著 著
- 出版社: 利文出版社
- ISBN:962988132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作家巴金 增订本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
第一编 巴金的家世与生平1
1.童年及少年时代2
(一)籍贯和家世2
(二)在广元生活的两年间6
(三)反封建的又一表现10
(四)旧诗词与新思想12
2.现实的教育16
(一)六岁时回到成都16
(二)未懂革命,却惊兵变18
(三)反封建意识的萌生22
(四)童年时的几个先生25
(五)童年少年生活对他日后写作的影响28
3.巴金的青年时代29
(一)跳出“私塾”学英文30
(二)第一次到上海33
(三)他看到了军阀的“杰作”37
(四)去国赴法途中39
(五)在法国的生活及学习情况41
(六)“巴金”笔名的由来44
(七)无政府主义吸引巴金45
(八)巴金追求的理想从来不是单一的47
(九)众多的笔名、蜂涌的创作49
(十)第二次到上海50
(十一)和大哥久别后的会面52
(十二)大哥的自杀,巴金的惊叹58
(十三)《家》中高家三兄弟,成都李氏兄弟是原型60
第二编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巴金63
1.“9·18”事变以后的行踪65
(一)由上海到南京66
(二)忽闻上海被侵、南京亦将弃守69
(三)原欲天津访兄,改变计划回沪70
(四)上海外表无恙,事实到处火海灾场74
(五)闸北一片瓦砾,朋友困苦中挣扎求生75
(六)日军暴行、战争灾难,使巴金软心变热肠77
2.上海弃守,南来泉州、香港和广州79
(一)国民党清党,闽南暂作“世外桃源”79
(二)泉州黎明高中,受到巴金关心80
(三)泉州平民中学,得到巴金支持82
(四)叶非英无私利他的品格冲击巴金83
(五)三到泉州,寄希望于青年85
(六)黎明大学与巴金的深情厚望87
(七)南方无战事,北方水深火热89
(八)路过香港,走马看花89
3.北上青岛、北平,筹办《文学季刊》93
4.三十年代初的写作生活96
5.发表过滥,友好规劝98
6.不留情地揭发日军的暴行101
(一)山川均:你是故意为“皇军”掩饰罪行102
(二)武田:日军要征服中国是痴梦106
(三)称许郑振锋,申斥日伪政权109
(四)怀念陆圣泉,坚信抗战必胜110
7.三次重踏南国红土,点燃《烽火》112
(一)日机轮番轰炸,民众镇定应付112
(二)居民不爱死,但也不畏死114
8.巴金与“左翼”文艺界及鲁迅116
(一)过左激进,巴金曾被摒之门外119
(二)两个口号,引起文艺界的争论和分裂120
(三)实事求是,鲁迅肯定并庇护巴金122
(四)交情原不深厚,却常以鲁迅为镜子125
9.巴金与茅盾的亦师亦友关系126
(一)论辈份,茅盾是前辈127
(二)论写作,同是为了探索人生但肩负不同政治任务128
(三)文艺素材风格,各有各面目130
(四)在待人接物上,殊途同归130
(五)珍惜晚节,各有各的立场131
10.筹建“文化生活出版社”成大出版家133
(一)远在东京,受邀出任“文生”总编辑134
(二)曾为“文生”筹措巨款135
(三)把“文生”办成为划时代的新文艺园圃137
11.决心参加到抗日救亡的卫国活动中去138
12.到武汉去看“大会战”前夕的景象141
13.广州突然失守,巴金匆忙入桂146
14.三到桂林,全为致力抗战文艺149
15.写作《抗战三部曲》与《寒夜》159
16.探访成都老家,有泪亦有欢颜162
17.太平洋战争使国府对日宣战165
18.巴金与叶圣陶的交往166
(一)推荐《灭亡》,提拔巴金168
(二)通过开明,帮助文生170
(三)经常关注,长期爱护170
19.巴金与萧珊,贵阳花溪小憩结良缘172
20.首次会见毛泽东,种下日后关爱保护之情175
第三编 巴金的家庭——从“象牙监牢”到“甜蜜的家”181
1.老的家:祖父塑造的小王国182
(一)巴金心中:祖孙关系是好的184
(二)“五四”使巴金睁开眼睛、对老家爱恨交缠184
(三)爱和恨——巴金人道思想的哺育者185
(四)杨嫂事件的冲击188
(五)捉赌事件的冲击192
(六)奶妈被打事件的冲击193
(七)母亲的死亡叫巴金认识到悲哀195
(八)父亲的死亡引起家庭的巨变198
2.少年巴金需要更多的生活内容202
(一)看戏、结交伶人开眼界202
(二)组织新剧社,老少同乐203
(三)巴金最早的文艺活动205
(四)他在苦闷和愤怒中摸索生活的道路207
(五)家庭的黑暗折磨他,也锻炼了他212
3.入川第五代人的各自出路214
(一)大哥李尧枚像高觉新214
(二)三哥李尧林像高觉民216
(三)四弟李尧棠像高觉慧218
(四)十四弟、十七弟和其他子侄的走向219
4.新的家:巴金一手建立起来的安乐窝220
(一)串门常客多为文友及名流221
(二)前后园繁花盛放222
(三)客厅书房各具特色223
(四)一女一子各有专长224
第四编 解放头十七年(1949年-1967年)的巴金227
1.迎接新时代的到来228
(一)主动投入新社会228
(二)自觉地要求学习改造231
(三)登天安门观礼,见证新中国成立236
(四)接受政治生命的新考验238
(五)逐步成为政坛、文坛的领导干部241
(六)迈出国门,为政治而投入国际宣传工作246
(七)应丁玲之邀,作赴朝前的学习250
2.身不由己卷入政争运动的漩涡251
(一)文艺界整风运动是思想改造之始251
(二)两次入朝,影响其后半生255
(三)《文艺月报》创刊,有人为巴金担忧259
(四)保持赤子之心任人大代表261
(五)陆续发表赴朝访问的战地题材267
(六)面对山雨欲来的国内政局274
(七)在三大公案发生后,巴金心生压抑与苦恼276
A.对《武训传》的批判277
B.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277
C.对胡风的批判278
(八)终成列队向胡风掷石子的人280
(九)信无政府主义使巴金见知于毛泽东284
(十)胡乔木终身服膺毛泽东,因而长期关怀巴金291
(十一)多事之秋,却倡“双百”295
(十二)整风运动席卷文坛299
A.批判丁、陈、艾、柯,指其反党反社会主义299
B.批判冯雪峰,指其为“右派”及叛徒301
C.批判萧干,指其为“右派”305
(十三)发言呼吁:正视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308
(十四)57年在上海“作协”发言,坦率惹祸,但受保护311
A.反复思考,依然要争取写作自由311
B.最可爱的人,对他的教育起变化314
(十五)“批判巴金”的浪潮此起彼伏314
A.14卷《巴金文集》的出版意义316
B.解放后对巴金作品评价的演进319
C.《法斯特的悲剧》事件引起的批判321
D.北师大师生的批判321
E.全国报刊展开批巴金作品的讨论323
F.巴金知道中共党内领导对他看法不一致326
(十六)62年在“文代会”上发言,与张、姚直接结怨327
3.毛泽东否定解放头17年的文艺界、文化界成绩342
第五编 巴金的为人345
1.朋友眼中的巴金346
(一)冰心:他爱国、爱人民、爱人类,为他们而呼号346
(二)高行健:他做的、写的一切,都是基于为了国家好347
(三)李江泉:爱国主义是他的思想核心348
(四)黄裳:他真诚爱国、爱时代、爱生活348
(五)陈荒煤:恪守爱国、爱民和真正艺术家的良心349
(六)吴强:作家的勇气建立在对民、对国负责的基础上349
(七)私人书信尤显其忧国爱国深情350
(八)陆正伟:他走向完美人格的阶梯350
(九)李存光:巴金在折磨中生存,在沉思中斗争351
2.他爱故乡,更敬爱故乡人352
(一)他的爱乡、爱国之情是密切不可分的352
(二)他热诚、谦虚、有礼、重友谊、乐于助人354
(三)重诺重情,细致认真待友人360
(四)金无十足,人无十全,巴金也有遗憾时362
3.他对朋友好,对家人、亲属的关系也好364
(一)侍奉后母,唯恭唯敬364
(二)教导子侄,从爱从严365
(三)热诚推心,亦择善固执369
(四)与胡乔木之交,有礼有节370
(五)“有为而治,治与不治”,二人曾公开交锋372
4.他在“新人类”中是异类374
(一)他内省不疚,追求人生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境界375
(二)平常为人处事谨慎,件件蕴含人格、精神魅力377
(三)念念不忘,自己多写也鼓励别人多写380
(四)一生不领工资,只靠稿费来养家并助人381
5.一生勤俭,但慷慨捐书捐款惠世人382
(一)百年后,著作版权归国有383
(二)空手来去,生平藏书分赠机构、学校和后人383
(三)反对设立“巴金文学奖基金”,不喜搞个人崇拜385
6.时人对巴金为人的看法386
(一)李辉:巴金:云与火的景象388
(二)陈思和:巴金的痛苦,是巴金的魅力389
(三)谭兴国:巴金,一个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的人390
(四)陈丹晨:人们尊崇巴金,文章之外还因他品格伟大390
(五)谷苇:巴金也是伟大中国革命的一面镜子391
(六)小结:他的作品普世公认具有 价值的世界文学财富之一392
7.一套致意咭,千般惜别情392
下卷397
第六编 巴金著作的版本及其小说创作397
1.长篇、中篇小说的版本398
2.短篇小说的版本400
3.杂记、游记的版本401
4.译作的版本403
5.文集、选集的版本405
6.对巴金小说创作的探讨406
(一)对《灭亡》的探讨406
(二)对《新生》的探讨414
(三)对《爱情三部曲》的探讨421
A.关于<雾>422
B.关于<雨>431
C.关于<电>437
(四)对《激流三部曲》的探讨445
A.关于<家>447
B.关于<春>459
C.关于<秋>467
(五)对《憩园》的探讨482
(六)对《抗战三部曲》——<火>的探讨498
A.关于第一部的<火>502
B.关于第二部的<火>504
C.关于第三部的<火>507
(七)对《寒夜》的探讨512
7.对巴金短篇小说特点的探讨527
A.短篇小说写作的学习经过527
B.对《爱的十字架》的探讨530
C.对《勿抗恶》的探讨533
D.对《某夫妇》的探讨534
E.对《月夜》的探讨537
F.对《狗》的探讨540
8.简单的结语542
第七编 巴金的散文创作545
1.中国现代散文的特色546
2.巴金早年散文创作的主要内容与风格547
3.《海行杂记》、《旅途随笔》、《旅途通讯》和《旅途杂记》549
4.从《废园外》看它的散与不散551
5.《生之忏悔》的朴素美552
6.《忆》、《短简》和《怀念》的平实真挚554
(一)关于《忆》554
(二)关于《短简》554
(三)关于《怀念》555
7.反映神圣的抗战,富于积极的战斗意义556
8.爱憎分明,读者喜爱558
9.序跋特多,也是很好的散文560
10.简短的结语568
第八编 巴金的文艺思想571
1.不承认是文艺家的文艺家572
2.巴金独特的文学道路573
3.巴金对“文艺的特质”及“文艺与生活”的理解575
4.巴金如何与作品中人物一同生活、受苦584
5.文艺与政治的关系586
6.文艺中反映生活的真与假589
7.文艺的所属与创作自由591
8.认为文艺创作是思想、人格的表现594
9.关于人品与文品相一致,作家要言行一致的问题596
10.关于写作的窍门问题597
11.关于文艺的渊源问题及继承问题599
12.对创作方法的看法604
13.不追求技巧不等于否定技巧605
14.对文学批评的看法612
第九编 十年“文革”,噩梦一场、闹剧一场619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前夕620
2.一篇文艺发展总结,从被赞好到被否定622
3.《海瑞罢官》先被祭旗628
4.“文革”起因,其实明显628
5.朝为国家使节,晚为政府阶下囚631
6.“文革”一开始,就虔诚膜拜神明、迷失自我632
7.昔日友好顿成鬼,今时捱斗甘认罪636
8.《英雄儿女》再上演,希望一闪即幻灭640
9.“牛棚”生活多艰苦,劳动学习又检查641
10.十年“文革”三阶段,首个阶段大夺权641
11.友死妻病己捱斗,噩梦不断夜正长652
12.“文革”第二阶段,国外惦念国内贱待653
13.生不相离死相别,血泪和流度严冬654
14.迎回萧珊骨灰,难忘深仇大恨659
15.“文革”结局“四人”倒,十年浩劫噩梦醒663
16.对毛泽东信仰敬佩之中,近而不亲665
第十编 面对21世纪:再读巴金的《随想录》与《再思录》679
1.绝不忘记过去,绝不忘记历史教训681
2.自由诚可贵,权利须争取687
3.只有学会独立思考,人才会是自由的人691
4.呼颞改革教育,提倡文化交流694
5.改革教育,首重训练学生动脑筋699
6.新旧教育,分野在于教育模式的变革701
7.尊重老师、培训老师,还需要重视民办学校705
8.祖国是母亲,每个人都有责任爱护她707
9.巴金的学术,是一项巨大的文艺、哲学思想的存在710
第十一编 巴金的创作道路,是光明、伟大的文学发展道路713
1.巴金的弥留与逝世714
2.巴金的创作道路717
3.巴金文艺创作的五个发展阶段723
(一)第一个阶段,萌芽期724
(二)第二个阶段,茁长期726
(三)第三个阶段,成熟期732
(四)第四个阶段,“新声”期741
(五)第五个阶段,即“顿悟期”或“新生期”745
4.子女深情低调、文化界人士缅怀、各界哀悼送别751
5.夫妇骨灰抛撒东海760
初版后记762
第22次印刷本跋767
附录773
附录一:巴金致余思牧的27封信(附:余思牧按)774
附录二:永难磨灭的身影(余思牧)——六次会晤巴金先生的记略813
附录三:巴金研究:现状与思考(邵宁宁)——第七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838
附录四:对于今后巴金研究的期待(日·坂井洋史)843
巴金生平年表简编(余思牧编订)851
增订本后记899
热门推荐
- 2850794.html
- 808937.html
- 1799026.html
- 1655682.html
- 2978022.html
- 2403814.html
- 2987189.html
- 2089091.html
- 3302364.html
- 14867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7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7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5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02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4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71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7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2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63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