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翻译学 建构与诠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态翻译学 建构与诠释
  • 胡庚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0264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12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551页
  • 主题词:翻译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翻译学 建构与诠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生态翻译学的名与实1

引言1

1.翻译学3

2.生态学5

3.生态翻译学:生态范式的译学研究9

4.从术语视角勾画生态翻译学13

5.从“三位一体”视角概观生态翻译学20

6.生态翻译学vs.翻译学及其他翻译理论研究23

小结27

第一章 生态翻译学的背景、起源与发展28

引言28

1.1 产生的背景29

1.1.1 全球视野的生态思潮29

1.1.2 生态维度的学科发展31

1.1.3 生态“术语”的翻译研究32

1.1.4 译论研究的局限与缺失35

1.2 探索的基础与前提38

1.2.1 “关联序链”的认知路径39

1.2.2 生态系统的类似同构44

1.2.3 适应选择的理论体系51

1.3 持续的拓展53

1.3.1 世纪之初的起步探索53

1.3.2 循序渐进的积累传播55

1.3.3 “论”、“学”一体的进化整合59

1.3.4 持续不断的关注应用63

1.3.5 方兴未艾的发展之势67

小结69

第二章 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与视角71

引言71

2.1 生态翻译学的“生态范式”72

2.1.1 科学研究的“范式”72

2.1.2 翻译研究的范式73

2.1.3 生态翻译学的“生态范式”76

2.2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80

2.2.1 生态整体主义80

2.2.2 东方生态智慧82

2.2.3 “适应/选择”理论85

2.3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对象88

2.3.1 翻译生态(“译境”)88

2.3.2 文本生态(“译本”)91

2.3.3 “翻译群落”生态(“译者”)92

2.3.4 “三生”主题及其相互关系93

2.4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方法95

2.4.1 学科交叉96

2.4.2 相似类比96

2.4.3 概念移植99

2.4.4 系统综观100

2.5 生态翻译学的生态理性101

2.5.1 注重整体/关联102

2.5.2 讲求动态/平衡103

2.5.3 体现生态美学104

2.5.4 观照“翻译群落”105

2.5.5 昭示“翻译伦理”106

2.5.6 倡导多样统一106

2.6 生态翻译学的伦理原则109

2.6.1 “平衡和谐”原则111

2.6.2 “多维整合”原则114

2.6.3 “多元共生”原则115

2.6.4 “译者责任”原则117

2.7 生态翻译学的其他理念与视角121

小结129

第三章 宏观译学研究:翻译生态体系132

引言132

3.1 复杂思维、复合系统与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134

3.1.1 复杂思维134

3.1.2 复合系统135

3.1.3 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137

3.2 生态翻译学的整体生态体系140

3.2.1 翻译管理生态系统141

3.2.2 翻译市场生态系统143

3.2.3 翻译教育生态系统146

3.2.4 翻译本体生态系统148

3.2.5 翻译生态环境依托系统150

3.2.6 翻译生态体系的其他研究153

3.3 翻译本体生态系统的“科际”整合154

3.3.1 科际研究的“关联互动”154

3.3.2 以生态为视角的综观整合158

3.3.3 翻译生态子系统及其相关研究160

3.4 翻译生态系统的协调与平衡165

3.4.1 不同层次生态的协调与平衡166

3.4.2 个体生态、群体生态的协调与平衡167

3.4.3 翻译生态与其他社会生态的协调与平衡168

3.4.4 “关联序链”各相关系统内外的协调与平衡171

小结172

第四章 中观译论研究:翻译本体理论175

引言175

4.1 关于翻译理论的认识176

4.1.1 翻译理论的定义与目的176

4.1.2 翻译理论的要件与功能177

4.1.3 翻译理论的特征与判断180

4.1.4 翻译理论研究管见“十点”181

4.2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何为译”191

4.2.1 翻译本质的不同视角认识191

4.2.2 生态翻译学视角的翻译理解195

4.2.3 翻译即生态平衡198

4.2.4 翻译即文本移植200

4.2.5 翻译即适应/选择204

4.3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谁在译”206

4.3.1 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中心”207

4.3.2 翻译伦理中的“译者责任”221

4.3.3 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构建223

4.3.4 “事后追惩”机制225

4.3.5 译者的生存境遇与能力发展227

4.3.6 译者、“翻译群落”与“翻译群落”生态229

4.4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如何译”230

4.4.1 “翻译过程”的图解231

4.4.2 “三维”转换的理据235

4.4.3 “整合适应选择度”的厘定239

4.4.4 文本移植与生态平衡242

4.4.5 生态翻译策略/方法的优化选择244

4.5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为何译”246

4.5.1 “译有所为”的译者主观动机247

4.5.2 “译有所为”的文本客观功能250

4.5.3 “译有所为”的进一步研究260

小结262

第五章 微观译本研究:生态翻译例释263

引言263

5.1 生态翻译中的“多维”转换264

5.1.1 “人肉真香,再来一口!”264

5.1.2 “全厂动员,打击偷盗!”269

5.2 生态翻译中的“掏空”再现272

5.2.1 “神秘”经验文本翻译的启示272

5.2.2 “分类指令”还是“调度司令官”?275

5.3 生态翻译中的环境“补建”278

5.3.1 译文中的“按语”、“换例”、“解释”及其他278

5.3.2 交替式传译中的“补译”281

5.4 生态翻译中的原生态“依归”283

5.4.1 依归于原语生态283

5.4.2 依归于译语生态285

5.5 生态翻译中的自然化“仿生”286

5.5.1 阿里山中的“花、木、鸟、兽”287

5.5.2 自然界里的“山”形、“树”形、“落叶”形288

5.6 生态翻译理念的文本“干涉”292

5.6.1 翻译生态环境的“干涉”293

5.6.2 “翻译群落”赞助者的“干涉”295

小结299

第六章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应用与研究301

引言301

6.1 不同翻译领域的理论应用研究(1)302

6.1.1 文学翻译研究302

6.1.2 哲学社科翻译研究305

6.1.3 应用翻译研究307

6.1.4 翻译教学研究310

6.1.5 翻译家研究315

6.1.6 口译研究319

6.1.7 网络翻译研究322

6.2 不同翻译领域的理论应用研究(2)325

6.2.1 翻译史/译论史研究325

6.2.2 翻译批评研究328

6.2.3 译学方法论研究328

6.2.4 翻译伦理研究330

6.2.5 译学流派研究332

6.2.6 其他相关研究334

6.3 现有应用研究的综观评述336

6.3.1 广泛性的应用研究336

6.3.2 评述性的相关研究338

6.3.3 应用研究综观评述340

6.4 若干翻译现象的生态翻译学解释342

6.4.1 关于可译性问题342

6.4.2 关于复译问题346

6.4.3 关于翻译策略选择问题349

6.4.4 关于风格翻译问题351

6.4.5 关于翻译研究“转向”问题352

小结355

第七章 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取向与启示356

引言356

7.1 生态翻译学的发展取向357

7.1.1 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的研究格局357

7.1.2 中西/古今/文理交叉融汇的“三大”学术追求362

7.1.3 实践性/开放性/普适性的“三性”范式特征371

7.1.4 立论/倡学/创派的“三阶段”发展历程373

7.2 生态翻译学研究的趋势与启示374

7.2.1 演变哲学理据375

7.2.2 衍展研究视域377

7.2.3 转变研究范式379

7.2.4 跨越学科界线381

7.2.5 催生译学流派384

7.2.6 回馈相关学科385

7.3 生态译学的国际化进展387

7.3.1 话语权回归387

7.3.2 国际化进展389

7.3.3 进一步研究394

小结405

参考文献408

附录一 索引433

附录二 生态翻译学主要术语中英对照表(Glossary)441

附录三 全书所附图表444

附录四 生态翻译学理论和应用(部分)研究论文一览表(2001-2012)446

附录五 聚人·汇智·鼓劲·布局——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开幕式致辞473

附录六 “逢十归零”重新出发——第二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开幕式致辞478

附录七 迎挑战·抓机遇·做实事——第三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开幕式致辞482

附录八 全书英文目录及各章英文提要485

跋5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