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亚洲历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亚洲历史
  • 许海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线装书局
  • ISBN:780106608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80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603页
  • 主题词:亚洲-历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亚洲历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东亚3

导语3

第一章 东亚的地理环境与早期文明的形成11

第一节 早期东亚文明的地理环境12

一、地理环境的特征13

二、文明的区域与国家的形成14

第二节 史前东亚的早期人类和文明曙光15

一、西来说的谬传15

二、东亚远古人类的考察与猜想16

三、石器时代的东亚人类16

四、古史传说中的部族19

第三节 东亚第一个国家的形成和中华帝国的崛起22

一、炎黄-东夷联盟22

二、中国的早期国家23

三、“封建制度”与国家形态的成熟26

四、战乱纷飞的战国时代27

五、统一的中华多民族帝国29

第四节 东南亚的早期农业与部落氏族32

一、东南亚农业的发端32

二、东南亚的居民和古代君主国33

三、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35

第二章 中华帝国的形成对东亚的深远影响37

第一节 前3~8世纪的中华帝国38

一、西汉帝国的发展38

二、西汉帝国的区域发展状况39

三、东汉时期的区域的发展状况42

四、三国魏晋各民族政权的整合与重构45

五、走向鼎盛的隋唐帝国48

第二节 东亚其他国家的形成52

一、匈奴帝国53

二、朝鲜半岛的国家55

三、从邪马台到日本57

四、东南亚早期国家60

第三节 中国与东亚各国的关系68

一、匈奴与中原的战和关系68

二、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70

三、日本列岛、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72

第三章 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75

第一节 中国对周边民族的新体制76

第二节 中国与周边附属国之间的朝贡贸易78

第三节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形成82

第四章 前3世纪~8世纪东亚与南亚、中亚、西亚、欧洲的交流85

第一节 东亚与南亚85

一、早期的文明交流85

二、佛教的传播87

三、丝绸之路的商贸与文化交流89

第二节 东亚与中亚、西亚90

一、三大通道90

二、汉唐时期91

三、双向交流93

第三节 东亚与欧洲的交流94

一、早期交流94

二、汉朝时期95

三、随唐时期96

第五章 8~13世纪的中国99

第一节 破碎的帝国101

一、安史之乱后的局势101

二、土地兼并与各区域的社会转型101

第二节 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发展103

一、北方西夏、辽、金、女真的纷争103

二、各区域的文化交流与发展105

第三节 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107

一、土地的兼并107

二、各区域的发展107

第四节 蒙古帝国的兴起110

一、部落纷争110

二、成吉思汗建国111

三、蒙古帝国113

第六章 9世纪~13世纪东亚其他国家115

第一节 朝鲜半岛高丽政权的建立115

一、高丽与百济的纷争116

二、高丽的汉制117

第二节 日本的政治演变118

一、藤原氏摄关政治118

二、院政时代119

三、武士的兴起及发展120

四、镰仓时代(1192~1333年)121

第三节 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发展122

一、安南与占婆122

二、吴哥王朝的兴衰123

三、泰人国家的兴起124

四、缅人国家的建立125

第七章 9世纪~13世纪东亚与世界关系的发展127

第一节 东亚与南亚关系的发展127

一、贸易128

二、佛教129

第二节 东亚与中亚、西亚关系的发展130

一、海上贸易130

二、陆地贸易130

三、贸易往来与文化传播131

第三节 东亚与欧洲、非洲关系的发展133

第八章 “大一统”时代137

第一节 中国与东亚区域格局的新变化138

一、大一统的巩固138

二、各区域的状况139

第二节 元朝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发展141

第三节 东亚其他地区143

一、日本143

二、安南、占城144

三、缅国、暹国145

四、爪哇145

第四节 东亚与世界146

一、东亚与亚洲其他地区的关系146

二、东亚与非洲的关系147

三、东亚与欧洲的关系148

第九章 多层环状结构形成151

第一节 中国与封贡体系的确立151

一、蒙元帝国与封贡关系的曲折发展151

二、明朝的崛起与封贡体系的确立152

三、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系及其演变156

第二节 东亚其他国家与封贡体系159

一、日本159

二、越南160

三、印尼161

第三节 东亚与世界162

一、郑和下西洋162

二、对西部的扩展165

第十章 封贡体系的内缩167

第一节 东亚诸国的发展167

一、中国167

二、朝鲜和日本170

三、大陆东南亚172

四、海岛东南亚174

第二节 西方“发现”了东亚176

一、东亚与西方殖民国家的早期对抗176

二、东南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178

三、西方冲击下的中、日、朝180

第三节 俄罗斯向东亚扩张181

一、俄国侵略势力涉足东亚182

二、俄国疯狂侵占中国领土183

三、俄国与日本的最初对抗185

第四节 东亚与世界186

一、列强在东亚的入侵与殖民霸权贸易186

二、西方文化对东亚的传播187

三、东亚与中亚的关系189

第十一章 近代西方的入侵与东亚封贡体系的瓦解191

第一节 西方列强瓜分东亚的狂潮192

一、英国192

二、法国193

三、俄国194

第二节 日本崛起及其对外扩张194

一、日本的崛起194

二、日本的侵略扩展196

第三节 中国及东亚其他国家的抗争197

一、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与外交改革197

二、东亚其他国家的改革199

三、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系的瓦解200

第十二章 东亚走向条约体系201

第一节 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201

一、清末挽救危亡的尝试202

二、走向革命与战乱203

三、加入条约体系203

第二节 日本构建殖民帝国205

一、日本的扩张206

二、战争决策与法西斯主义207

第三节 东南亚殖民化与条约体系208

一、法属印度支那208

二、缅甸与暹罗209

三、印度尼西亚211

四、菲律宾212

第二编 南亚215

导语215

第一章 古印度文明217

第一节 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发展与衰落218

一、印度文明的由来218

二、印度河文明218

三、与苏美尔的关系219

四、印度河文明的城市219

第二节 外族入侵与印度的帝国时代220

一、雅利安人220

二、雅利安人的统治221

三、吠陀文化221

四、孔雀帝国的兴起222

五、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222

六、孔雀王朝223

七、华氏城和孔雀印度的光荣223

八、“神所钟爱的”阿育王224

第三节 贵霜人、希腊人、锡兰以及笈多王朝与戒日王帝国224

一、贵霜人和希腊人225

二、南印度和马杜赖城225

三、锡兰226

四、笈多王朝和戒日王帝国228

五、笈多时代的生活和文化228

第四节 古印度妇女以及古印度的文化、科学、教育228

一、古印度的妇女229

二、古印度的文化与教育229

第二章 中世纪印度231

第一节 中世纪印度的文化发展231

一、伊斯兰教对印度的早期影响231

二、伊斯兰教向印度推进232

三、德里苏丹国233

四、著名的苏丹:阿拉乌德丁·卡尔吉234

五、图格鲁克家族235

六、锡坎达尔·洛迪236

第二节 南印度、朱罗人与维查耶那加尔236

一、南印度236

二、寺庙建造者和对立诸王国237

三、朱罗人238

四、维查耶那加尔:胜利帝国238

第三节 莫卧儿时代的印度239

一、印度的莫卧儿人239

二、阿克巴其人240

三、贾汗季和沙贾汗241

第三章 欧洲人入侵南亚243

第一节 17世纪欧洲对印度的入侵与殖民统治244

一、东印度公司244

二、英国势力在印度的上升与莫卧儿帝国的崩溃245

三、西方人在印度246

四、英国人的早期存在248

五、建立基地248

六、莫卧儿和后莫卧儿局势249

第二节 英国对印度的占领与殖民统治250

一、英法竞争和征服孟加拉251

二、罗伯特·克莱武和英属印度的早期阶段252

三、英国统治的确立252

四、从贸易公司到政府253

第三节 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254

一、东方学家和孟加拉文艺复兴254

二、殖民地首府加尔各答255

三、从宽容到傲慢255

四、1857年起义257

五、大英帝国在印度地位的巩固258

第四节 英属印度259

一、近代发展260

二、殖民制度260

三、新德里:英国统治印度的极盛期261

四、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262

第四章 印度的屈辱与独立运动265

第一节 殖民统治下的印度状况265

一、经济发展266

二、新中产阶级的产生266

三、大众物质福利267

四、农业和人口267

五、若干对比268

第二节 印度民族主义的初期阶段269

一、知识分子的觉醒269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270

三、走近甘地271

四、战后的镇压271

第三节 印度走向独立272

一、甘地和群众行动272

二、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抗议和选举273

第五章 印度独立时期的内部分裂275

第一节 印度的独立与分裂275

一、政治分歧276

二、分裂276

三、克什米尔纠纷277

第二节 南亚其他国家的独立277

一、阿富汗277

二、斯里兰卡278

三、尼泊尔279

第三节 独立后的印度280

一、尼赫鲁治理下的印度280

二、英迪拉·甘地治理下的印度281

三、锡克教徒282

四、英迪拉·甘地的继任者283

第三编 中亚287

导语287

第一章 早期的中亚帝国与佛教的传播289

第一节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王朝与马其顿帝国289

一、波斯帝国对中亚的征服289

二、阿契美尼王朝290

三、马其顿帝国对中亚的征服292

四、阿尔萨西斯时代295

第二节 游牧帝国与佛教的传播297

一、巴克特里亚王国与印度王国之间的斗争297

二、匈奴与塞种帝国299

三、贵霜帝国302

第三节 萨珊人与突厥人在中亚的纷争304

一、萨珊人与中亚国家的纷争304

二、噘哒人307

三、突厥的兴起310

第四节 伊斯兰帝国的崛起311

一、穆斯林征战311

二、萨曼王朝315

三、喀喇汗王朝317

第二章 成吉思汗及其蒙古帝国与诸汗国321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年代321

一、成吉思汗出生前的蒙古部落321

二、成吉思汗的出生与成长323

三、成吉思汗的崛起324

四、大军南下325

五、后人对成吉思汗的评述327

第二节 蒙古帝国的鼎盛时期329

一、四子出击,征服欧亚329

二、蒙古帝国的强盛330

三、最难征服的王朝:中原王朝332

四、蒙古帝国的瓦解和消亡333

第二节 金帐汗国337

一、拔都统治下的金帐汗国337

二、别儿哥统治下的金帐汗国339

三、忙哥帖木儿统治下的金帐汗国339

四、月即别与札你别统治下的金帐汗国340

五、脱脱迷失统治下的金帐汗国342

六、金帐汗国的崩溃343

第四节 察合台汗国344

一、察合台汗国的建立344

二、察合台汗国的强盛346

三、秃忽鲁帖木儿、羽奴思与赛德汗统治时期347

四、察合台汗国的分裂349

五、察合台汗国的衰落350

第五节 哈萨克与乞尔吉思351

一、阿不勒海尔汗352

二、卫拉特帝国的扩张352

三、卫拉特帝国的衰落与俄国的扩张355

四、乞尔吉思部落356

第六节 帖木儿帝国与乌兹别克对河中地区的征服357

一、帖木儿帝国简介357

二、帖木儿的军事征服358

三、帖木儿后代的统治时期360

四、乌兹别克对河中地区362

第三章 汗国的衰落与沙俄帝国的崛起365

第一节 昔班王朝365

一、兀拜都刺汗与昔班王朝365

二、伊斯兰教以及建筑艺术文化的传播369

第二节 乌兹别克汗国的衰落371

一、诸汗国的纷争371

二、乌兹别克汗国的衰落374

第三节 沙皇和苏联统治下的突厥人378

一、俄国统治下的金帐汗国后裔378

二、俄国人统治下的哈萨克草原383

三、俄国统治下的突厥斯坦386

第四节 俄国的征服及其对突厥斯坦的管理389

一、沙俄对突厥的征服389

二、沙俄对突厥的统治391

三、准格尔起义与俄军的镇压和征服392

四、俄军的南侵与殖民394

五、突厥的独立与反抗398

第四章 苏维埃时期的中亚五国399

第一节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400

一、十月革命与哈萨克斯坦的新生400

二、哈萨克斯坦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403

三、卫国战争时期的哈萨克斯坦404

四、战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405

第二节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407

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加入苏联407

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409

三、卫国战争时期的乌兹别克斯坦410

四、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11

第三节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413

一、苏维埃政权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建立413

二、社会主义建设和卫国战争414

三、战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恢复和发展415

第四节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416

一、十月革命对土库曼地区的影响416

二、社会主义建设和卫国战争418

三、战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恢复和发展419

第五节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420

一、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的建立420

二、社会主义建设和卫国战争420

三、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421

第五章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的独立423

第一节 苏联解体对中亚五国的影响423

一、苏联社会政治经济危机在中亚的反映423

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苏联解体424

第二节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独立427

一、哈萨克斯坦对“8·19事件”的反应427

二、哈萨克共产党改旗易帜427

三、加强主权建设428

第三节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独立428

一、对政变的反应428

二、宣布独立428

三、乌兹别克共产党的嬗变429

第四节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独立430

一、两份内容不同的声明430

二、吉尔吉斯共产党被解散431

第五节 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的独立432

一、关注经济自主432

二、宣布独立432

三、土库曼共产党易名更纲433

第六节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独立433

一、从马赫卡莫夫到阿斯拉洛夫433

二、从阿斯拉洛夫到纳比耶夫434

三、纳比耶夫与胡多纳扎罗夫之争435

第四编 西亚439

导语439

第一章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自然背景441

第一节 两河流域的地理概况441

一、地理与交通441

二、两河流域的物产和矿产442

三、河流交通与经济状况443

第二节 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文明的发现444

一、碑铭的破译444

二、泥板文书的解读445

第三节 两河流域的史前时代446

一、东部山区的旧石器中期和晚期的洞穴遗址447

二、东部和北部中石器的猎人和新石器时代的农民447

三、两河流域北部的彩陶文化450

第二章 从苏美尔城邦到苏美尔帝国459

第一节 苏美尔城邦争霸(约公元前2900~前2300年)459

一、传说中的初史(洪水前)五“帝”邦459

二、早王朝的城邦争霸:基什和乌鲁克的南北之争、乌尔的霸权460

三、拉旮什和温马争霸461

四、阿卡德城邦首次统一文明地区462

第二节 乌尔第三王朝建立统一国家464

一、乌尔第三王朝的文治武功464

二、阿摩利人涌入中原,乌尔第三王朝开始瓦解465

第三章 从古巴比伦城邦到古巴比伦帝国467

第一节 伊辛王朝取代乌尔第三王朝467

一、王朝危机467

二、巴比伦兴起468

第二节 拉尔萨的兴起与争霸469

一、拉尔萨的兴起469

二、拉尔萨的争霸471

第三节 巴比伦的兴起和一统天下472

一、苏穆阿布和苏穆拉埃勒创业50年(前1894~前1845年)472

二、萨比乌姆、阿皮勒辛和辛穆巴里忒三王守业的52年473

三、汉穆拉比(前1792~前1750年)一统天下474

第四节 马瑞、亚述、埃什嫩那诸王国的兴亡476

一、马瑞、亚述的兴亡476

二、埃什嫩那的兴亡(前2025~前1758年)478

三、古巴比伦后期及王国的灭亡480

第四章 从阿淑尔城邦到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帝国483

第一节 早期亚述和古亚述483

一、古亚述城邦及其贸易商港483

二、古亚述的殖民贸易484

第二节 古巴比伦时期亚述的首次统一485

一、沙姆西阿达德的崛起和他的王朝485

二、沙姆西阿达德首次统一两河流域北部485

第三节 中亚述时期486

一、前两千纪后半期近东地区的政治格局和民族迁徙486

二、中亚述的兴起与强盛487

三、中亚述后期的发展与衰落490

第四节 新亚述时期491

一、亚述人再度崛起——新亚述军事强国491

二、亚述帝国称雄东部地中海世界(新亚述后期)496

第五节 亚述帝国的灭亡504

第六节 两河流域的最后一个帝国新巴比伦506

第五章 古代西亚政权中的民主和共和因素509

第一节 早王朝至乌尔第三王朝时的长老会和公民大会509

一、长老会的形成509

二、公民大会511

三、埃波拉城邦的共和制向君主制演变511

第二节 古巴比伦时期的长老会对王权的限制512

一、长老会的司法权512

二、长老会负责推选城邦的王513

三、长老会决定城邦的外交政策513

四、长老会决定战争与和平、抵抗与投降514

第三节 古巴比伦时期的共和制与陪审团515

一、北叙利亚的埃马尔城邦强于王权的长老会(共和制)515

二、亚述和巴比伦帝国时的城市长老会和公民陪审团515

第六章 古代两河流域文化519

第一节 两河流域的语言文化519

一、苏美尔文字的发现519

二、阿卡德文字的发现520

三、文学521

第二节 宗教信仰524

一、宗教信仰524

二、宗教仪式525

第三节 法律527

一、苏美尔和阿卡德时期的法律527

二、古巴比伦时期的汉穆拉比法典527

第四节 科学和艺术530

一、数学的应用530

二、天文学530

三、医学531

四、矿物冶金和动植物学532

五、艺术533

第七章 伊朗文明的起源与发展535

第一节 伊朗的自然地理537

一、扎格罗斯地区537

二、内陆荒漠盆地或中央荒漠盆地537

三、里海沿岸地区537

四、古代的帕提亚地区538

五、东伊朗地区538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与新石器早期的村落538

一、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538

二、旧石器中晚期文化遗址539

三、新石器革命541

四、新石器早期村落541

第三节 城市文明的兴起与古代埃兰文明543

一、城市文明的兴起543

二、古代埃兰文明544

第八章 伊朗文明的发展547

第一节 雅利安部落的迁入547

第二节 从城市国家到世界帝国548

一、米底和伊朗西北部的国家548

二、波斯时期伊朗文明的形成549

三、阿契美尼德王朝550

四、亚历山大帝国551

五、塞琉西王朝552

六、安息王朝552

七、萨珊王朝553

第三节 大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554

一、城市国家的王权554

二、中央集权制的形成556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556

第九章 伊朗的文明成就与世界文明的交流559

第一节 伊朗文明的文化艺术559

一、语言文字559

二、文学561

三、建筑艺术563

四、造型艺术564

第二节 伊朗文明的科技成就565

一、天文历法565

二、科学教育566

第三节 伊朗的宗教文化566

一、祆教567

二、摩尼教与马兹达克派568

三、犹太教、基督教和佛教570

第四节 伊朗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交流571

一、伊朗与西方571

二、伊朗文明对阿拉伯文明的影响573

第五节 伊朗与中国的文化与商业交流574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575

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577

三、经济文化的交流578

四、宗教文化的传播5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