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商隐传论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李商隐传论 上
  • 刘学锴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2527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李商隐传论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3

第一章 李商隐出生的时代和家世3

第一节 李商隐出生的元和时代3

第二节 带有悲剧色彩的家世10

第二章 籍贯与出生年20

第一节 李商隐的籍贯20

第二节 李商隐的生年23

第三节 生年的其他佐证29

第三章 幼年与少年33

第一节 获嘉三年与随父两浙33

第二节 父丧回郑与占数东甸38

第三节 佣书贩舂与从叔求学44

第四节 学仙玉阳49

第四章 踏入社会——从郓幕到兖幕54

第一节 入幕前的诗文创作54

第二节 初谒令狐57

第三节 入天平幕65

第四节 居太原幕75

第五节 在华州幕79

第六节 兖幕一月85

第五章 “天荒地变”与感时伤春90

第一节 往返京郑90

第二节 大和政局与甘露之变96

第三节 感时伤乱和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潮103

第四节 和令狐绹等人的交往及有关诗文创作111

第五节 没有结果的爱情119

第六章 登进士第与入泾幕成婚124

第一节 登进士第124

第二节 赴兴元幕134

第三节 应宏博试与入泾原幕139

第四节 娶王氏女146

第五节 泾幕诗文和泾幕同僚150

第七章 两入秘省156

第一节 释褐入仕156

第二节 出尉弘农160

第三节 文宗去世与移贯长安168

第四节 赴陈许幕180

第五节 暂寓华幕189

第六节 重入秘省193

第八章 居母丧和永乐闲居197

第一节 母丧和迁葬197

第二节 在伐叛战争中201

第三节 移家永乐211

第九章 从郑洛到长安229

第一节 应邀至郑229

第二节 由郑至洛233

第三节 服阕复官236

第四节 武宗去世前后的诗歌创作238

第十章 桂幕往返(上)245

第一节 朝局变化中的选择245

第二节 赴桂途中250

第三节 赴江陵前的桂幕生涯266

第四节 奉使江陵282

第十一章 桂幕往返(下)291

第一节 黄陵晤别刘蕡291

第二节 偶客昭州301

第三节 府主贬循306

第四节 罢幕北归314

第五节 夔峡往返322

第六节 江陵续发327

第十二章 京兆作掾与卢幕从军335

第一节 京兆作掾335

第二节 对李德裕的态度和与令狐绹的关系344

第三节 哭吊刘蕡354

第四节 应辟徐幕360

第五节 徐幕生活366

第六节 汴幕奉使370

第十三章 王氏去世与任国子博士376

第一节 王氏去世376

第二节 任国子博士382

第三节 应东川辟387

第一节 赴梓途中398

第十四章 梓幕五年(上)398

第二节 成都推狱403

第三节 幕府生活和伤春意绪416

第十五章 梓幕五年(下 )421

第一节 思乡念亲421

第二节 梓幕期间归京428

第三节 刻意事佛438

第四节 梓幕罢归444

第十六章 生命的最后阶段449

第一节 归京闲居449

第二节 任盐铁推官455

第三节 病废卒于郑州461

第一章 晚唐前期的政坛与诗坛469

下编469

第一节 文武宣三朝政坛470

第二节 晚唐前期诗坛的三大诗人群体477

第三节 李商隐在晚唐前期诗坛上的地位484

第二章 李商隐的思想与悲剧性格489

第一节 李商隐的思想489

第二节 李商隐的悲剧性格与悲剧心态504

第三章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517

第一节 有关这一问题的各种不同观点概述517

第二节 牛李党争的性质问题524

第三节 李商隐在牛李党争中的倾向性532

第四节 李商隐在与牛李两党的关系上暴露出来的人品缺陷549

第四章 李商隐创作的分期555

第一节 于学习模仿中初露风格个性的时期558

第二节 由关注现实政治向着重抒写个人身世和人生感慨转变的时期565

第三节 感伤诗风的成熟期570

第五章 李商隐的政治诗578

第一节 广泛性581

第二节 深刻性582

第三节 整体性587

第四节 独特性591

第六章 李商隐的咏史诗595

第一节 李商隐以前咏史诗的发展596

第二节 李商隐咏史诗的讽时性599

第三节 李商隐咏史诗的典型性603

第四节 李商隐咏史诗的抒情性608

第七章 李商隐的咏物诗613

第一节 李商隐以前咏物诗的发展613

第二节 从类型化向个性化的转变616

第三节 李商隐托物寓怀诗的艺术特征623

第八章 李商隐的无题诗630

第一节 无题诗界说630

第二节 李商隐无题诗寄托问题辨析634

第三节 李商隐无题诗的特征643

第九章 李商隐的爱情诗652

第一节 一般爱情诗654

第二节 李商隐的忆内诗和悼亡诗669

第十章 李商隐的女冠诗679

第一节 湘瑟秦箫自有情679

第二节 境类心通687

第十一章 古代诗歌中的人生感慨和李商隐诗的基本特征696

第一节 李商隐以前古代诗歌中的人生感慨697

第二节 李商隐诗中的命运感慨与世情感慨701

第三节 李商隐诗中的情绪型感慨706

第十二章 李商隐的七言律诗714

第一节 对七律内容的开拓715

第二节 对七律艺术的创新721

第三节 李商隐七律的两种类型——典丽精工与清空流美728

第十三章 李商隐的七言绝句735

第一节 运重入轻736

第二节 化重为轻739

第三节 推进一层745

第十四章 李商隐的其他各体诗歌749

第一节 李商隐的五言古诗749

第二节 李商隐的七言古诗753

第三节 李商隐的五言律诗761

第四节 李商隐的五言绝句765

第五节 李商隐的五言排律768

第十五章 李商隐的骈文773

第一节 李商隐骈文概述773

第二节 表777

第三节 状780

第四节 启785

第五节 牒788

第六节 祝文790

第七节 祭文791

第八节 箴铭书序及黄箓斋文800

第十六章 樊南文的诗情诗境807

第一节 樊南文中的诗语808

第二节 樊南文中的诗情812

第三节 樊南文中的诗境817

第四节 樊南文的诗心820

第十七章 李商隐的赋和古文824

第一节 李商隐的赋825

第二节 李商隐的古文829

第十八章 李商隐与宋玉——兼论中国文学史上的感伤主义传统843

第一节 李商隐与宋玉身世境遇、思想性格的相似点845

第二节 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思想主题和悲秋伤春的意蕴847

第三节 微辞托讽850

第四节 抒写艳情绮思851

第五节 李商隐与宋玉的异同853

第六节 中国文学史上的感伤主义传统855

第十九章 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860

第一节 中晚唐绮艳诗风与诗的词化861

第二节 李商隐诗的词化特征865

第三节 李商隐诗对唐宋婉约词的影响871

附编883

第一章 历代李商隐研究述略883

第一节 从唐末至明末的李商隐研究概述884

第二节 清代的李商隐研究887

第二章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李商隐研究述略903

第一节 传统笺注考证成果的总结904

第二节 在新思潮和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李商隐研究的新变化909

第三节 总结与创新并重的建国后李商隐研究915

第三章 李商隐诗集版本系统考略926

第一节 《李商隐诗集》三卷本系统928

第二节 《李义山集》三卷本系统930

第三节 季沧苇抄本、朱鹤龄注本及《全唐诗》的三卷本系统933

第四节 明代分体刊本系统934

第四章 分歧与融通938

第一节 创作起始阶段的触绪多端百感交集939

第二节 创作过程中于特定题材的歌咏中融入多方面生活感受941

第三节 创作完成后接受主体对同一作品的多方面感受与认识947

第五章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李商隐现象951

第一节 钟摆现象952

第二节 纷歧现象956

第三节 索隐现象959

主要参考文献及引用书目965

后记9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