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技术改革及质量考核评估方案实务全书 第1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建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40806896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272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技术改革及质量考核评估方案实务全书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研究生教育总论3
第一章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发展与特色3
第一节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沿革及发展3
第二节 中国学位制度的基本特色4
第三节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7
第二章 当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状况和主要任务9
第三章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与质量22
第二篇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析27
第一章 中国研究生教育的社会效益分析27
第一节 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获得的效益27
第二节 教育之外的社会系统获得的效益41
第三节 研究生教育效益存在的问题47
第二章 中国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发展分析49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49
第二节 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和演变53
第三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67
第一章 创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67
第二章 国家发展战略与研究生教育发展73
第一节 关于国家发展战略73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与研究生教育发展74
第三章 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发展87
第一节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87
第二节 研究生培养过程及特点93
第三节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100
第四章 初步形成研究生培养的中国模式105
第五章 不断改善质量保障体系107
第六章 步入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109
第七章 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115
第八章 推动社会转型123
第四篇 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借鉴129
第一章 杜克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129
第二章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136
第三章 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149
第四章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156
第五篇 研究生专业学位165
第一章 概述165
第二章 我国专业学位的设置及其特点166
第一节 我国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的背景166
第二节 我国专业学位设置和试办概况168
第三节 我国设置专业学位的审批办法和专业学位的性质与特点171
第三章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177
第四章 MBA教育事业方兴未艾,任重道远180
第一节 在MBA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182
第二节 在MBA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185
第三节 在试办MBA协作小组第三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188
第四节 在试办MBA协作小组第三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192
第五章 我国建筑学专业学位的建立及其特点197
第六篇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201
第一章 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201
第一节 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问题201
第二节 学科建设的体系、结构和布局问题205
第三节 学科建设的组织问题208
第四节 学科建设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队伍的问题208
第五节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关系问题209
第六节 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的关系问题210
第七节 学科建设的投入问题212
第八节 学科建设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系问题212
第九节 学科建设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问题214
第十节 关于学科建设的领导与管理问题215
第二章 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问题217
第一节 关于工程类型硕士生培养工作的回顾与思考217
第二节 关于深化工科研究生教育的改革问题220
第三章 面向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223
第四章 中医研究生培养的改革问题228
第一节 中医学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状况228
第二节 对中医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几点意见与建议230
第五章 林科硕士生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学位课程设置233
第七篇 研究生择业指导与管理制度237
第一章 社会环境与研究生就业选择237
第一节 国际环境与就业237
第二节 国内环境与就业242
第三节 就业现状与展望258
第二章 研究生必备职业素质264
第一节 职业概况264
第二节 职业基本素质265
第三节 不同职业的素质要求273
第四节 新时代的职业素质要求278
第三章 研究生就业决策与技术281
第一节 信息获取与分析281
第二节 择业决策285
第三节 自荐和推荐291
第四节 应试294
第四章 研究生自主创业301
第一节 自主创业概述301
第二节 自主创业条件308
第三节 自主创业流程313
第五章 研究生就业基本操作规程320
第一节 进入就业市场前的必要准备工作320
第二节 基本操作规程323
第三节 建议就业方案的制定与实施331
第八篇 研究生专业目录修订335
第一章 概述335
第二章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的制定与修订工作336
第三章 正确理解新的学科专业目录,认真做好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344
第四章 在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处理好十个关系347
第九篇 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与程序规范353
第一章 教育评估观的演进与教育评估发展的历程353
第一节 西方教育评估观的演进353
第二节 我国教育评价发展362
第三节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概论375
第二章 研究生教育评估研究方法380
第一节 教育评估的基本概念380
第二节 评价行为与评价范式384
第三节 综合集成方法论385
第四节 评估的一般理论387
第五节 评估的原则389
第六节 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绩效问题392
第三章 教育评估的科学性394
第一节 教育评估科学化的诸要素394
第二节 研究生教育评估的外部保障398
第三节 评估科学化的检验——元评估400
第四节 评估专家的选择是科学化评估的重要保证406
第四章 研究生教育评估类型、模式和程序409
第一节 评估的类型409
第二节 评估模式413
第三节 评估的程序415
第十篇 专业课程变革419
第一章 课程变革的综合景观与基本问题419
第一节 课程变革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420
第二节 课程变革的基本问题432
第二章 课程变革的取向与模式442
第一节 课程变革的基本取向442
第二节 课程变革的主要模式454
第三章 课程变革的推行及其策略464
第一节 课程变革推行的基本问题464
第二节 课程变革的推行策略469
第四章 课程变革的实施与评价476
第一节 课程变革实施的基本理论476
第二节 课程变革的评价483
第十一篇 专业教育的发展501
第一章 创新教育基本理论501
第一节 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501
第二节 创新教育的可行性研究507
第三节 创新教育的特征与对策515
第二章 创新教育的实施要点523
第一节 创新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523
第二节 创新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531
第三节 创新教育的课外环境540
第四节 创新教育三要素544
第三章 强化创新意识550
第一节 创新基本概念550
第二节 提高创新意识,开拓进取561
第四章 培养创新思维570
第一节 发散与集中思维571
第二节 逆向思维575
第三节 形象思维580
第四节 直觉与灵感思维588
第五节 综合思维593
第五章 发掘创新潜能600
第一节 概述600
第二节 创新潜力601
第三节 创新来源609
第六章 提高创新能力628
第一节 概述628
第二节 创新技法629
第三节 创新品格644
第十二篇 教学技能创新659
第一章 学与教的变革659
第一节 信息社会的基本知识素养659
第二节 为21世纪准备劳动者664
第三节 21世纪的学习672
第四节 21世纪能力:数字时代的基本素养680
第五节 作为一种社会系统设计教育686
第六节 超越技术整合走向技术转换691
第二章 五星教学标准696
第三章 有效教学698
第四章 教学策略及方法712
第五章 教学过程系统分析719
第六章 基于WEB教学设计的简要模式746
第七章 解决良构问题与非良构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763
第八章 面向问题解决的设计783
第九章 有效教学的设计801
第十三篇 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865
第一章 教育技术与教学概述865
第一节 教育技术内涵与应用865
第二节 教学媒体875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82
第四节 教育技术与教学889
第二章 现代教学环境898
第一节 校园网及其教育应用898
第二节 多媒体教室及其教学应用905
第三节 网络教室及其教学应用909
第四节 数字化图书馆及其教学应用915
第三章 数字化教学资源920
第一节 数字化教学资源概述920
第二节 文字、声音与流媒体929
第三节 图片获取与处理933
第四节 多媒体课件940
第五节 网络课程950
第四章 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962
第一节 教学过程设计概述962
第二节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工作969
第三节 教学策略设计977
第四节 教学评价设计988
第五节 教学方案编写995
第五章 信息化教学模式998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模式概述998
第二节 讲授型教学模式1006
第三节 探究型教学模式1009
第四节 合作学习1019
第十四篇 教育质量管理规范1029
第一章 质量手册1029
第二章 教育质量控制程序文件1061
第三章 支持性文件1115
第十五篇 教学评价与测量1191
第一章 教育评价概述1191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1191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功能和模式1201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历史与发展1211
第二章 教育评价标准1221
第一节 编制教育评价标准的依据1221
第二节 设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1229
第三节 制定教育评价基准的方法1235
第三章 收集教育评价信息1237
第一节 测验法1237
第二节 问卷法1245
第三节 访谈法1249
第四节 观察法1252
第五节 文献法1256
第四章 处理教育评价信息1259
第一节 处理教育评价信息的方法概述1259
第二节 定性分析方法1261
第三节 定量分析方法1265
第四节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处理方法1278
第五章 学生评价1283
第一节 学生评价概述1283
第二节 学生思想品德评价1284
第三节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1289
第四节 学生评价的发展趋势1293
第六章 老师评价1298
第一节 21世纪的教师评价观1298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评价1300
第三节 科研成果评价1305
第七章 课堂评价1307
第一节 课堂评价的基本思想1307
第二节 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实施1324
第三节 课堂评价信息采集的方法与技术1340
第四节 档案袋评价1362
第五节 情感评价1382
第六节 标准化测验1401
第七节 多元智能与多元评价1414
第八章 教育信息化评价1430
第一节 教育信息化评价概述1430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评价国际比较研究1458
第三节 信息化评价方法1490
第四节 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1505
第五节 教育信息化评价过程1529
第六节 教育信息化资源评价1548
第七节 教育绩效评价1600
热门推荐
- 2555502.html
- 2311311.html
- 2519964.html
- 2398295.html
- 3217424.html
- 1388771.html
- 3229233.html
- 814708.html
- 2168971.html
- 2173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9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9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82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5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78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2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59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5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4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