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光纤通信技术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光纤通信技术概论
  • 赵梓森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4221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7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84页
  • 主题词:光纤通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光纤通信技术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光纤通信发展史1

1.2 光纤导光原理2

1.3 光纤通信系统工作原理3

1.4 光纤通信网4

1.5 光纤通信的发展前景和趋势4

第2章 光纤和光缆5

2.1 概述5

2.2 光纤的制造工艺6

2.2.1 OVD法制造光纤预制棒6

2.2.2 MCVD法制造光纤预制棒8

2.2.3 VAD法制造光纤预制棒9

2.2.4 PCVD法制造光纤预制棒9

2.2.5 各种制造预制棒方法的优缺点和混合方法10

2.2.6 光纤拉制工艺11

2.3 光纤的特性12

2.3.1 光纤的衰减特性(损失特性)13

2.3.2 光纤的色散和带宽特性14

2.3.3 光纤的偏振特性16

2.3.4 光纤的标准17

2.3.5 特种光纤18

2.4 光缆19

2.4.1 光纤套塑19

2.4.2 光缆的结构和种类21

2.4.3 光纤光缆的连接23

第3章 光纤通信用的光源和光放大27

3.1 概述27

3.2 光源27

3.2.1 半导体光源发光原理27

3.2.2 LED和激光器的特性29

3.3 光放大器34

3.3.1 半导体光放大器34

3.3.2 掺铒光纤光放大器34

3.3.3 采用平面光波导集成工艺36

3.3.4 掺镨光纤光放大器36

3.3.5 拉曼放大38

3.4 先进的光源和光放大器40

3.4.1 分布反馈激光器40

3.4.2 多量子阱激光器41

3.4.3 垂直腔激光器43

3.4.4 波长可调激光器45

3.4.5 外腔光纤光栅DFB激光器47

3.4.6 光纤激光器47

3.5 光器件与光纤的耦合连接49

第4章 光检测器、光开关和其他光器件51

4.1 光检测器51

4.1.1 概述51

4.1.2 PIN光电检测器51

4.1.3 雪崩光电二极管53

4.1.4 光检测器的应用57

4.2 光开关59

4.2.1 机械光开关60

4.2.2 微电机光开关60

4.2.3 热光开关62

4.2.4 平面波导光开关62

4.2.5 半导体光开关63

4.2.6 高分子光开关64

4.2.7 液晶光开关64

4.3 其他光器件65

4.3.1 光滤波器65

4.3.2 光功率分配器67

4.3.3 光隔离器69

第5章 光纤通信系统71

5.1 概述71

5.2 电路交换、ATM交换和包交换72

5.2.1 电路交换72

5.2.2 ATM交换73

5.2.3 包交换73

5.3 光调制和光复用技术73

5.3.1 光直接调制73

5.3.2 光外调制74

5.3.3 光正交相移键控调制和正交幅度调制75

5.3.4 时分复用编码技术78

5.3.5 光波分复用技术81

5.3.6 极化复用技术81

5.3.7 光正交频分复用83

5.3.8 光码分多址复用84

5.4 光纤通信系统设备85

5.4.1 光发送机85

5.4.2 光接收机90

5.4.3 相干光接收机90

5.4.4 光中间放大91

5.4.5 光纤线路设计92

5.4.6 光纤线路保护系统93

5.5 维护监测系统96

5.6 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系统终端97

5.6.1 光传送网终端设备97

5.6.2 包交换机和包传送网100

5.6.3 软交换100

5.6.4 多业务传送平台100

5.6.5 多媒体子系统102

第6章 光纤通信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接入网104

6.1 概述104

6.2 通信网的总体基本架构105

6.2.1 网络的垂直和分割架构105

6.2.2 网络的拓扑结构108

6.2.3 网络需要的带宽109

6.3 城域网、局域网和以太网109

6.3.1 城域网109

6.3.2 多业务传送平台112

6.3.3 弹性分组环113

6.3.4 局域网和以太网116

6.4 广域网118

6.4.1 电路方式与点对点链路和分组方式118

6.4.2 帧中继121

6.4.3 异步传输模式和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123

6.5 接入网126

6.5.1 数字用户线129

6.5.2 光纤电缆混合130

6.5.3 光接入网和FTTx131

6.5.4 PON的P2P和P2MP需要的有源器件135

6.5.5 FTTx139

第7章 互联网、光传送网和分组传送网141

7.1 概述141

7.1.1 TCP/IP142

7.1.2 IP地址143

7.1.3 子网划分145

7.1.4 路由器146

7.1.5 服务器、转发器、集线器和网桥148

7.1.6 Web和DNS150

7.2 光传送网151

7.2.1 概述151

7.2.2 光交叉连接设备153

7.2.3 光分插复用器153

7.3 分组传送网154

7.3.1 PTN分组的T-MPLS和PBT技术体制157

7.3.2 PTN伪线技术159

第8章 综述和展望161

8.1 综述161

8.1.1 电信局和计算机网的连接161

8.1.2 城域网的OTN和PTN架构162

8.1.3 IP传送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路线163

8.1.4 接入网宽带传送技术的参数比较164

8.1.5 P2P和PON的对比164

8.1.6 P2P通信时第1、2、3层的传输过程165

8.1.7 互联网、以太网和ATM协议的主要特点165

8.2 展望166

参考文献168

常用术语英汉对照表1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