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茶典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茶典
  • 丁文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09542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96页
  • 文件大小:155MB
  • 文件页数:853页
  • 主题词:茶-文化-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茶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品茶论语1

第一篇 茶之源1

第一章 茶叶的原产地1

第一节 中国是茶的故乡1

第二节 巴蜀是茶叶最早的传入地4

第二章 历史传说与中国茶的创世记7

第一节 神本位与茶的来历7

第二节 官本位与茶的来历11

第三节 民本位与茶的来历15

第三章 饮茶的起源20

第一节 神农说、周秦说、两汉说20

第二节 宫廷说、寺观说、民间说22

第三节 祭祀说、药物说、饮食说24

第二篇 茶之传27

第一章 中国茶的主要传播路径27

第一节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27

第二节 明代郑和下西洋28

第三节 中俄茶叶之路28

第四节 茶马古道29

第二章 中国茶的海外传播32

第一节 茶传朝鲜半岛32

第二节 茶传日本33

第三节 茶传欧洲35

第四节 古代旅华的外国茶人38

第三篇 茶之史43

第一章 中国茶道发展史43

第一节 中国茶道酝酿时期43

第二节 中国茶道形成时期44

第三节 中国茶道鼎盛时期45

第二章 巴人是中国最早种茶用茶的民族50

第一节 古代的巴人50

第二节 巴人种茶天下先52

第三章 陕西茶业的历史地位54

第一节 陕南古代巴人最早种茶用茶55

第二节 汉唐时期陕西得饮茶风气之先56

第三节 陕茶曾写下中国茶史辉煌的一页57

第四节 陕西有千余年的“茶马交易”史58

第五节 唐代长安是宫廷茶文化的源头59

第六节 地宫茶具的发现是茶史划时代的事件60

第七节 贡茶之制发端于长安宫廷茶文化61

第八节 唐代长安是茶文化传播中心61

第四章 陕西茶史分期63

第一节 神农茶时期(公元前23世纪之前)63

第二节 巴蜀茶时期(公元前23世纪—580年)64

第三节 山南茶时期(581—1367)66

第四节 汉川茶时期(1368—1643)70

第五节 紫阳茶时期(1644—1948)72

第六节 陕绿茶时期(1949— )75

第五章 陕西茶马贸易史81

第一节 陕西唐代的茶马贸易81

第二节 陕西宋代的茶马贸易83

第三节 陕西明代的茶马贸易85

第四节 陕西清代的茶马贸易87

第六章 陕西的茶马古道89

第一节 陕西古道何其多89

第二节 金牛道的开凿90

第三节 古金牛道的线路91

第四节 金牛道与茶马互市91

第五节 关于金牛道的古今诗作和传说92

第六节 陕西茶马古道踏勘记94

第七章 茶史记事97

第一节 佛庄茶汤会97

第二节 茶史上的名水之争99

第三节 红茶案、下午茶与鸦片战争105

第四节 茶史上的经济间谍第一人106

第五节 外来和尚会种茶107

第四篇 茶之道111

第一章 茶道本论111

第一节 关于道与茶道的一般论述111

第二节 “中国茶道”的文化底蕴116

第三节 我的茶道观120

第四节 茶道散论123

第二章 茶道的构成131

第一节 茶艺131

第二节 茶人132

第三节 主题134

第四节 程序135

第五节 环境136

第三章 茶道流派139

第一节 贵族茶道139

第二节 雅士茶道142

第三节 禅宗茶道144

第四节 世俗茶道147

第四章 茶道美学153

第一节 枯索静寂之美与坐禅、悟道、内省153

第二节 淡泊闲适之美与中庸、平常心、圆融155

第三节 高雅脱俗之美与文质彬彬、贵生、圆相159

第四节 自然质朴之美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梵天合一164

第五章 大唐茶道的整合169

第一节 唐茶道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169

第二节 三教融合——茶道整合的文化背景170

第三节 禅教合一——茶道整合的历史契机172

第四节 茶神陆羽——茶道整合的关键人物173

第五节 中晚唐士子——茶道整合的主体队伍174

第六章 大唐茶文化圈和茶道流派177

第一节 宫廷茶文化圈和贵族茶道177

第二节 僧侣茶文化圈和禅宗茶道178

第三节 文人茶文化圈和雅士茶道178

第四节 大众茶文化圈和世俗茶道179

第七章 唐茶道的文化特征和价值取向180

第一节 唐茶道的文化特征180

第二节 大唐茶道的价值取向183

第五篇 茶之祖194

第一章 身世与评说194

第一节 陆羽精神194

第二节 陆羽来历的考证与推测196

第三节 关于陆羽的生年和卒年198

第四节 陆羽称谓知多少199

第五节 苦难的童年时代200

第六节 短暂的伶人生涯202

第七节 改变人生命运的会见204

第八节 负书火门山205

第九节 在竟陵幕府205

第十节 而立之年的自述206

第二章 游历与茶事考察209

第一节 考察荆巴茶文化区209

第二节 乱世游历212

第三节 余杭桑苎翁213

第四节 陆羽在湖州214

第五节 移居湖州后的游历考察216

第六节 晚年的行踪218

第三章 隐居生活220

第一节 结庐竟陵东岗220

第二节 余杭小隐220

第三节 更隐苕溪222

第四节 青塘别业224

第五节 上饶山舍226

第六节 其他小隐之地227

第四章 友情与交际228

第一节 父子情、师徒情228

第二节 缁素忘年之交229

第三节 国之干城是好友231

第四节 红颜知己233

第五节 至交好友237

第六节 天下谁人不识君248

第七节 朋友的赠诗与唱和251

第五章 事业与成功258

第一节 顾渚茶烟258

第二节 参修《韵海镜源》260

第三节 书法家陆羽263

第四节 方志学家陆羽266

第五节 著作一览268

第六节 陆羽的个性及其历史评价271

第七节 陆羽成功原因的探究274

第六章 凭吊和缅怀284

第一节 唐代诗人的凭吊与缅怀284

第二节 宋元诗人的凭吊与缅怀285

第三节 明清诗人的凭吊与缅怀287

第七章 《茶经》及其评价289

第一节 《茶经》其书289

第二节 《茶经》的文风290

第三节 陆羽千古《茶经》千古291

第四节 宋元明清诗人对《茶经》的评价292

附:陆羽年谱294

第六篇 茶之艺304

第一章 茶艺四要304

第一节 精茶304

第二节 真水307

第三节 活火312

第四节 妙器314

第二章 茶艺“三法”318

第一节 制茶法318

第二节 烹茶法320

第三节 佐茶法322

第三章 陆羽茶艺324

第一节 陆羽草创蒸青制茶工艺324

第二节 唐代诗人咏陆羽蒸青制茶工艺327

第三节 宋元明清诗人对陆羽鉴定名茶的评价330

第四节 陆羽首创“煎茶法”332

第五节 唐代诗人咏“陆羽煎茶法”334

第六节 宋元明清诗人咏“陆羽煎茶法”337

第七节 陆羽首创品水标准338

第八节 宋元明清诗人对“陆羽名水榜”的评价339

第九节 陆羽首创茶具二十四事340

第十节 陆羽茶具与唐代法门寺地宫茶具342

第十一节 陆羽论邢瓷与越瓷344

第四章 古今茶艺表演346

第一节 古代的茶艺表演346

第二节 当代茶艺表演347

附录1:唐风茶韵350

吃茶去——大唐禅宗茶表演350

京都茶情——大唐文士茶表演350

李白醉茶——大唐君臣茶表演352

明皇和乐——大唐贵妃茶表演353

附录2:紫阳茶艺表演355

序曲355

第一乐章 清明已煮紫阳茶356

第二乐章 洒净356

第三乐章 小药外丹357

第四乐章 道教茶艺357

第五乐章 赞茶358

第七篇 茶之饮360

第一章 唐代饮茶文化的普及360

第一节 茶入山门360

第二节 茶入宫门364

第三节 茶入儒门369

第四节 茶入柴门372

第二章 饮茶方式和饮茶设施373

第一节 独饮·对饮·品饮·聚饮373

第二节 茶宴·茶话·茶会375

第三节 茶摊·茶室·茶馆378

第八篇 茶之俗382

第一章 茶俗概说382

第一节 茶俗的演变和形成382

第二节 茶俗的特点383

第二章 古代茶俗385

第一节 唐代特色茶俗385

第二节 宋代特色茶俗388

第三节 明代特色茶俗391

第四节 清代特色茶俗393

第三章 现代茶俗394

第一节 汉族茶俗394

第二节 少数民族茶俗396

第四章 陕西茶俗402

第一节 概述402

第二节 陕西地方茶俗403

第五章 外国茶俗409

第一节 中国饮茶习俗外传简况409

第二节 五大茶叶进口国的茶俗410

第三节 十大茶叶消费国的茶俗410

第四节 五大产茶国的茶俗411

第五节 其他饮茶国家的茶俗412

第六节 世界茶俗评述414

第九篇 茶之业416

第一章 大唐茶产业416

第一节 茶叶生产416

第二节 茶园之诗417

第三节 名茶培植418

第四节 唐茶命名艺术419

第五节 唐代茶市419

第二章 当代茶产业421

第一节 茶区的划分421

第二节 茶叶的分类421

第三节 茶叶的鉴别425

第四节 茶叶的选购426

第五节 现代名茶427

第六节 茶叶的包装428

第七节 茶叶的贮存429

第八节 中国茶馆业431

第九节 世界茶产业的历史与现状432

第十篇 茶与健康433

第一章 茶是健康饮料433

第一节 茶是医疗保健大师433

第二节 茶是理想饮料434

第三节 饮茶是最佳选择434

第四节 烟、茶、酒435

第二章 茶的药物作用437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学论茶的药物作用437

第二节 现代医学论茶的药物作用438

第三节 茶药物作用的临床应用441

第三章 茶的养生与美容作用450

第一节 茶是养生益寿之仙药450

第二节 茶是美容瘦身之妙药451

第四章 药茶、茶疗方和茶膳453

第一节 药茶453

第二节 茶疗方455

第三节 茶膳456

第十一篇 茶与宗教460

第一章 茶与儒教460

第一节 儒门知茶460

第二节 儒家茶礼的主要内容461

第三节 饮茶与乐感文化465

第四节 仁学与茶学487

第二章 茶与道教508

第一节 茶与道教的神仙思想508

第二节 茶与道教的祛病养生512

第三节 茶与道教内丹术517

第四节 茶与清谈518

第五节 茶与自然520

第六节 茶与道教之“道”523

第三章 茶与佛教528

第一节 和尚家风528

第二节 名山、名寺与名茶533

第三节 僧家造法极功夫539

第四节 茶禅一味542

附:茶禅公案551

第十二篇 茶与士子562

第一章 士子饮茶族562

第一节 文士饮茶族562

第二节 王士饮茶族572

第三节 僧道饮茶族577

第二章 士子茶事与心灵的道场586

第一节 择水煎茶586

第二节 竹里煎茶591

第三节 茶会594

第四节 斗茶597

第五节 隐士和茶600

第六节 茶与文事604

第三章 历代士子茶星608

第一节 中国茶界三大亚圣608

第二节 唐代之前十大士子茶星610

第三节 唐代士子茶星615

第四节 宋代十大士子茶星626

第五节 明清十大士子茶星635

第十三篇 茶与文学艺术651

第一章 茶诗651

第一节 唐代经典茶诗651

第二节 其他朝代经典茶诗704

第三节 《诗经》中“荼”字的最新解读730

第二章 茶的传奇737

第一节 茶的经典掌故737

第二节 民间故事746

第三节 故事新编752

第三章 茶联·茶谚·茶谜765

第一节 茶联765

第二节 茶谚774

第三节 茶谜779

第四章 茶与造型艺术781

第一节 茶画781

第二节 茶书法784

第五章 茶与表演艺术786

第一节 茶歌786

第二节 茶舞790

第三节 采茶戏791

第四节 茶与曲艺792

第五节 茶与戏剧792

代后记:父亲的茶境人生7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