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原军事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高原军事医学
  • 高钰琪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7078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62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6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原军事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1.1 高原军事医学发展简史1

目录1

序(王谦)1

前言1

1.2 高原军事医学的学科概念、内容和任务2

1.3 高原军事医学的研究策略3

1.1.1 我国高原概况5

1.1 高原自然地理5

1 高原自然、人文、医学地理5

1.1.2 高原气候特点8

1.1.3 高原地形地貌、水文与植被10

1.2.2 居民与生活习惯13

1.2.1 社会历史概况13

1.2 高原人文地理13

1.2.3 工、农、药、畜、林概况14

1.2.4 高原文化15

1.3.2 医疗、防疫工作16

1.3.1 卫生行政组织16

1.3 高原医学地理16

1.3.4 兽医机构17

1.3.3 卫生状况17

1.3.6 民族医药18

1.3.5 主要疾病流行概况18

2.1.1 高原地形特点21

2.1 高原地理对战时军事行动的影响21

2 高原环境对军事行动的影响21

2.1.2 高原地理对军事行动的主要影响23

2.2 高原地理对军队战时卫生工作的影响24

2.2.1 高原地理环境对人员健康的影响25

2.2.2 高原气候对卫生装备的影响26

3.1 低氧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27

3 高原低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27

3.2 低氧性神经细胞死亡的定义及分类28

3.4 低氧条件下神经细胞体积调节系统30

3.3 损伤相关因素30

3.5 低氧适应机制31

4.1.1 高原低氧对心脏功能的影响35

4.1 高原低氧对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35

4 高原低氧对循环系统的影响35

4.1.2 高原低氧对心脏结构的影响44

4.1.3 高原低氧对心脏功能和结构影响的有关机制48

4.2 低氧对冠状循环的影响及机制49

4.2.2 急性低氧对心肌血流量及CVR的影响50

4.2.1 冠状循环的调节50

4.2.4 缺氧时心肌血流量变化的机制51

4.2.3 慢性缺氧对心肌血流量的影响51

4.3.1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证据54

4.3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54

4.3.2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55

4.3.2 结语74

4.4.2 影响脑血循环的因素75

4.4.1 概述75

4.4 高原低氧对脑循环的影响75

4.4.3 低氧时脑循环的变化79

4.4.4 低氧时脑循环改变的机制82

4.5.1 概述85

4.5 高原低氧对微循环的影响85

4.5.2 高原低氧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89

5.1.1 急性低氧通气反应94

5.1 肺通气94

5 高原低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94

5.1.2 初入高原者的通气反应95

5.1.3 高原世居者的通气反应96

5.1.5 肺通气动力97

5.1.4 高原运动通气反应97

5.2.1 弥散效率98

5.2 肺气体交换98

5.2.2 肺通气灌流比例99

5.2.3 肺泡与动脉血氧分压差100

5.3.1 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101

5.3 氧的运输与组织弥散101

5.3.3 氧的组织弥散103

5.3.2 氧在血中的运输103

6.1.3 高原低氧与消化系统分泌功能106

6.1.2 高原低氧与胃肠道吸收功能106

6 高原低氧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06

6.1 高原低氧对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106

6.1.1 高原低氧与胃肠道运动功能106

6.1.4 高原低氧影响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机制107

6.2.1 肝脏的病理性损伤及机制108

6.2 高原低氧引起消化系统某些脏器的病理性损伤108

6.2.3 缺血和(或)缺氧与胃肠粘膜上皮凋亡109

6.2.2 胰腺的病理性损伤及机制109

7.1.2 红细胞形态变化111

7.1.1 红细胞数量变化111

7 高原环境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11

7.1 红细胞的改变111

7.1.4 红细胞增多的机制112

7.1.3 血量变化112

7.1.6 血红蛋白的变化116

7.1.5 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116

7.2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118

7.1.7 红细胞增多对机体的影响118

7.3.2 低氧对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影响119

7.3.1 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119

7.3 血小板和血液凝固性的变化119

7.3.3 血液凝固性的变化121

8.1.1 女性生殖功能122

8.1 正常生殖功能122

8 高原低氧对生殖系统的影响122

8.1.2 男性生殖功能124

8.2.1 低氧对垂体、下丘脑性激素分泌的影响125

8.2 高原低氧对生殖功能的影响125

8.2.2 低氧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126

8.2.3 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133

9.1.1 抗利尿激素137

9.1 垂体137

9 高原低氧环境对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影响137

9.1.2 生长素138

9.2 甲状腺139

9.3.1 肾上腺的结构与功能140

9.3 肾上腺140

9.3.2 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141

9.3.3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143

9.4.1 免疫系统及其功能145

9.4 免疫功能改变145

9.4.4 低氧时血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146

9.4.3 巨嗜细胞146

9.4.2 低氧对白细胞数的影响146

9.4.6 T细胞功能147

9.4.5 抗体形成功能147

10.1.1 高原低氧时糖代谢的变化特点148

10.1 高原低氧对能量生成的影响148

10 高原低氧对能量代谢的影响148

10.1.2 高原低氧对脂肪代谢的影响150

10.1.3 高原低氧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152

10.1.4 高原低氧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155

10.2.1 高原低氧时机体能量需求及利用特点160

10.2 高原低氧对能量利用的影响160

10.2.3 高原低氧时化学能的利用162

10.2.2 高原低氧对热能利用的影响162

10.3.1 高原低氧能量平衡的变化特点164

10.3 高原低氧时能量代谢的调整机制164

10.3.2 高原低氧时机体整体调节165

10.3.3 通过关键酶进行调节167

10.3.4 高原低氧时,物质与能量代谢调整的信号途径170

11.1.2 睡眠时的生理变化175

11.1.1 睡眠基本过程175

11 高原睡眠生理175

11.1 正常睡眠175

11.2.1 高原睡眠紊乱的基本表现176

11.2 高原睡眠176

11.2.3 高原睡眠紊乱的预防和治疗178

11.2.2 高原睡眠紊乱的机制178

12.1 劳动生理学基础180

12 高原劳动生理180

12.1.2 肌肉工作的力学表现181

12.1.1 肌肉工作的特征181

12.1.3 肌肉收缩的能量184

12.1.4 肌纤维类型与劳动能力185

12.1.5 劳动与氧188

12.1.6 有氧劳动和无氧劳动190

12.1.7 供氧与呼吸、循环机能193

12.1.8 肌肉工作的机械功、功率和机械效率196

12.1.9 常用有氧能力测定的指标及方法197

12.2 高原劳动生理学特点203

12.2.1 高原环境对劳动能力的影响204

12.2.3 海拔高度与适宜劳动负荷的关系212

12.2.2 高原劳动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212

12.2.4 低氧通气反应与登山成绩214

12.2.5 对脑力劳动能力的影响215

12.2.6 高原劳动能力降低的机制216

12.3.3 药物218

12.3.2 适应性锻炼218

12.3 改善高原劳动能力的途径218

12.3.1 时间218

12.4 高原训练的效果219

12.3.4 能量物质219

12.5.3 高原探险与劳动能力监测220

12.5.2 高原劳动后恢复调节220

12.5 高原劳动生理学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220

12.5.1 脑力劳动能力的深入研究220

13.1.1 高原习服的机制221

13.1 高原习服221

13 高原习服与促习服的措施221

13.1.2 影响高原习服的主要因素224

13.1.3 评价高原习服的指标与方法225

13.2.2 适应性运动锻炼227

13.2.1 阶梯习服227

13.2 促进高原习服的主要措施和方法227

13.2.4 预缺氧228

13.2.3 气功和深呼吸运动法228

13.2.6 药物229

13.2.5 促习服因子229

13.2.10 易感人群的筛选230

13.2.9 改善高原睡眠与劳逸结合230

13.2.7 营养230

13.2.8 耐缺氧食品230

14.1.1 气体交换效率高,低氧通气反应(hypoxic ventilation response,HVR)钝化232

14.1 高原适应的生理表型232

14 高原适应232

14.1.2 低氧肺血管收缩反应(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or response,HPVR)钝化233

14.1.4 运动能力较强234

14.1.3 红细胞增生反应受限234

14.1.5 生长发育235

14.2.4 其他基因236

14.2.3 低氧诱导因子-1236

14.2 高原适应的遗传基础236

14.2.1 线粒体DNA236

14.2.2 肌红蛋白236

14.3 脱适应237

15.1.1 高原低氧对心理功能影响的症状分区238

15.1 高原低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238

15 高原心理学238

15.1.2 高原低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239

15.3 高原环境下心理功能的防护241

15.2 高原低温对心理功能的影响241

16.1.1 高原病研究简史243

16.1 高原病概述243

16 高原病243

16.1.2 高原病的命名及临床分型248

16.2.1 急性轻型高原病250

16.2 急性高原病250

16.2.2 高原肺水肿259

16.2.3 高原脑水肿267

16.3.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76

16.3 慢性高原病276

16.3.2 高原心脏病286

16.3.3 高原血压异常293

16.3.4 高原衰退症297

17.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1

17.1 呼吸系统疾病301

17 高原野战内科学301

17.1.2 肺炎303

17.1.3 呼吸衰竭306

17.2.1 心律失常310

17.2 心血管系统疾病310

17.2.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19

17.2.3 高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9

17.3.1 胃炎333

17.3 消化系统疾病333

17.3.2 消化性溃疡337

17.4.2 结膜微循环异常及慢性结膜血管扩张症349

17.4.1 高原低氧对光敏度、视敏度、色觉及视野的影响349

17.4 高原眼科疾病349

17.4.4 翼状胬肉350

17.4.3 紫外线角结膜炎350

17.4.7 日光性视网膜灼伤351

17.4.6 高原眼底表现351

17.4.5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351

17.4.8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眼部表现352

17.4.11 白内障353

17.4.10 高原新生儿视网膜出血353

17.4.9 高原昏迷眼底改变353

17.4.13 高原的屈光状态354

17.4.12 青光眼354

17.5.1 真菌性皮肤病355

17.5 高原常见皮肤病355

17.5.2 化脓性皮肤病359

17.5.3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361

17.5.4 其他皮肤病366

17.6.1 龋病373

17.6 高原口腔疾病373

17.6.2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375

17.6.3 非龋性牙体组织病376

17.6.5 牙周病377

17.6.4 牙龈增生377

17.6.6 慢性唇炎378

17.6.8 复发性口疮379

17.6.7 口角炎379

17.6.10 创伤性口炎380

17.6.9 口腔单纯疱疹380

17.6.12 智齿冠周炎381

17.6.11 药物过敏性口炎381

17.6.14 颌面部损伤382

17.6.15 涎腺疾病383

17.6.16 颞下颌关节疾病384

17.7.1 高原耳科疾病385

17.7 高原耳鼻咽喉疾病385

17.6.17 面神经麻痹385

17.7.2 高原鼻部疾病390

17.7.3 高原咽喉部疾病393

17.8.1 高原地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95

17.8 高原妇产科疾病395

17.8.2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396

17.8.3 胎盘早剥397

17.8.5 羊水异常398

17.8.4 早产398

17.8.7 月经399

17.8.6 产后出血399

17.8.9 计划生育400

17.8.8 高原地区子宫颈癌400

17.9.1 焦虑障碍401

17.9 高原心理疾病401

17.9.2 抑郁障碍404

17.9.4 躯体化障碍407

17.9.3 神经衰弱407

17.10.1 发病概况411

17.10 高原指甲凹陷症411

17.10.2 发病机制412

17.10.3 临床表现413

17.10.4 防治414

17.11.1 心搏呼吸骤停及心肺复苏415

17.11 高原常见内科急症415

17.11.2 高原急性脑血管病418

17.11.3 高原上消化道出血423

18.1.1 高原气候和地理环境对战时伤员定位、搜寻与后送的影响428

18.1 高原战时伤员的定位、搜寻与后送428

18 高原野战外科学428

18.1.2 高原战时伤员的定位、搜寻429

18.1.3 高原战时伤员的后送430

18.2.1 通气障碍的急救431

18.2 高原伤员的自救与互救431

18.2.2 止血方法的选择432

18.2.3 包扎434

18.2.4 固定436

18.2.5 搬运437

18.3.1 高原地区的病理生理改变对麻醉的影响438

18.3 高原麻醉438

18.3.2 高原病人的麻醉原则441

18.3.3 高原特殊病人的麻醉442

18.4.1 高原输液444

18.4 高原输血输液444

18.4.2 高原输血450

18.5 高原火器伤清创与感染451

18.5.1 高原火器伤452

18.5.2 高原火器伤伤口感染以及高原细菌学特点456

18.5.3 高原火器伤的清创原则与措施457

18.6.1 高原创伤休克的特点461

18.6 高原创伤休克461

18.6.2 高原创伤休克的病理生理学变化462

18.6.3 高原创伤休克的诊断依据464

18.6.4 高原创伤休克的监测方法465

18.6.5 高原创伤休克的救治467

18.7.1 低氧与寒冷对机体的影响469

18.7 高原冷伤469

18.7.2 低氧与寒冷对人体的交互影响477

18.7.3 高原冻伤479

18.7.4 高原低体温486

18.7.5 高原冷伤的预防490

18.8.2 高原烧伤的原因与临床特点492

18.8.1 概述492

18.8 高原烧伤492

18.8.3 高原烧伤治疗493

18.9.2 高原创伤愈合的基本方式495

18.9.1 高原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495

18.9 高原创伤愈合与修复495

18.9.3 影响高原创伤愈合的因素及促进高原创伤愈合的措施496

18.9.4 高原创伤愈合的特点497

18.10 高原地区特种武器损伤的特点、防护与救治498

18.10.1 神经性毒剂中毒499

18.10.2 糜烂性毒剂中毒502

18.10.3 全身中毒性毒剂中毒506

18.10.4 窒息性毒剂中毒507

19.1.1 传染病特征510

19.1 传染病特征及部队传染病监测510

19 高原战区的常见传染病及防治510

19.1.4 部队传染病监测511

19.1.3 高原部队传染病现状511

19.1.2 传染病发病现状和趋势511

19.2.1 病原学514

19.2.2 临床表现514

19.2 病毒性肝炎514

19.2.3 并发症和后遗症516

19.2.4 实验室检查517

19.2.5 诊断与鉴别诊断518

19.2.6 治疗519

19.2.7 易感人群保护520

19.3.2 临床表现521

19.3.1 病原学521

19.3 结核病521

19.3.3 辅助检查522

19.3.5 治疗523

19.3.4 诊断与鉴别诊断523

19.4.1 胃肠型食物中毒525

19.4 细菌性食物中毒525

19.3.6 易感人群保护525

19.4.2 神经型食物中毒526

19.5.2 临床表现527

19.5.1 病原学527

19.5 细菌性痢疾527

19.5.4 诊断与鉴别诊断528

19.5.3 辅助检查528

19.6.1 病原学529

19.6 伤寒529

19.5.5 治疗529

19.5.6 易感人群保护529

19.6.3 并发症530

19.6.2 临床表现530

19.6.5 治疗531

19.6.4 实验室检查531

19.8.2 临床表现532

19.8.2 临床表现532

19.6.6 易感人群保护532

19.7 副伤寒532

19.8 鼠疫532

19.8.1 病原学532

19.8.5 治疗533

19.8.3 实验室检查533

19.8.4 诊断与鉴别诊断533

19.8.4 诊断与鉴别诊断533

19.8.3 实验室检查533

19.9.3 并发症534

19.9.2 临床表现534

19.8.6 易感人群保护534

19.9 疟疾534

19.9.1 病原学534

19.9.7 易感人群保护535

19.9.6 治疗535

19.9.4 实验室检查535

19.9.5 诊断与鉴别诊断535

19.10.3 实验室检查536

19.10.2 临床表现536

19.10 绦虫病536

19.10.1 病原学536

19.10.5 治疗537

19.10.4 诊断和鉴别诊断537

20.2.2 卫生流行病学调查538

20.2.1 卫生地形学侦察538

20 高原部队的饮水卫生538

20.1 高原饮水卫生特点538

20.2 水源卫生侦察538

20.3.2 高原各自然区水源的选择539

20.3.1 水源选择原则539

20.2.3 水质检验539

20.2.4 水量测定539

20.2.5 水源卫生侦察结果评价539

20.3 水源选择与防护539

20.4.2 水的消毒540

20.4.1 水的洁治540

20.3.3 水源的防护540

20.4 水质改善540

20.4.4 水中核、化、生战剂污染的去除541

20.4.3 特殊水质改善541

20.5 应急时水源的寻找542

21.1.1 高原缺氧对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543

21.1 高原缺氧对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543

21 高原部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543

21.2.4 增强缺氧适应能力的特殊营养物质545

21.2.3 无机盐类545

21.2.2 维生素545

21.4 高原病患者的营养支持546

21.3.3 饮食管理546

21.3 高原病患者的营养素供给和饮食管理546

21.3.1 维持正常食欲和胃肠消化功能546

21.3.2 供给营养合理而且容易接受的饮食546

21.4.3 营养支持方案的选择547

21.4.2 肠内营养547

21.4.1 胃肠外营养547

22.1.1 高原低氧对体力、脑力作业能力的影响549

22.1 高原低氧环境与军事作业能力549

22 高原军事劳动卫生549

22.1.2 高原体力、脑力作业能力的影响因素551

22.1.3 高原体力与脑力作业能力的评价553

22.1.4 高原脑-体作业能力的维护与提高作业能力的方法554

22.2.2 高原行军卫生学要求557

22.2.1 高原行军特点557

22.2 高原行军卫生557

23.1.2 营区水源选择559

23.1.1 营区环境选择559

23 高原部队的环境卫生559

23.1 高原部队营区卫生559

23.2.1 高原宿营地的选择560

23.2 高原部队野外宿营卫生560

23.1.3 营区污物处理560

23.1.4 高原部队室内环境卫生要求560

23.2.4 露营的卫生要求561

23.2.3 帐篷宿营的卫生要求561

23.2.2 借住宿营的卫生要求561

24.1 概述562

24 高原部队常见疾病流行病学562

24.2.1 高原病563

24.2 高原部队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563

24.2.2 鼠疫564

24.2.3 Q热566

24.2.4 高原弓形虫病567

24.2.5 土拉菌病568

24.2.6 其他疾病的流行病学569

25.1 雪崩571

25 高原灾害预防及野外遇险生存571

25.3 滚石572

25.2 泥石流572

25.5 地震573

25.4 山洪573

25.6 雪灾574

25.8 坠落575

25.7 迷路575

25.9 饥饿576

26.1.2 高原卫生勤务学研究对象577

26.1.1 高原卫生勤务学577

26 高原卫生勤务学概论577

26.1 高原卫生勤务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577

26.2.1 科学思维578

26.2 高原卫生勤务学的研究方法578

26.1.3 高原卫生勤务学研究内容578

26.2.4 逻辑方法579

26.2.3 试验579

26.2.2 调查579

26.3.3 与管理科学的关系580

26.3.2 与高原军事医学的关系580

26.2.5 运筹学方法580

26.2.6 系统分析方法580

26.3 高原卫生勤务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580

26.3.1 与军事科学的关系580

27.1.2 铁路输送的卫勤保障特点582

27.1.1 摩托化输送的卫勤保障特点582

27 部队向高原长途输送的卫勤保障582

27.1 部队向高原长途输送的卫勤保障特点582

27.2.1 摩托化行军的卫勤保障583

27.2 部队向高原长途输送的卫勤保障措施583

27.1.3 部队空运输送的卫勤保障特点583

27.2.2 铁路输送的卫勤保障584

27.2.3 部队空运输送的卫勤保障措施585

28.1.1 卫勤保障特点586

28.1 高原步兵部队卫勤保障586

28 高原部队卫勤保障586

28.2 高原炮兵卫勤保障587

28.1.2 卫勤保障的主要工作587

28.2.2 卫勤保障的措施588

28.2.1 高原炮兵卫勤保障特点588

28.3.2 坦克兵的卫勤保障措施589

28.3.1 坦克兵卫勤保障特点589

28.3 高原坦克兵卫勤保障589

28.4.1 卫勤保障特点590

28.4 高原雷达部队卫勤保障590

28.4.2 卫勤保障措施591

28.5.2 卫勤保障措施592

28.5.1 卫勤保障特点592

28.5 高原汽车运输部队卫勤保障592

29.1.1 常规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特点594

29.1 常规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594

29 高原作战卫勤保障594

29.1.2 常规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组织与工作595

29.2.2 核武器伤员救治的组织与实施598

29.2.1 核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特点598

29.2 核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598

29.3.1 化学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特点600

29.3 化学武器条件下高原作战卫勤保障600

29.3.2 化学武器伤员救治的组织与工作601

A1 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1098—1991)603

附录A 有关高原医学方面的国家军用标准603

A2 高原昏迷的诊断与处理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标准WSB 17—1999)606

A3 高原单兵适宜负重量和行军速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2560—1996)607

A4 高原士兵体能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2559—1996)608

A5 高原习服评价指标与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4301—2002)610

B1 临床检验参考值612

附录B 高原人体生理参考值612

B2 特诊检查参考值629

B3 X线检查参考值637

B4 其他检查参考值638

参考文献6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