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文遵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文遵义
  • 曾祥铣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44551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69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186页
  • 主题词:文化史-遵义市-青少年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文遵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概说:三百年定位黔之北1

一、几个常用名字:遵义,黔北,播州4

(一)先说遵义4

(二)次讲黔北5

(三)再谈播州6

二、历史发展轮廓:两种分期与文化特质7

(一)《遵义新志》开分期先河7

(二)按治理形式划分9

(三)黔北文化的特质10

三、自然地理状貌:山雄水秀,物阜藏丰11

(一)山雄水秀坝阔11

(二)动植物种类繁多13

(三)矿产量大质高14

第二讲 石器时代:拉开辉煌序幕15

一、旧石器中期:岩灰洞的“桐梓人”17

(一)洞的发现17

(二)洞的发掘18

(三)洞的价值19

二、旧石器晚期:马鞍山与风帽山20

(一)马鞍山北洞20

(二)马鞍山南洞21

(三)风帽山与院子箐23

三、新石器文化:磨制石器与陶片24

(一)新石器时代的基本面貌24

(二)新石器文化遗物25

(三)远古人类去了哪里27

第三讲 先秦时期:仡佬先民“开荒辟草”29

一、族系:夜郎,濮人,仡佬31

(一)夜郎在“西南夷”中最大31

(二)濮人是夜郎的主体民族32

(三)仡佬族源于先秦濮人33

二、经济:农耕,采砂,邑聚34

(一)农业与手工业34

(二)采砂炼汞35

(三)“邑聚”与商贸36

三、文化:图腾,神话,习俗37

(一)濮人以竹为图腾37

(二)世代相传的神话38

(三)折射远古的习俗40

第四讲 秦至唐中:纳入统一郡县43

一、行政状况:统而有别,土流并治45

(一)秦汉时郡国并存45

(二)分立时大姓称雄46

(三)唐代经制羁縻州制并行48

二、汉代开发:中原文化渐次进入48

(一)汉墓及其出土文物49

(二)摩崖石刻50

(三)文化先驱汉三贤51

三、唐中前期:佛教、流人影响深远53

(一)李白长流夜郎53

(二)以柳易播与柳公祠54

(三)牛腾布教与佛寺兴建55

第五讲 唐末宋元:土官世袭统治57

一、唐末:罗、杨、穆三氏入播59

(一)罗荣入播59

(二)杨端入播60

(三)穆星天入播61

二、宋代:“播州盛世”与袁世盟入播62

(一)杨粲与“播州盛世”62

(二)二冉八进士64

(三)袁世盟平南入播65

三、元代:大土司播州与思州66

(一)土司制度66

(二)播州宣抚使杨汉英68

(三)思州田氏69

第六讲 有明一代:平播与改土归流71

一、明中叶前:“杨保后期”73

(一)第三、四次同室操戈73

(二)明代播州经济74

(三)明代播州文化教育76

二、平播战争:终结土司统治77

(一)十年酝酿77

(二)四月激战78

(三)影响深远79

三、改土归流:黔北地域的里程碑81

(一)播州改土归流81

(二)思州改土归流82

(三)流官文化83

第七讲 南明清初:由乱至治,文化成型85

一、多变时局:创造文化机遇87

(一)南明阶段87

(二)清初阶段89

(三)文化成型90

二、南明隐逸:遗民与高僧91

(一)钱邦芑与他山、西来庵91

(二)陈启相与掌山寺93

(三)丈雪通醉与禹门寺94

三、清初代表:一罗三李95

(一)怀才不遇的罗兆甡95

(二)热心公益的李先立96

(三)清贫的李晋与李专98

第八讲 清中后期:由盛转衰,文化繁荣101

一、社会经济:前荣后衰103

(一)柞蚕、桑蚕与楠竹的引进103

(二)实业兴办与河道开凿105

(三)咸同起义与遵义教案106

二、地域文化:步向繁荣107

(一)世家文化的形成107

(二)重要文化世家108

(三)沙滩文化109

三、清代三儒:郑、莫、黎111

(一)郑珍111

(二)莫友芝112

(三)黎庶昌114

第九讲 清末民初:新学新文化117

一、政局演变:纷乱、频繁119

(一)遵义光复119

(二)滇军扰遵120

(三)桐梓系掌政121

二、教育文化:新学,新风123

(一)袁玉锡与新学的兴起123

(二)“五四”与新思想传播125

(三)新戏编演与新文学创作126

三、文化人物:两地繁花127

(一)科举末期四名士127

(二)民国年间三作家129

(三)左联中的黔北人130

第十讲 民国中期:革命传统与长征133

一、欢迎红军:传统的弘扬135

(一)进步与革命的传统135

(二)红军入城前的遵义136

(三)党组织活跃的赤水138

二、转战黔北:伟大的转折139

(一)中央红军在黔北139

(二)遵义会议141

(三)四渡赤水142

三、长征文化:永远的丰碑144

(一)丰富的文物144

(二)丰厚的作品146

(三)研究的源泉147

第十一讲 民国后期:抗战与解放149

一、本土:抗日后方重镇151

(一)抗日宣传遍及城乡151

(二)接纳内迁机构与流亡同胞152

(三)积极支援前线154

二、前线:健儿浴血疆场156

(一)踊跃上前线156

(二)拼杀在疆场157

(三)英名垂青史159

三、解放:翻开历史新篇161

(一)中共组织的恢复和发展161

(二)“第二条战线”的斗争162

(三)迎接遵义解放163

参考书目166

后记1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