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始兴县志 1990-2000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始兴县志 1990-2000
  • 始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51440175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833页
  • 文件大小:401MB
  • 文件页数:860页
  • 主题词:始兴县-地方志-1990~200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始兴县志 1990-2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述1

大事记9

第一篇 区域建置45

第一章 位置 境域45

第一节 位置45

第二节 境域45

第二章 建置 区划46

第一节 建置沿革46

第二节 行政区划46

第三章 乡镇概况49

第一节 蕉城镇49

第二节 兴福镇51

第三节 长潭镇52

第四节 三圳镇53

第五节 新铺镇54

第六节 徐溪镇56

第七节 文福镇57

第八节 广福镇59

第九节 蓝坊镇60

第十节 高思镇61

第十一节 南磜镇62

第十二节 北磜镇63

第四章省、市驻蕉单位65

第一节 广东省长潭水电厂65

第二节 梅州市蕉华管理区66

第三节 梅州市塔牌集团有限公司67

第二篇 自然环境与资源68

第一章 地质 地貌68

第一节 地质68

第二节 地貌69

第三节 土壤 植被70

第二章 气候71

第一节 类型与特点71

第二节 气温与日照72

第三节 降水74

第三章 自然灾害75

第一节 洪涝75

第二节 旱灾76

第三节 寒害77

第四节 其他灾害78

第四章 水资源79

第一节 地表水79

第二节 地下水81

第三节 水质81

第四节 水力资源82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资源83

第一节 野生动物资源83

第二节 野生植物资源83

第六章 矿物资源85

第一节 金属矿产与分布85

第二节 非金属矿产与分布86

第三篇 人口87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87

第一节 人口数量变化87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89

第二章 人口构成90

第一节 民族构成90

第二节 性别构成90

第三节 年龄构成91

第四节 职业构成93

第五节 文化程度构成93

第六节 流动人口94

第三章 计划生育94

第一节 政策措施95

第二节 管理和服务96

第四篇 侨胞 港澳台胞99

第一章 华侨99

第一节 溯源99

第二节 分布100

第三节 侨胞社团101

第二章 港澳同胞102

第一节 溯源102

第二节 香港新界的吴家村103

第三节 港胞社团103

第三章 台湾同胞104

第一节 溯源104

第二节 在台分布106

第三节 对台贡献107

第四节 台胞社团108

第四章 侨港澳台胞对桑梓建设的贡献109

第一节 捐助文化教育事业109

第二节 资助生产建设和捐资公益事业109

第五章 侨港澳台胞事务112

第一节 机构112

第二节 落实侨务政策112

第三节 涉台事务114

第四节 宣传114

第五节 接待与交往115

第五篇 经济社会生活117

第一章 经济发展117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状况117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状况117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120

第一节 农村体制改革120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122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124

第三章 经济结构127

第一节 产业结构127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128

第三节 投资结构129

第四章 人民生活129

第一节 收入129

第二节 饮食130

第三节 衣着130

第四节 居住131

第五节 消费结构131

第五章 农村小康132

第一节 小康规划132

第二节小康达标状况132

附一 小康标准自查134

附二 小康达标验收135

第六篇 交通 邮电137

第一章 交通运输137

第一节 交通设施137

第二节 水路运输144

第三节 陆路运输145

第四节 交通管理147

第二章 邮政154

第一节 机构154

第二节 邮政业务155

第三节 邮路158

第三章 电信159

第一节 机构159

第二节 固定电话160

第三节 移动、数据通信162

第四节 电报163

第七篇 水利 电力165

第一章 防洪治涝166

第一节 水土保持166

第二节 防洪工程166

附:石窟河堤围蕉城防洪排涝工程167

第三节 治涝工程169

第四节“三防”工作171

第二章 农田灌溉174

第一节 蓄水工程174

第二节 引水工程176

第三节 用水管理178

第三章 水电178

第一节 水电管理178

第二节 水力发电179

第三节 库区多种经营180

第四节 库区移民安置181

第四章电网181

第一节 电网建设181

第二节 电网改造183

第三节 电网调度184

第四节 农村电气化186

第五章 供电 用电187

第一节 供电187

第二节 用电190

第八篇 农业194

第一章 农业种植业194

第一节 农业资源194

第二节 粮食作物种植197

第三节 经济作物种植199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建设201

第五节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202

第六节 农作物保护204

第二章 林业209

第一节 管理机构210

第二节 森林资源210

第三节 林业体制改革212

第四节 植树造林213

第五节 林业技术推广215

第六节 森林保护215

第七节 生态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220

第八节 林产品经营222

第三章 水产业225

第一节 水产品养殖225

第二节 水产科技推广应用226

第四章 畜牧业227

第一节 机构227

第二节 畜禽饲养227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229

第九篇 工业231

第一章 企业所有制与管理机构231

第一节 管理机构231

第二节 国有企业232

第三节 股份制企业236

第四节 二轻集体企业236

第二章 水泥工业237

第一节 水泥企业237

第二节 水泥生产240

第三节 水泥生产环境保护242

第四节 水泥预制品243

第三章 锰制品工业243

第一节 电解二氧化锰243

第二节 电池244

第三节 锰类金属产品245

第四章 机械工业245

第一节 汽缸套 机动车配件245

第二节 自行车零件246

第三节 卷闸门246

第五章 化学工业247

第一节 松香247

第二节 氮肥247

第三节 仲钨酸铵248

第六章 造纸、包装、印刷业248

第一节 造纸248

第二节 包装纸袋248

第三节 印刷249

第七章 矿产工业249

第一节 煤炭249

第二节 稀土250

第三节 锰矿石250

第四节 有色金属251

第五节 石灰石251

第六节 大理石251

第八章 其他工业252

第一节 食品252

第二节 服装252

第三节 皮塑253

第四节 竹木籐制品253

第五节 电子254

第六节 石灰254

第七节 砖瓦、地砖254

第九章 企业管理255

第一节质量技术管理255

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255

第十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257

第一章 城乡建设2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7

第二节 城市规划257

第三节 市政建设258

第四节 公用事业260

第五节 新区开发 园林绿化262

第六节 城市管理与服务263

第七节 村镇建设265

第二章 建筑业 房地产业266

第一节 建筑业266

第二节 房地产业269

第三章 环境保护2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271

第二节 环境质量272

第三节 环境监测274

第四节 污染防治274

第五节 环境监督管理275

第十一篇 乡镇企业278

第一章 体制结构278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278

第二节 村办企业279

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280

第二章 产业结构 经济效益280

第一节 工业企业280

第二节 农业企业282

第三节 交通、商贸、服务业283

第四节 经济效益283

第三章 企业管理284

第一节 企业组织形式284

第二节 生产管理284

第三节质量技术管理285

第四节 统计、财务管理285

第五节 人才、技术培训286

第六节 安全生产管理286

第十二篇 对外经贸288

第一章 对外经济288

第一节 管理机构288

第二节 主要外商投资企业289

第三节 外资引进290

第四节 自营出口企业出口292

第五节 经济技术交流292

第二章 对外贸易293

第一节 外贸企业293

第二节 出口贸易293

第三节 经济协作294

第十三篇 商业295

第一章 国营商业295

第一节 百货公司295

第二节 糖烟酒公司296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公司296

第四节 食品公司296

第五节 饮食服务公司297

第六节 华侨商品供应公司297

第七节 纺织品公司297

第八节 其他公司297

第二章 供销商业298

第一节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98

第二节 基层供销合作社300

第三节 供销社的经营业务300

第三章 民营个体商业302

第一节 合作商店302

第二节 集体商店302

第三节 个体商店303

第四章 集贸市场303

第一节 圩期303

第二节 部分市场简介303

第三节 集贸市场交易304

第四节 集市管理304

第五章 商品购销305

第一节 食品 副食品305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306

第三节 农副产品 废旧物资307

第六章 粮油贸易308

第一节 粮油购销308

第二节 粮油储运309

第三节 粮油管理310

第四节 粮油流通改革312

第七章 物资314

第一节 物资管理314

第二节 物资购销315

第八章 专营专卖316

第一节 食盐专营317

第二节 石油购销318

第三节 烟草专卖319

第四节 医药经营319

第五节 酒类专卖320

第十四篇 旅游业322

第一章 旅游开发管理机构322

第一节 长潭旅游开发区办公室322

第二节长潭旅游开发集团总公司322

第三节 县旅游局、旅游总公司323

第四节 旅游管理与服务机构323

第二章 旅游决策与规划324

第一节 长潭旅游区规划324

第二节 长潭旅游区范围界定324

第三节 蕉岭旅游线路规划325

第三章 旅游区建设326

第一节 长潭旅游区建设326

第二节 镇山公园改造327

第三节 龙门广场和蕉中体育场建设327

第四章 旅游景区(点)328

第一节 人文景观328

第二节 自然景观332

第三节 古迹景观335

第四节 革命旧址339

第十五篇 金融业341

第一章 银行 信用业341

第一节 机构341

第二节 存款343

第三节贷款345

第四节 结算348

第五节 外汇349

第六节 金融监管350

第二章 保险业351

第一节 机构351

第二节 险种351

第三节 理赔352

第四节 保费管理353

第十六篇 财税355

第一章 财政355

第一节 财政收支355

第二节 财政管理358

第三节 财政监督362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362

第二章 税务363

第一节 机构363

第二节 税制改革364

第三节 税费征收364

第四节 税务稽查367

第十七篇 经济管理368

第一章 计划368

第一节 机构368

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368

第三节 年度计划编制与执行369

第四节 五年计划编制与执行369

第五节 重点项目管理371

第二章 统计372

第一节 机构372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372

第三节 普查与抽样调查374

第四节 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377

第五节 统计执法378

第三章 审计379

第一节 机构379

第二节 政府审计380

第三节 内部审计383

第四节 社会审计383

第四章 国土资源383

第一节 机构383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384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384

第四节 地籍管理386

第五节 耕地保护387

第六节 土地监察执法388

第七节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389

第五章 工商行政390

第一节 机构390

第二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390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39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393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394

第六节 市场监督检查394

第七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395

第八节 个体企业管理395

第六章 物价396

第一节 机构396

第二节 物价改革与管理397

第三节 价格总水平398

第四节 价格监督400

第七章 质量技术监督402

第一节 机构402

第二节 计量监督402

第三节 标准化监督403

第四节 质量监督管理404

第五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404

第十八篇 中共蕉岭县委405

第一章 组织建设405

第一节 领导机构405

第二节 县委工作机构409

第三节 基层组织411

第二章 代表大会 重大决策412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412

第二节 重大决策414

第三章 纪检监察417

第一节 机构417

第二节 复查和纠正历史错案418

第三节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418

第四节 案件查处419

第五节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419

第六节 信访举报420

第七节 执法监察和源头防治腐败420

第八节 党风和廉政教育421

第四章 党务421

第一节 组织工作421

第二节 宣传工作426

第三节 统战工作430

第四节 县直属机关党委431

第五节 党校教育432

第六节 党史研究433

第七节 保密工作434

第十九篇 人大 政府 政协436

第一章 人大436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436

第二节 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440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组织机构441

第四节 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主要工作443

第二章 政府446

第一节 组织建设446

第二节 政务纪要450

第三章 政协456

第一节 组织建设457

第二节 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主席会议457

第三节 主要工作462

第二十篇 农工民主党工商联 社会团体466

第一章 农工民主党蕉岭县委员会466

第一节 组织机构和党员大会466

第二节 参政议政467

第三节 社会服务467

第二章 工商联468

第一节 组织机构和代表大会468

第二节 主要活动470

第三章 工会471

第一节 组织机构和代表大会471

第二节 主要活动473

第四章 共青团475

第一节 组织机构和代表大会475

第二节 主要活动476

第五章 妇联478

第一节 组织机构478

第二节 代表大会479

第三节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480

第四节 提高妇女素质481

第五节 创建文明家庭482

第六章 残联 红十字会482

第一节 残联482

第二节 红十字会484

第七章 客联 侨联 文联同乡会484

第一节 客联484

第二节 侨联485

第三节 文联485

第四节 部分城市同乡会486

第二十一篇 政法488

第一章 政法工作488

第一节 机构488

第二节 主要工作489

第二章 公安493

第一节 机构493

第二节 政治和经济保卫494

第三节 刑事侦查495

第四节 预审与监管495

第五节 治安管理496

第六节 户政管理498

第七节 道路交通管理501

第八节 出入境管理503

第九节 消防管理504

第十节“110”报警服务与信访受理506

第三章 检察507

第一节 机构507

第二节 刑事检察508

第三节 经济犯罪检察509

第四节 法纪检察510

第五节 监所检察511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512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513

第四章 审判513

第一节 机构513

第二节 刑事审判514

第三节 民事审判515

第四节 经济审判515

第五节 行政审判516

第六节 执行工作516

第七节 告诉申诉516

第八节 审判改革517

第五章 司法行政517

第一节 机构517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518

第三节 人民调解519

第四节 律师工作520

第五节 公证工作520

第六节 法律服务521

第七节 安置帮教522

第八节狱政工作522

第二十二篇 民政宗教525

第一章 民政525

第一节 机构525

第二节 拥军 优抚525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528

第四节 赈灾 救济529

第五节 社会福利530

第六节 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531

第七节 老区建设533

第八节 社团登记管理535

第九节 婚姻登记管理535

第十节 勘界与地名管理537

第十一节 殡葬管理538

第二章 宗教539

第一节 宗教团体539

第二节 宗教管理543

第三节 部分宗教场所简介543

第二十三篇 人事 劳动和社会保障549

第一章 人事549

第一节 机构549

第二节 编制管理与机构改革549

第三节 干部录用与管理550

第四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552

第五节 人才资源开发554

第六节 干部工资、福利554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555

第一节 机构555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556

第三节 劳动安全保护559

第四节 劳动工资559

第五节 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560

第六节 社会劳动保障560

第二十四篇 地方军事563

第一章 地方武装与驻军563

第一节 地方武装机构563

第二节 驻军566

第三节 军事训练与后勤保障567

第四节 教育活动567

第五节 拥政爱民568

第二章 兵役569

第一节 征兵工作569

第二节 兵役管理569

第三章 民兵570

第一节 民兵组织570

第二节 民兵军事训练571

第三节 政治教育571

第四节 参加“两个文明”建设572

第二十五篇 教育573

第一章 教育结构573

第一节 学前教育573

第二节 小学教育575

第三节 中学教育576

第四节“普九”教育578

第五节 职业教育579

第六节 成人教育580

第二章 教师队伍582

第一节 素质和规模582

第二节 师资培训583

第三节 教师待遇585

第三章 教育经费与教学设施586

第一节 教育经费586

第二节 勤工俭学587

第三节 教学设施588

第四章 教育管理与大中专招生考试589

第一节 教学管理589

第二节 文体卫管理590

第三节 经费管理590

第四节 学籍管理591

第五节 教育行政管理591

第六节 大中专招生考试592

附:1979—2000年县城新办中小学、幼儿园简介593

第二十六篇 科学技术596

第一章 科技管理596

第一节 机构596

第二节 科技发展规划与信息网597

第三节 科技经费598

第四节 科技成果鉴定与评审599

第五节 科技人员管理600

第二章 科技成果及推广应用601

第一节 农林牧科技应用601

第二节 工业、供电和水利的科技应用603

第三节 医疗卫生科研与应用604

第三章 科普宣传 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605

第一节 科协与专业学会605

第二节 科学知识普及606

第三节 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607

第四章 防震减灾607

第一节 防震抗震机构608

第二节 防震减灾工作608

第二十七篇 文化609

第一章 文化艺术609

第一节 文化机构609

第二节 文艺创作612

第三节 文艺演出617

第四节 群众文化617

第五节 传统文艺618

第六节 图书馆 新华书店620

第七节 电影622

第八节 广播 电视623

第九节 丘逢甲研究626

第十节 文化市场管理628

第二章 文物6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628

第二节 文物搜集与整理629

第三节 文物馆藏630

第四节 文物展览631

第五节 文物保护631

第三章 档案633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设施633

第二节 馆藏与开发利用633

第三节 监督与指导634

第四章 地方志635

第一节 机构635

第二节 地方志编纂635

第三节 年鉴编纂637

第四节 地情资料搜集出版与旧志整理637

第五节 地方志研究与应用638

第二十八篇 卫生体育641

第一章 卫生641

第一节 机构 队伍641

第二节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643

第三节 防疫644

第四节 保健648

第五节 医疗651

第六节 卫生管理656

附:义务献血658

第二章 体育658

第一节 体育机构和设施658

第二节 群众体育与竞赛活动659

第三节 学校体育660

第四节 业余体校661

第二十九篇 姓氏 方言 民俗666

第一章 姓氏666

第一节 概况666

第二节 姓氏录667

第三节 部分姓氏源流及分布668

第四节 部分姓氏堂号门联684

第二章 方言685

第一节 蕉岭话的语音686

第二节 蕉岭话的词语特点694

第三节 蕉岭话的句式特点697

第四节 蕉岭话常用词699

第五节 童谣、熟语选录705

第三章 民俗715

第一节 生产习俗715

第二节 生活习俗716

第三节 传统名菜、名吃717

第四节 婚姻习俗719

第五节 生育习俗720

第六节 丧葬、祭祀习俗722

第七节 节日习俗724

第三十篇 人物728

第一章 人物传728

第一节1979—2000年去世人物728

第二节1979年前去世人物742

第二章 人物表757

第一节 将军名表757

第二节 院士名表759

第三节 省部厅师级名表759

第四节 已去世正高(教授)职称名表761

第五节 正高(教授)职称名表761

第六节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名表764

第七节 劳模先进人物名表766

第八节 首部《蕉岭县志》立传人物简介表771

附录774

第一辑 前志述评与订正补遗774

一、前志述评774

二、前志订正775

三、前志补遗777

第二辑 杂记778

一、地理、历史掌故778

二、民间传说780

三、客家俗语故事783

第三辑 碑志选录786

第四辑 地情书序选790

《蕉岭县志》序790

《蕉岭姓氏源流》序793

《蕉岭年鉴(1998)》序794

《春风沐蕉阳》序795

《蕉岭年鉴(2000)》序796

编后记7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