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活动教学理论与典型案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活动教学理论与典型案例
  • 安志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6897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中小学-教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活动教学理论与典型案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活动教学目的1

第一节 古往今来对教学与发展问题的研究1

一、关于个体发展问题的几种观点1

二、现当代对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深入探讨3

第二节 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的新起点5

一、必须以教学认识活动为个体发展的主要途径,而不仅仅依靠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6

二、必须突出科学认识活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推广主动探索的学习6

三、扩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范围,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7

第三节 活动教学目的的提出及其特点7

一、鲜明的时代精神8

二、整体性培养目标8

三、发展的目标观念8

第二章 活动课教学的意义9

第一节 开设活动课教学的必要性9

第二节 课程的含义及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11

一、社会因素11

二、学科因素11

三、教育理论因素12

四、学生因素12

五、教师因素12

第三节 新《课程计划》的主要特点13

第四节 活动课纳入《课程计划》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14

一、便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纪律教育15

二、促进学科课程知识的巩固、转化和应用,便于因材施教,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16

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厌学为乐学16

四、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劳动观点的加强16

第三章 活动课教学认识过程19

第一节 活动教学认识论的形成20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是活动教学认识论的理论指导20

二、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是活动教学认识论的重要理论依据21

三、当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研究成果是构建活动教学认识论的丰富材料22

第二节 活动教学认识过程23

一、活动教学认识过程是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23

二、活动教学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发展的过程26

三、活动教学认识过程是个体探索与社会交流相结合的过程28

四、活动教学认识过程是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形成、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的过程29

第三节 活动教学认识论对我国目前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意义31

一、把突破点放在让学生主动地,概括地掌握知识这一点上,有利于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32

二、把突破点放在主动、概括地掌握知识这一点上,有利用逐步提高教学认识水平,从知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33

第四章 活动课教学原则35

第一节 主动性原则36

一、由实际问题开始,激发主动学习的动机36

二、加大探索力度,发展主动探索的态度37

三、采用交流方式,激励主动开拓精神37

第二节 发展性原则39

一、确立对知识、经验的不断发展的观念39

二、强调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个性的不断完善40

三、加大智力操作的分量,发展理论思维和创造思维40

第三节 整体性原则41

一、以科学认识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41

二、强调对世界的整体性认识42

三、促使教育整体功能的实现43

第四节 活动教学原则的特点43

第五章 活动教学课程45

第一节 活动教学课程的由来45

一、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需要突破的情况下出现的45

二、杜威活动—经验课程的思想和原则47

三、现代的问题课程48

第二节 活动教学课程的主要特点51

一、切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51

二、强调主动探索,有利于深入认识52

三、多种活动配合,全面实现教学目标52

第三节 活动教学课程对我国课程建设的启发53

一、树立以学科课程为主干、活动经验为途径的课程观念54

二、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重视探索发现的学习55

三、组织多种活动,全面实现课程目标55

第六章 活动教学方法57

第一节 以往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及其特点57

第二节 活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特点59

一、与人类活动相统一的教学方法观60

二、以师生共同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理论60

三、以科学认识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体系61

第三节 活动教学方法的优点63

一、实现教学中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统一63

二、能够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65

三、能够全面实现教学目的66

第四节 活动教学方法研究的特点68

一、包含教学目的、过程在内的系统方法观68

二、突出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作用68

三、具有广泛的适用性69

第七章 活动课程的设计71

第一节 活动课题设计的基本思路71

第二节 活动课程设计的模式72

一、主题深化式73

二、主题辐射式73

三、主题立体式74

第三节 实施活动课程的原则75

一、主体性原则75

二、乡土化原则78

第八章 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81

第一节 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形成基础81

一、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形成的社会基础81

二、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形成的哲学基础82

三、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形成的方法论基础83

第二节 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的基本走向84

一、重视及时、双向的反馈功能84

二、由具体研究向整体研究的演化85

三、实证分析与人文理解范式相结合的趋势87

第三节 活动教学评价与实验的意义88

第九章 活动课程实验的设计91

第一节 活动课程教育目标的确定91

第二节 活动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96

第三节 课时类型的改革与课程计划的调整97

第四节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关系的认识、处理99

第十章 活动课程的评估105

第一节 活动课程评估的层面105

第二节 对活动课程改革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106

一、课程方案评估指标106

二、课程内容及实施的评估指标106

三、分类课程评估指标107

四、活动课程实施过程评估107

五、活动课程管理评估指标107

第三节 对学生全面素质、个性发展状况的评估107

一、评估原则108

二、评估方法108

三、五种门类评估体系109

附:活动教学实例1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