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学与儒道释文化发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学与儒道释文化发微
  • 黄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197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中华文化-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学与儒道释文化发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编 国学综论3

国学若干问题浅说3

一 国学的内涵与外延3

二 国学的现代价值5

三 国学的普及与提高10

国学之“源”与“流”12

一 关于国学之“源”12

二 关于国学之“流”16

国学的本质特征——“尚道”27

一 儒家所奉行的“道”28

二 墨家所奉行的“道”31

三 道家所奉行的“道”34

四 法家所奉行的“道”39

论先秦人文思潮及其深远影响41

一 儒家的人文理念42

二 墨家、道家和法家的人文理念46

三 先秦诸子的人文理念对后世的影响50

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54

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54

二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能性57

三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59

第二编《周易》探析65

《易经》——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65

一 八卦作为早期文字符号,推动了我国观念形态文化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66

二《易经》所透露的思想观念,推动了我国古代各种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70

从《易传》与《老子》之比较,看《易传》成书的时代76

一《老子》比《易传》的学术思想更加成熟、老练76

二《易传》晚出论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失误83

关于《易传》成书时代之我见87

一《易传》思想资料的酝酿与积累阶段88

二《易传》初本成书阶段93

三《易传》定本完成阶段106

《易传》的道德理念浅析114

一 注重对《易经》道德观念的阐发与创新114

二 大力倡导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道德精神118

三 提出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修身原则121

读《周易》管识125

一 关于“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新解125

二 关于“直、方、大、不习”新解126

三 关于“孚”字之释127

四 关于“临者,大也”之训130

第三编 儒家道德学说浅探133

“六经”——儒家道德学说的理论源头133

一 关于孔子与“六经”的关系134

二“六经”是儒家道德学说直接的理论源头139

论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147

一 关于“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148

二 关于“见利思义”的以义制利精神148

三 关于“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149

四 关于“革故鼎新”的改革变通精神150

五 关于“仁者爱人”的博爱大众精神151

六 关于“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精神152

七 关于“克勤克俭”的勤劳俭朴精神152

八 关于“致中和”的尚中贵和精神153

九 关于“居安思危”的民族忧患精神153

十 关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勇献身精神154

十一 关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格独立精神155

论儒家道德在当代的现实价值156

一 儒家优秀道德成果的自身素质决定了它在当代的现实价值156

二 我国新道德建设的实践证明儒家道德有现实价值159

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儒家道德具有现实价值161

第四编 道家渊源及若干《老子》版本考论169

论《老子》与《易》的血缘关系169

一《老子》对《易》哲学思想的继承169

二《老子》对《易》的思想作了必要的扬弃177

论道家学术与楚文化的血亲关系180

一 道家的基本思想与楚文化密切相关181

二 道家“尚隐”的人生态度与楚文化密切相关184

三 道家的文字风格、诗歌体例亦同楚文化保持渊源关系185

帛书《老子》的文献价值简论189

一 帛书《老子》有助于恢复原本《老子》的完整体系189

二 帛书《老子》有助于订正今本《老子》字句的讹误192

三 帛书《老子》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老子》的思想194

竹简《老子》的版本归属及其文献价值探微200

一 竹简《老子》应为一种摘抄本200

二 竹简《老子》可能出自稷下道家传本204

《〈老子〉河上公章句》成书于西汉中前期考论214

一《河上注》之成书不能晚至魏晋214

二《河上注》之成书不能晚至东汉218

三《河上注》当成书于西汉中前期222

《老子想尔注》作者及其思想体系考述228

一 关于《老子想尔注》的作者228

二《想尔注》对构建道教教义的理论贡献234

三《想尔注》的道教伦理观念237

第五编 稷下道家与黄老道家若干著作考论243

《管子·水地篇》的成文时代及其理论贡献243

一《水地》应成文于战国中期243

二《水地》以水为万物之本原的学说及其理论贡献248

三《水地》是古代先民治水实践的哲学总结251

《文子》若干问题考说253

一 关于《文子》这部书253

二《文子》的宇宙观260

《黄老帛书》相关问题辨析265

一 关于《黄老帛书》的若干问题265

二《黄老帛书》思想体系的基本特点269

三《黄老帛书》的宇宙观270

《鹖冠子》若干问题探讨273

一 关于《鹖冠子》这部书273

二《鹖冠子》的宇宙观276

第六编 道家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方法探讨283

论道家学术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283

一 道家学术具有独特的个性和优势283

二 道家学术的理论贡献284

道家的生态理念及其现代价值289

一《老子》的生态理念表现形态289

二 庄子的生态理念291

三《淮南子》的生态理念294

道家的和谐理念及其现代价值299

一 道家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299

二 道家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306

从简帛《老子》的研究所引出的方法论思考310

一 对出土简帛文献的评价不能人为拔高311

二 对传世今本文献的评价不能人为贬低314

三 研究出土文献切忌主观臆测317

关于出土文献研究中的存真与失真之我见322

一 关于内容“失真”的问题323

二 关于“篇名失真”的问题327

三 关于“篇序失真”的问题329

四 关于“‘肯定帛书《老子》不分章’失真”的问题335

五 关于“‘将错就错’的‘章序失真’”问题338

第七编 道教与佛教散论343

道教形成的社会条件和理论渊源343

一 吸取和利用道家的思想成果344

二 吸取利用了原始宗教的思想遗存349

论道教与楚文化的密切关系354

一《楚辞》给予道教文化以深刻影响355

二 楚地的巫术文化也给了道教文化以重大影响358

论葛洪《抱朴子·内篇》长生成仙说的理论体系361

一 全力论证了长生成仙的可能性361

二 系统探讨了长生成仙的途径和方法365

三 重点突出了道教徒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其生活理想371

隋唐时期隆盛的佛学思潮概说374

一 隋唐佛学兴起的缘由374

二 隋唐佛教鼎盛的具体表现379

三 隋唐佛教一些主要宗派的理论创获384

东山法门的开创,标志禅宗的正式形成393

一 东山法门开创了禅门发展的新局面394

二 东山法门时期的禅学理论创造达到了很高境界397

三 慧能的禅学思想渊源于东山法门406

东山法门的奠基者道信其人409

一 关于道信的简要生平409

二 关于道信禅法的主要渊源411

三 道信的禅学理论创造416

中国古代宗教伦理的现实价值422

一 应当重视发掘中国古代宗教伦理的现实价值422

二 佛教和道教伦理观念的表现形式及其现代价值424

后记4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