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主义·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主义·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董德福著 著
  • 出版社: 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40113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主义·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2

一、历史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4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7

四、马克思主义“三化”与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1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方法自觉及其历史经验15

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方法自觉15

二、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方法自觉的历史经验2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动力系统23

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自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23

二、实践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25

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26

四、“三情”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现实动力27

五、对话与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29

六、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动力机制31

第四节 以“人”的方式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32

一、理解人的全面发展须回到马克思32

二、以异化劳动及其扬弃为切入点理解人的全面发展33

三、以“人”的方式完整界定人的本质35

四、不断超越中趋向人的全面发展37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39

第一节 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贡献40

一、在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40

二、在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对接中谋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43

三、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45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构建原则与途径48

一、哲学形态及其转变48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构建原则50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构建途径54

第三节 “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多维审视58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58

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旨在反对经验主义59

三、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61

四、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应遵循的原则63

第四节 张申府中国化思想及其独特禀性66

一、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中国化6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70

三、张申府中国化思想的个性特征75

四、张申府中国化思想的得与失78

第五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问题及对策84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85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89

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91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95

第一节 基于层次性分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9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9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层面的特色9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观层面的特色99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观层面的特色102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层次特色之间的内在关系10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几个前提性理论问题106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6

二、社会主义要不要、能不能有中国特色?108

三、社会主义如何才能有中国特色?110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吗?112

五、正确认识两个30年的关系114

第三节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哲学向度117

一、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唯物主义向度117

二、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辩证法向度122

三、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人本向度125

四、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重大意义127

第四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旨归129

一、中外思想史中公正与法的关系130

二、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32

三、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133

第四章 “中国梦”与世界梦139

第一节 “中国梦”的历史嬗变与实现路径140

一、“中国梦”的提出140

二、“中国梦”的历史嬗变143

三、“中国梦”的实现路径148

四、“中国梦”是国家梦与个人梦的内在统一150

五、“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不悖151

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155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155

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源泉158

三、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159

四、群众路线是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160

第三节 构建和谐世界必须确立五大理念162

一、“一”与“多”的对立统一理念164

二、“先发”与“后发”的平等互动理念166

三、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和谐共生理念168

四、基于利益博弈的互惠共赢理念169

五、面对重大问题的协作互助理念171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73

第一节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周恩来的精神”探析174

一、怀民兴邦的入世情怀175

二、和而不同的哲学睿智177

三、信守诺言的君子人格179

第二节 古代智慧的当代阐释——方东美生命哲学论析182

一、“情理集团”:价值与知识的兼容互摄183

二、科学与哲学的分野186

三、生命精神的提升与落实188

第三节 从“碎片”走向“和谐”——基于主文化视角的百年中国道德规范体系的演变与重建192

一、主文化:考察中国道德规范体系演变的一种视角193

二、以和谐文化为价值取向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197

第四节 中国传统天人关系论及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200

一、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天人关系论的核心200

二、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203

第六章 中国文化的自信与自觉207

第一节 和而不同:文化全球化的价值取向208

一、作为时空概念的全球化208

二、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主体209

三、文化全球化必须倡导“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210

四、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的前途215

第二节 文化的自信自觉与文化软实力建设218

一、文化面面观218

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222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亟待提高225

四、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路径228

第三节 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几个问题231

一、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232

二、中国文化拿什么“走出去”?234

三、中国文化怎样“走出去”?235

四、“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什么样的挑战?238

五、“中国文化走出去”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240

第四节 国际政治视域中的“意识形态陷阱”及其防范241

一、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及其一般性功能242

二、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陷阱”245

三、慎防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陷阱”247

参考文献253

后记2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