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冀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乔居主编;河北省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11166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846页
- 文件大小:168MB
- 文件页数:8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冀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1
序15
总体说明17
概述1
大事记9
一建置沿革志44
第一章 隶属变迁44
第二章 冀县渊源考46
第三章 冀县历史沿革表48
二 行政区划志51
第一章 区划变迁51
第一节 民国以前51
第二节 民国期间57
第三节 建国后57
第二章 县城64
第三章 乡镇简况68
三 自然环境志77
第一章 地质77
第一节 构造77
第二节 地层78
第三节 地下热水81
第二章 地貌81
第一节 土壤母质81
第二节 土体构型82
第三章 河流湖泊83
第一节 古河流83
第二节 现存河流84
第三节 新辟河流86
第四节 千顷洼87
第四章 土壤89
第一节 土壤类型综述89
第二节 土种90
第三节 土质91
第四节 土地资源特点92
第五节 土地利用现状98
第五章 气候98
第六章 自然资源102
第一节 水资源102
第二节 生物资源110
第七章 自然灾害112
第一节 水、旱灾害113
第二节 风灾120
第三节 雹灾120
第四节 虫灾120
第五节 震灾122
一 农业志129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129
第一节 建国前农村的生产关系129
第二节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131
第二章 建国以来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135
第三章 农作物136
第一节 粮食作物136
第二节 经济作物139
第四章 农技农艺142
第一节 耕作栽培142
第二节 品种改良143
第三节 植物保护145
第四节 技术推广146
第五章 农作机具147
第一节 农机具概况147
附全国第一、二期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150
第二节 农机具管理150
第六章 农业区划151
第七章 农业机构沿革152
附 冀县良棉厂及农机修造厂专记153
二 林业志158
第一章 林业区划158
第一节 林业资源状况158
第二节 林业布局规划160
第二章 植树造林160
第一节 林木分布161
第二节 采种育苗161
第三节 林木栽培162
第四节 义务植树163
第三章 林果栽培技术163
第一节 林果栽培与技术推广163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164
第三节 科技服务164
第四章 机构沿革164
第一节 林业管理机构设置164
第二节 下属机构165
第三节 销售机构165
第五章 林木管护165
第一节 林木管护165
第二节 林权演变166
附 冀县人民政府关于保护林木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树木的布告166
三 养殖业志168
第一章 养殖种类168
第一节 畜类168
第二节 禽类169
第三节 水产品类170
第二章 饲养171
第三章 防病灭病172
第一节 疫病172
第二节 防治172
第四章 机构沿革173
四 水利志176
第一章 水利工程176
第一节 防洪工程176
第二节 排涝工程179
第三节 千顷洼水库工程183
第四节 灌溉配套工程183
第二章 水利区划190
第一节 水资源计算190
第二节 区划与治理191
第三章 机构沿革194
第四章 县外工程195
第一节 根治海河195
第二节 支唐救灾196
五 工业志197
第一章 工业经营体制197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197
第二节 县办集体所有制工业198
第三节 部门工业198
第二章 行业分类及重点企业198
第一节 行业分类198
第二节 重点企业199
第三章 工业管理2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沿革204
第二节 企业管理204
第四章 手工业208
六 乡镇企业志209
第一章 乡镇企业发展概况209
第一节 建立与发展209
第二节 分布现状212
第二章 行业分类和产品213
第一节 行业分类213
第二节 重点企业217
第三节 横向联合企业219
第四节 名优产品221
第五节 专业户221
第三章 经营管理222
第一节 管理体制222
第二节 劳动报酬223
第三节 产供销223
第四节 管理费223
第四章 管理机构224
七 交通运输志225
第一章 道路225
第一节 古代道路225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公路建设231
第三节 建国以后的公路建设232
第二章 桥梁涵洞237
第一节 桥梁237
第二节 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的桥梁建设237
第三节 涵洞238
第三章 运输238
第一节 客运239
第二节 货运240
第三节 运输管理246
第四章 交通安全248
第五章 水路运输249
八 邮电志252
第一章 邮政253
第一节 邮政业务253
第二节 邮电机构设置256
第三节 邮政网络和设备258
第二章 电信260
第一节 电报260
第二节 长途电话260
第三节 农村电话261
第四节 市内电话261
第五节 维修与管理263
九 电业志266
第一章 网电建设266
第一节 机构沿革266
第二节 电力设施267
第二章 电力供应268
第一节 工业用电268
第二节 农业用电269
第三节 生活用电269
第四节 自备发电269
第三章 电力管理269
第一节 计划用电269
第二节 降损节电270
第三节 安全用电270
第四节 线路、设备维修270
第五节 电费收缴和使用270
十 城乡建设志272
第一章 县城建设272
第二章 乡村建设277
附 二铺村建设“文明村”专记278
第三章 土地管理279
第一节 土地征用279
第二节 管理措施280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281
第一节 私房管理281
第二节 公房管理282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282
第五章 环境保护283
第一节 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质283
第二节 环境污染治理283
第六章 基建队伍和基建工程284
十一 商业志285
第一章 机构沿革285
第一节 商业行政管理机构285
第二节 商业局下设机构286
第二章 私营商业及其改造292
第一节 建国前冀县商业概况292
第二节 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93
第三节 建国后个体商业的发展与管理294
第三章 国营商业295
第一节 国营商业的发展历程295
第二节 国营商业企业管理301
第四章 对外经济贸易305
第一节 发展历程305
第二节 出口商品305
第三节 经营方式307
十二 供销志309
第一章 冀县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历程309
第二章 机构设置和网点分布314
第一节 供销社行政管理机构及企业分布314
第二节 民主管理机构318
第三章 生产和生活资料供应319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319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321
第四章 农副土特产品和废旧物资收购322
第一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322
第二节 废旧物资收购324
第五章 棉花经营324
第一节 收购324
第二节 加工328
第三节 销售328
第六章 饮食服务 修理328
第一节 饮食业328
第二节 服务业329
第三节 修理业330
第七章 支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330
第八章 企业管理332
第一节 劳动人事管理332
第二节 财务管理333
第三节 经营责任制333
十三 粮油管理志336
第一章 粮油购销336
第一节 统购及合同定购336
第二节 统销337
第三节 油脂油料收购341
第四节 粮油议购议销342
第二章 储运342
第一节 粮油储存和粮仓建设342
第二节 粮食的安全保管343
第三节 粮油调运343
第三章 粮油加工344
第四章 机构沿革345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345
第二节 粮站 粮库345
十四 经济综合管理志346
第一章 工商管理346
第一节 机构沿革346
第二节 市场管理347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347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347
第五节 商标管理348
第二章 物价管理348
第一节 机构沿革349
第二节 价格管理的演变349
第三节 价格调整353
第三章 审计管理355
第四章 劳动管理356
第一节 机构沿革356
第二节 劳动就业357
第三节 劳动保险与安全生产359
第四节 退休退职359
第五章 物资管理359
第一节 机构沿革359
第二节 统配物资经营360
第三节 议购议销361
第四节 物资调剂交流361
第六章 经济协作363
第一节 经济技术协作机构363
第二节 经济协作的发展363
第三节 协作生产项目364
第四节 重点协作企业364
附 在经济技术协作中为冀县做过贡献的外地(部分)人员名单367
十五 财政志369
第一章 财政体制369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369
第二节 建国后369
第二章 财政收支370
第一节 收入370
第二节 支出376
第三节 预算外收支386
第三章 企业财务管理388
第一节 资金管理388
第二节 利润分配389
第三节 利改税389
第四节 清产核资390
第四章 公债和国库券391
第一节 公债391
第二节 国库券392
第五章 农业资金管理392
第一节 支农资金392
第二节 农业事业费393
第六章 乡(镇)财政394
第一节 乡(镇)财政建设394
第二节 收支范围395
第三节 财务管理395
第七章 机构沿革395
第一节 设置演变395
第二节 财政所396
十六 税务志397
第一章 税制 税种 税率397
第一节 税制397
第二节 税种398
第三节 税率401
第二章 税收减免402
第一节 农业税的减免402
第二节 工商各税的减免402
第三章 稽征管理403
第四章 机构沿革404
十七 金融志410
第一章 金融机构410
第一节 民间金融机构4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金融体系410
第二章 货币412
第三章 信贷414
第一节 农业信贷414
第二节 工商信贷415
第四章 农村信用合作社418
第五章 现金管理418
第六章 储蓄431
第七章 基本建设投资与管理435
第八章 保险435
一 政党志44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40
第一节 创建与发展440
第二节 中共冀县委员会444
第三节 基层组织和党员概况453
第四节 历次代表大会456
第五节 建国以来重大工作决策纪略458
第六节 统一战线467
第七节 纪律检查46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475
第一节 组织沿革475
第二节 主要活动476
第三节 县党部历任负责人478
二 政协群团志480
第一章 人民政协480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480
第二节 政协工作机构483
第三节 政协历届领导人484
第二章 群众团体485
第一节 工人组织485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490
第三节 妇女组织495
第四节 农民组织500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502
三 政权志504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504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04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506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512
第四节 代表515
第五节 代表联组516
附 议事会参事会参议会516
第二章 政府518
第一节 冀县历代行政机构设置沿革518
附 日伪冀县政府设置沿革526
第二节 建国以来政务要事简录534
第三节 人事管理538
第四节 外事侨务541
四 政法志544
第一章 治安544
第一节 政治案件侦查546
第二节 刑事案件侦查548
第三节 预审工作548
第四节 治安管理549
第五节 基层治保组织550
第六节 看守所550
第七节 人民武装警察550
附 冀县主要反动会道门情况551
第二章 检察554
第一节 刑事检察555
第二节 经济检察555
第三节 法纪检察556
第四节 监所检察 控告申诉工作556
第五节 举报中心556
第三章 审判557
第一节 刑事审判559
第二节 民事审判561
第三节 经济审判563
第四节 行政审判563
第五节 告诉,申诉和处理冤假错案564
第四章 司法行政564
第一节 公证564
第二节 律师564
第三节 人民调解565
第四节 法制宣传565
五 民政志566
第一章 优待抚恤567
第一节 国家抚恤与补助567
第二节 群众优待570
第三节 拥军优属571
第四节 孤老烈属 复员军我赡养571
第五节 扶贫扶优572
第六节 褒扬工作572
第二章 救灾 救济573
第一节 受灾救济573
第二节 困难救济575
第三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576
第一节 一般复员退伍军人安置576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576
第三节 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577
第四章 社会福利577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577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578
第三节 殡葬管理578
第四节 收容遣送579
第五章 婚姻登记579
第六章 地名管理580
六 军事志581
第一章 军事机构582
第一节 旧政权军事机构582
附 游杂军在冀县的活动585
第二节 人民武装管理机构586
第二章 兵制589
第一节 兵制沿革589
第二节 民兵589
第三章 兵事和战斗记略590
第一节 历代兵事记略590
第二节 抗日战争期间战斗事例592
第三节 兵祸594
一 教育志598
第一章 历代教育综述598
第二章 学前教育599
第一节 县立幼儿园599
第二节 农村民办幼儿班(园)600
第三节 管理600
第三章 普通教育600
第一节 小学教育600
第二节 中学教育604
附 河北省立第十四中学专记607
第四章 专业教育609
第一节 师范教育609
附 河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专记610
第二节 职业教育611
第五章 业余教育611
第一节 农民业余学校611
第二节 职工业余学校613
第三节 电大 函授及自学613
第六章 教学研究614
第一节 教研活动614
第二节 招考制度615
第七章 教育行政管理615
第一节 经费615
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构616
第八章 教师队伍618
第一节 发展618
第二节 管理620
第三节 待遇621
第九章 勤工俭学621
二 科技志628
第一章 科技科普628
第一节 科技机构628
第二节 科技队伍630
第三节 科技成果630
附 主要成果简介631
第四节 科技农业632
第二章 新能源637
第三章 标准计量638
第一节 度量衡制度638
第二节 标准计量管理638
第四章 防震工作640
第一节 机构设置640
第二节 群测群防640
三 文艺志645
第一章 文化事业机构645
第一节文化馆(站)俱乐部645
第二节 电影发行和放影单位645
第三节 群众文化团体646
第四节 剧团 宣传队曲艺队646
附文艺演出场所647
第五节 新华书店647
第六节 档案馆648
第二章 文学艺术649
第一节 文学创作649
第二节 音乐 舞蹈650
第三节 戏剧 曲艺651
第四节 美术摄影 书法652
第五节 民间文学652
第六节 民间艺术653
第三章 文物胜迹653
第一节 古墓群653
附 张耳祠654
第二节 古墓碑655
附 紫薇夕照655
第三节 其他胜迹655
第四节 文物馆馆藏文物656
第四章 新闻657
第一节 广播657
第二节 电视658
第三节 通讯报道658
第四节 报刊659
四 卫生志661
第一章 医疗661
第一节 医疗机构与设备661
第二节 医疗队伍663
第三节 培训进修663
第四节 医疗制度663
第二章 医药664
第三章 防疫665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665
第二节 卫生 监测和管理665
第四章 妇幼保健666
第一节 县妇幼保健站666
第二节 幼病防治667
第五章 爱国卫生667
五 体育志673
第一章 体育机构及设施673
第二章 学校体育673
第三章 职工体育674
第四章 农村体育675
第五章 传统武术676
第一节 三皇炮捶之乡—北漳淮乡赵家庄677
第二节 冀县武术表演大会678
一 人口志682
第一章 历代人口变动情况682
附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源考684
第二章 建国以后人口发展状况684
第一节 人口变动684
第二节 人口构成687
第三节 人口分布691
第三章 民族692
第四章 华侨及归侨693
附 旅蒙归国华侨郭恒秋专记693
冀县侨联委员常乃荣专记694
第五章 计划生育696
第一节 节制生育696
第二节 计划生育管理697
第三节 管理机构698
二 姓氏志700
第一章 姓氏录700
第二章 姓氏源流考700
第三章 著姓望族701
三 方言志703
第一章 冀县方言综述703
第一节 方言概说703
第二节 音标符号704
第二章 语音分析705
第一节 声母705
第二节 韵母706
第三节 儿化706
第四节 单字调709
第五节 连读变调709
第三章 冀县话与普通话语音比较710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710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712
第三节 普通话中的[z]声母字的方普读音比较713
第四节 声调的比较713
附 单字特殊读音举例一般词语特殊读音举例714
地名特殊读音举例数量词读音715
第四章 特殊词语示例716
第五章 语法特点725
第一节 音变造词725
第二节 虚词“”与“滥”726
第三节 可能补语727
第四节 最高程度补语表示法728
第六章 语法例句728
四 宗教信仰志731
第一章 佛教731
第二章 道教732
第三章 坛庙733
第四章 天主教733
附 冀县宗教信仰活动的一种表现方式醮会与庙会734
五 风俗志737
第一章 古冀州风俗737
第一节 古冀州风俗习尚737
第二节清末民初社会风尚738
第二章 岁时习俗738
第一节 传统节日738
第二节 新节日740
第三章 生活习俗740
第一节 衣著740
第二节 饮食741
第三节 居住741
第四节 交通741
第四章 礼仪习俗741
第一节 婚嫁741
第二节 丧葬742
第五章 陋俗与禁忌742
第一节 陋俗742
第二节 禁忌743
第六章 美德良风743
第一节 传统美德良风743
第二节 新风尚744
六 人民生活志747
第一章 农民生活747
第二章 职工生活750
一、人物列传754
附 王任重撰李力传略765
二、人物表773
1历代冀县籍名人事迹表略773
2历代冀县籍进士名录779
附 建国前冀县籍出国留学生名单781
三、烈士英名录782
四、冀县荣获全国、省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人名表803
一、总理视察冀县806
二、历代修志记略810
三、冀州古诗词选抄812
四、冀州典实823
五、碑记选录825
六、社会恶性事故记略826
编后记829
志余832
图表索引839
热门推荐
- 225378.html
- 847920.html
- 3638636.html
- 3259988.html
- 3828312.html
- 3344581.html
- 91051.html
- 1267232.html
- 432075.html
- 3545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20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73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47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17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79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9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8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1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3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