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总目索引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凤凰出版社
- ISBN:978780729619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38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总目索引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册:第一辑 辛亥革命 第二辑 南京临时政府(合一册)1
第一辑 辛亥革命(1911年)1
一、各地人民反抗斗争和武装起义1
二、清政府预备立宪4
三、四川保路运动5
四、武昌起义及各省响应6
第二辑 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9
一、政治9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政策法令9
(二)南北议和11
(三)临时大总统改选和临时约法公布14
1.孙文辞职 袁世凯当选14
2.北京兵变15
3.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孙文公布临时约法16
4.孙文宣告解职16
(四)临时政府的北迁与南京留守府的设置17
1.临时政府北迁17
2.南京留守府的设置17
二、军事18
(一)章程 法令18
(二)军事组织和人员任免19
(三)奖恤20
三、财政金融21
(一)财政21
1.经费21
2.内债21
3.外债23
4.赋税23
(二)金融24
1.货币24
2.银行25
四、教育26
第2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政治分册(一)27
第三辑 北洋政府(1912年—1927年)27
一、政治27
一、北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27
(一)中央机构的设置与官制的制定27
(二)地方机构的设置与官制的制定28
(三)内阁纠纷与更替30
二、政策法令33
三、议会34
四、党派社团及会党起事36
(一)党派36
1.公民急进党36
2.中国社会党36
3.维持社会党38
4.宗社党38
5.民主党38
6.共和党38
7.进步党38
8.无政府主义党团39
9.公民党40
10.新同盟会41
11.中华国民社会党41
第3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政治分册(二)41
12.再造党41
13.新中国党总支部41
14.中华民国工党41
(二)社团41
(三)会党起事44
五、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46
(一)张振武方维被杀害案46
(二)宋教仁被刺案47
(三)洪宪帝制47
(四)护国运动49
(五)府院之争50
1.黎元洪继任大总统50
2.要求恢复旧约法召集国会速定宪法51
3.海军独立52
4.参战之争52
5.段祺瑞去职及总理人选问题与各省独立起兵54
6.解散国会和张勋北上调停56
(六)张勋复辟58
1.军人干政58
2.复辟58
3.反复辟兴师讨伐59
4.奖恤惩赦61
5.冯国璋就任总统62
(七)南北议和62
(八)驱徐迎黎64
(九)废督裁兵64
(十)逼黎出京65
(十一)曹锟贿选66
(十二)北京政变67
(十三)善后会议68
(十四)张作霖主政68
第4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军 事分册(一)(上)69
二、军事69
一、北洋政府的军制69
(一)陆军69
1.中央军事机关设置及其主官任免69
(1)参谋本部69
(2)陆军部(军事部)71
(3)训练总监部75
(4)将军府75
(5)军事处、统率办事处76
(6)陆军各学校76
2.陆军编制76
(1)陆军更名前76
(2)陆军更名后76
(3)禁卫军、拱卫军77
3.中央各师、中央暂编各师等编练及其主官任免77
(1)中央各师77
(2)中央暂编各师98
(3)中央各混成旅99
(4)中央暂编各混成旅107
(5)中央各骑兵旅108
4.各省陆军编练及其主官任免108
5.其他陆军编练及其主官任免129
(1)毅军129
(2)振武军129
(3)参战军(边防军)、西北边防军129
(4)国民军132
(5)安国军、直鲁联军、五省联军132
(6)讨贼联军133
第5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军事分册(一)(下)134
6.各省区军事机构设置134
(1)巡阅使134
(2)都督(将军、督军、督理、督办)、都统136
(3)护军使、镇守使137
(4)陆军检阅使146
(5)长江上游总司令146
7.陆军规章制度147
(1)补官、任职147
(2)教育、学校、校阅147
(3)军法149
(4)奖恤149
(5)征募150
(6)测量150
(7)军械150
(8)礼节150
(9)调查统计151
(10)卫生、机构151
(二)海军151
1.海军机构设置与编制151
(1)海军部(海军署)151
(2)海军部所属各机构152
(3)海军总司令处(公署)153
(4)海军各舰队153
(5)海军各舰艇154
(6)海军各学校155
2.海军主官任免156
(1)海军部156
(2)海军总司令处(公署)157
(3)海军各舰队158
(4)海军各舰(艇)160
(5)海军各校161
(6)海军造船厂162
(7)海军陆战队163
(8)海疆巡阅使署163
(9)其他163
3.海军经费及海军军旗164
(1)海军经费164
(2)海军军旗164
4.海军规章制度164
(1)考绩进级164
(2)奖惩165
(3)礼制165
(4)其他166
(三)航空166
1.航空官制及条例166
2.航空主官任免167
3.购买外国飞机及聘用外员168
4.整顿航空及开辟航线169
5.外国飞机来华飞行169
第6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军事分册(二)169
二、从白朗起义到护法战争169
(一)白朗起义169
1.白朗军在鄂豫两省的发展170
(1)白朗军早期活动情况170
(2)白朗军攻克豫省唐县等地170
(3)白朗起义军攻克鄂省枣阳等地171
2.白朗军向豫皖鄂边境进军172
(1)攻克豫东光山等地172
(2)白朗起义军攻克皖省六安等地172
3.白朗军进军陕甘175
(1)攻克陕省商南等地175
(2)攻克甘省秦州等地176
4.白朗军回师豫境及失败177
(1)白朗军挥师东归177
(2)白朗军回豫失败179
(二)宁赣之役180
1.江西讨袁起义180
(1)袁世凯罢免赣、粤、皖三省都督及议员提出质问书180
(2)江西军政长官反对北军入赣181
(3)湖口首义举兵讨袁及北军围剿战斗经过181
2.南京讨袁起义183
(1)黄兴就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183
(2)讨袁军由徐州进攻韩庄及其失败183
(3)北军围攻南京城183
(4)刘之洁、陈之骥等投靠北军185
(5)北军进入南京城烧杀抢劫罪行185
3.各省独立响应讨袁186
(1)安徽独立及讨袁战斗经过186
(2)上海讨袁军进攻制造局187
(3)湖南独立讨袁189
(4)四川第五师举兵讨袁189
(5)广东独立讨袁190
(6)广西柳州边防营独立讨袁190
(三)护国战争191
1.云南首义与各地响应191
(1)声讨称帝罪行191
(2)进军四川191
(3)各省独立191
(4)军务院成立与撤销193
(5)筹措军费193
(6)对外关系193
(7)各地起义194
2.北军开入川湘抗拒护国军196
(1)攻击漾电196
(2)入川作战196
(3)在湘作战199
(4)入侵桂西200
3.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201
(1)撤销帝制201
(2)北洋军阀对袁复任总统态度201
(3)南方各省反袁拥黎202
4.袁世凯死后政局202
(1)黎元洪继任总统202
(2)更易各省长官及奖励护国功臣203
(3)恢复旧国会与驻沪海军独立203
(4)平定周王之乱与龙李之争204
(四)护法战争204
1.军政府成立204
2.北军入湘同护法军作战205
(1)傅良佐曹锟等先后率主力军入湘205
(2)安武军入湘出湘211
(3)冯旅从“援闽”到“援湘”212
(4)奉军南下“援湘”214
3.粤桂冲突与北军“援粤”粤军“援闽”215
(1)龙济光窜犯广东沿海215
(2)赣军“援粤”攻下南雄217
(3)闽浙联军“援粤”与粤军“援闽”218
4.北军进攻陕西223
5.北军进攻鄂北225
6.刘戴刘罗之争与北军入川226
7.军政府改组228
第7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军事分册(三)228
三、军阀割据混战228
(一)历次主要战争228
1.直皖战争228
2.第一次直奉战争231
3.第一次江浙战争234
4.第二次直奉战争238
5.第二次江浙战争与奉浙之战242
6.直鲁奉军阀联合进攻国民军246
(二)南北战争及各地割据混战248
1.湘省之南北战争248
2.湘鄂及川鄂战争250
3.闽省派系混战251
4.川军派系之争及直系与滇黔军图川之混战254
5.直系图粤之战257
6.直系援赣混战259
7.胡憨之战259
8.皖直与奉直军阀争夺河南之战261
9.奉直军入陕与靖国军战争264
(三)北洋军阀抗拒国民革命军北伐及其失败264
第8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外交分册266
三、外交266
一、外交部概况266
二、美国、巴西等国承认中华民国267
(一)承认问题报告267
(二)美国、巴西等国的承认267
(三)英、俄等国的承认267
三、外事要案交涉268
(一)禁烟交涉268
(二)租界问题交涉268
1.上海推广租界案268
2.交还会审公廨案269
3.天津租界案269
4.收回德奥汉口天津租界案269
(三)郑家屯事件交涉269
(四)福州事件交涉269
(五)山东问题交涉270
1.山东青岛中立区问题交涉经过270
2.鲁案交涉经过270
(六)临城劫车案交涉271
(七)五卅惨案交涉272
(八)万县惨案交涉273
四、中国参加国际活动273
(一)中国参加保和会为陆战法规及惯例条约等签字画押273
(二)中国参加万国禁烟会274
(三)局外中立条规与中国参加欧战274
(四)中国参加巴黎和会274
(五)中国参加国际保工会和劳工大会275
(六)中国参加国际航空条约276
(七)中国参加国际交通运输公约276
(八)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276
五、中国与各国修订条约等事宜交涉经过277
(一)中国与法国关于修订条约等交涉经过277
(二)中国与日本关于修订条约等交涉经过278
1.中日关于签订与废除二十一条交涉经过278
2.中日军事协定交涉经过278
3.中日互换邮政包裹协定交涉经过279
4.中日修订通商条约交涉经过280
5.中日修订关税互惠条约交涉经过280
(三)中国分别与帝俄苏俄关于修订条约等交涉经过280
1.中俄蒙恰克图会议订约经过280
2.美日中在中俄边境武装干涉俄国革命280
3.中国与苏俄劳农政府关于白俄官兵逃入新疆等问题交涉经过281
4.苏俄劳农政府放弃帝俄与中国所订不平等条约281
5.承认苏俄远东临时政府与中止帝俄使领待遇交涉经过282
6.中国与苏俄劳农政府关于航运、通商交涉经过282
7.中国与苏俄劳农政府关于中东铁路路权、通车、通商等交涉经过282
8.中国与苏俄劳农政府关于俄蒙通商与撤废苏俄在蒙兵卡问题交涉经过283
9.中国与苏俄劳农政府关于白俄问题及庚子赔款交涉经过283
10.苏联成立及中苏关于解决悬案问题交涉经过283
11.奉系东北地方自治政府与苏联政府之协定交涉经过284
12.中国与苏联关于航空等问题交涉经过284
13.北洋政府关于撤换苏联驻华大使暨搜查逮捕苏联使馆人员交涉经过284
(四)中国与英国关于西藏、片马、威海卫等问题交涉经过284
1.中英关于西藏问题交涉经过284
2.关于英占云南片马交涉经过285
3.收回威海卫租借地案交涉经过285
(五)中国与美国关于续订公断条约等交涉经过286
(六)中国与德国关于签订中德协约交涉经过286
(七)中国与比利时关于修订通商行船条约交涉经过287
(八)中国与西班牙修约交涉经过287
(九)中国与智利、荷兰、瑞士、玻利维亚、葡萄牙、墨西哥、奥地利、波兰等国关于修订条约等交涉经过288
1.中国与智利商订通好条约交涉经过288
2.中国与荷兰订立公断专约交涉经过289
3.中国与瑞士通好条约289
4.中国与玻利维亚通好条约289
5.中国与葡萄牙关于解决澳门划界悬案交涉经过289
6.中国与墨西哥关于通商行船条约展限及工人入境交涉经过289
7.中国与奥地利订立商约交涉经过289
8.中国与波兰商订条约交涉经过290
第9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财政分册(一)290
四、财政290
一、财政概况290
(一)官制·章程·条例290
(二)财政整理291
(三)岁入岁出292
第10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财政分册(二)293
二、内外债293
(一)内债293
1.民国元年公债293
2.民国三年公债293
3.民国四年公债293
4.民国五年公债294
5.民国七年六厘短期公债暨六厘公债294
6.民国八年公债294
7.整理金融短期公债295
8.赈灾公债295
9.偿还内外短债八厘债券(九六公债)295
10.民国十一年公债295
11.民国十四年公债296
(二)库券及短期借垫款296
1.定期有利库券296
2.盐余库券296
3.烟酒库券297
4.民国十二年特种库券(使领库券)297
5.民国十三年特种库券(四二库券)297
6.民国十五年春节库券297
7.奥国赔款担保二四库券298
8.银行短期借垫款298
(三)外债298
1.克利斯浦借款298
2.善后大借款298
3.同成铁路借款299
4.瑞记洋行与奥国借款299
5.导淮借款299
6.四郑铁路借款300
7.芝加哥大陆银行借款300
8.善后续借款300
9.交通银行两次日金借款301
10.吉长铁路借款301
11.京畿水灾借款301
12.电信借款301
13.吉会铁路借款301
14.吉黑两省林矿借款301
15.济顺、高徐及满蒙四铁路借款302
16.参战借款302
17.烟酒借款302
18.赈灾借款303
19.烟酒续借款303
附录:庚子赔款303
(四)统计与整理304
三、赋税305
(一)概况305
(二)田赋306
(三)关税306
(四)盐税307
(五)厘金309
1.调查积弊·加税裁厘案309
2.铁路货厘310
(六)印花税311
(七)所得税312
(八)验契与契税313
(九)牙·当税·矿税313
1.牙·当税313
2.矿税313
(十)烟酒特许牌照税与烟酒税314
(十一)官产官地315
1.章则·条例315
2.各省区山荒滩荡·屯田余田·旗产旗地315
(十二)中央与地方杂税杂捐316
第11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金融分册(一)317
五、金融317
一、概况317
(一)组织机构317
(二)章则制度317
(三)筹议币制改革和改良银行制度319
二、铸币321
(一)铸发新主辅币321
(二)滥铸轻质旧铜元323
(三)制钱问题324
(四)造币厂与铸政324
三、国内重要银行与纸币325
(一)中国银行325
(二)交通银行326
(三)平市官钱局与铜元票发行327
(四)农工银行与存放款328
(五)推行中交钞票328
(六)中交停兑与京钞整理330
第12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金融分册(二)332
(七)中交挤兑风潮332
(八)纸币印刷管理333
(九)纸币发行流通调查统计333
四、地方金融和币制334
(一)北京334
(二)直隶334
(三)奉、吉、黑335
(四)山东338
(五)河南338
(六)山西338
(七)江苏、上海339
(八)江西340
(九)福建340
(十)浙江341
(十一)湖北341
(十二)湖南342
(十三)陕甘343
(十四)新疆343
(十五)四川344
(十六)广东345
(十七)广西346
(十八)云贵346
(十九)热察347
五、特种金融347
(一)邮政储金347
(二)有奖储蓄与储蓄会348
(三)交易所348
六、帝国主义破坏币制操纵金融349
(一)外国货币与银行349
(二)英美350
(三)日本350
(四)法国352
(五)俄国352
第13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工矿业分册353
六、工矿业353
一、概况353
(一)组织机构353
(二)章则制度353
1.工业章则353
2.矿业章则354
3.工矿业管理与建议355
4.劳工管理与劳工生活357
二、工业357
(一)纺织工业357
(二)面粉业358
(三)制糖业359
(四)烟草工业359
(五)造纸业360
(六)自来水电灯业360
(七)制盐工业360
(八)水泥陶瓷业361
(九)附录:北洋政府时期工业统计表361
三、矿业361
(一)金银铜矿361
(二)铁矿363
1.全国363
2.直隶363
3.安徽363
4.江苏364
5.江西364
6.福建365
7.湖北365
(三)钨矿366
(四)锑矿368
(五)铅锌锡矿368
(六)煤矿368
1.京兆直隶368
2.热河369
3.吉林370
4.山西371
5.山东371
6.安徽371
7.江苏371
8.浙江371
9.江西372
10.湖北372
(七)油矿373
(八)附录:北洋政府时期矿业统计表373
第14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农商分册(一)373
七、农商373
一、概况373
(一)组织机构373
(二)规章制度374
二、农业375
(一)农田水利与灾赈375
1.农田水利375
2.灾赈377
(二)林业379
(三)垦牧380
(四)渔业381
第15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农商分册(二)382
三、商业382
(一)国内商业382
(二)国际贸易386
第16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教育分册387
八、教育387
一、教育行政机构沿革387
二、教育方针政策387
三、学校教育387
(一)学校教育法令387
(二)高等教育388
1.高等教育法令388
2.高等教育概况389
3.北京大学389
4.国立自治学院390
5.东南大学390
6.成都高等师范390
7.中国大学390
8.民国大学390
9.私立东吴大学391
10.私立金陵大学391
(三)中等教育391
1.中学教育法令391
2.中学校概况391
3.师范教育法令391
4.师范教育概况391
5.实业教育391
(四)小学教育392
1.小学教育法令392
2.小学教育概况392
(五)蒙回教育与侨民教育393
四、社会教育393
(一)社会教育法令393
(二)社会教育概况393
五、国外教育393
(一)派遣留学生法令393
(二)全国留学生概况394
六、捐资兴学394
(一)捐资兴学法令394
七、教育会议暨教育团体394
(一)教育会议394
1.临时教育会议394
2.地方教育会议395
3.教育行政会议395
4.全国师范校长会议395
5.全国教育联合会议395
(二)教育团体395
1.中央学会395
2.教育会395
3.教授要目编纂会396
4.学术审定会396
5.教育调查会396
6.北京留法俭学会396
7.华法教育会与华法教育分会396
8.全国教育会联合会396
9.读音统一会396
10.中华职业教育社397
11.中华教育改进社397
12.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398
13.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398
14.中华新教育共进社398
15.体育会及体育有关文件399
八、教科书400
九、教育统计400
第17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文化分册401
九、文化401
一、尊孔读经401
(一)规复祀孔401
(二)倡导读经401
(三)倡设国教与尊孔社团402
二、社会文化设施403
(一)社会文化机构设置及其章则403
(二)图书馆、阅书报处、讲演所的设立及有关令文403
(三)小说、戏剧、影片的审核与奖禁404
1.小说404
2.戏剧404
3.电影405
三、文物古迹与博物馆405
(一)保护文物古迹的令文405
(二)古物的盗毁与流失406
1.清室与军阀盗毁古物406
2.外国商人串购与盗运古物406
3.博物馆(院、所)的设立407
四、新闻通讯407
(一)有关报刊、通讯社的法规与令文407
(二)报馆、杂志社、通讯社之创设408
(三)禁阻列强在华非租界地开设报馆408
五、出版与查禁409
(一)出版法规与令文409
(二)编译出版机构410
(三)出版品的查禁410
1.查禁令文410
2.查禁书刊411
六、文化学术团体412
(一)国家文化学术机构412
(二)民间文化学术团体413
七、佛教文化415
(一)保护寺庙章则与令文415
(二)佛教团体415
(三)佛教院校416
第18册:第三辑 北洋政府 民众运动分册416
十、民众运动416
一、工人运动416
(一)厂矿工人罢工斗争416
(二)铁路工人罢工斗争418
1.各铁路工人罢工418
2.二七大罢工419
(三)北洋政府阻挠工人组织活动与镇压措施421
(四)五卅惨案422
1.惨案发生与各地的声援422
2.谈判与交涉424
3.北洋政府镇压人民爱国行动426
4.赔偿与抚恤427
二、农民运动427
(一)各地响应白朗起义及北洋军阀的剿办427
(二)各地农民抗捐抗税及反对占地夺佃的斗争428
三、学生运动430
(一)各界反对不平等条约、抵制日货430
(二)五四运动432
1.运动的爆发与政府的镇压432
2.各地响应433
3.以上海为中心展开三罢斗争434
4.反日爱国运动继续发展435
5.反对鲁案直接交涉438
6.北洋政府查禁各地救国团体440
(三)各校反对军阀政府摧残文化教育441
1.索薪运动441
2.安庆姜高琦事件443
3.军阀政府查禁新思潮的传播444
(四)军阀政府镇压纪念日活动445
(五)为收回旅大的斗争446
(六)六一惨案448
(七)三一八惨案448
四、绅商运动449
(一)抗捐罢市449
(二)集资收回胶济铁路权自办450
(三)争取电车水电商办451
(四)万县惨案与学商各界的抗争451
第19册:第四辑 从广州军政府至武汉国民政府 第一分册第四辑从广州军政府至武汉国民政府(1917年—1927年)453
一、政治453
一、政府的建立与人员任免453
二、政策法令及规章制度的制订457
三、重大的历史事件459
(一)护法和滇桂系的破坏459
(二)孙中山重返广州组织大元帅府460
(三)反对曹锟贿选461
(四)国民党改组和国共第一次合作461
(五)孙中山北上及逝世462
(六)廖仲恺被刺案463
(七)国民党“二大”及查办西山会议派463
(八)中山舰事件465
(九)迁都之争465
(十)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466
(十一)蒋介石“四一二叛变466
(十二)汪精卫叛变467
四、社团组织立案468
五、工农群众运动468
(一)关于群众运动的方针政策468
(二)“五卅”惨案省港大罢工和其他罢工运动469
(三)农民运动的发展与反动势力的摧残471
(四)声援北京“三一八”惨案和广州学联改选472
第20册:第四辑 从广州军政府至武汉国民政府 第二分册二、军事473
一、军事机构设置和人员任免473
二、颁布军事法令475
三、重大的军事战役475
(一)粤桂之战和驱除岑陆475
(二)第一次北伐475
(三)讨伐陈炯明477
(四)讨伐沈鸿英480
(五)平定商团叛乱480
(六)第二次北伐482
(七)第一次东征484
(八)平定刘杨之乱485
(九)第二次东征486
(十)李宗仁统一广西487
(十一)北伐战争489
四、军费490
三、财政经济491
一、财经机构设置491
二、财经法令章则492
三、财政493
(一)收支状况493
(二)赋税和杂捐493
(三)公债495
(四)金融495
(五)工商业和邮电交通496
四、外交497
一、政策法令与参加国际活动497
二、重大事件499
(一)关税自主斗争499
(二)反对关税会议499
(三)汉浔惨案499
(四)南京事件500
五、文化教育501
第21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501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501
政治分册(一)501
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501
第一编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1927年4月—1937年7月)501
一、政治501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501
(一)宣言政纲501
(二)行政组织501
1.中央机构501
(1)国民政府组织501
(2)五院组织502
2.地方组织502
3.特别区市组织503
(三)国民会议与国民大会组织503
1.国民会议的召集503
2.国民大会组织504
(四)基本法与内政民刑法规504
1.“约法”与“宪草”504
2.内政法规与反共措施504
3.民法与刑法505
第22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505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505
政治分册(二)505
二、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重要决策与党内派系斗争505
(一)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与重要决议案505
1.国民党中央特别会议505
2.国民党第二届第四、五中全会505
3.国民党“三大”与历次中央全会505
4.国民党“四大”与历次中央全会507
5.国民党“五大”与历次中央全会508
(二)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508
1.蒋介石胡汉民与汪精卫改组派的争斗508
2.蒋介石与桂系及北方军阀的争斗509
3.蒋胡矛盾与宁粤纷争510
4.上海“和平统一”会议511
5.西南实力派继续与蒋介石的斗争513
三、第三党的崛起与其他党派社团的组织活动514
(一)邓演达与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514
(二)生产人民党514
(三)中国青年党514
1.中国青年党的组织活动514
2.国民党对青年党的防制措施514
(四)中国国家社会党515
(五)中华民族社会党515
(六)其他社团的组织活动515
1.铸魂学社515
2.中韩民族抗日大同盟516
3.中华五族救国同盟会516
4.革命青年同志会516
5.华北民众自卫救国会516
6.上海市忠义会516
7.江西各界统一救国大同盟516
第23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517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517
政治分册(三)517
四、国民党的“民众运动”与工农学各界的斗争517
(一)国民党的“民运”概况517
1.国民党的民众团体组织原则与训练方案517
2.国民党民众训练实施概况517
(二)国民党防范工人罢工的措施与各地罢工概况518
1.国民党的工会组织法与训练纲要518
2.工人团体组织概况518
3.劳资关系法与劳资纠纷518
4.各地工人罢工概况519
(1)上海市519
(2)各省520
(三)国民党防范农民抗租抗捐斗争的措施与各地农民的反抗斗争523
1.国民党的农会法与组织概况523
2.各地的农民的抗租抗捐斗争523
(1)浙江省523
(2)江苏省524
(3)其他524
第24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525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525
政治分册(四)525
(四)国民党防范青年学生运动概况525
1.颁布青年学生团体组织法与实施情况统计525
2.所谓整饬学风与防范、破坏青年学生运动概况525
(五)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国民党的政策措施526
1.五三惨案与国民党对人民反日爱国活动的遏制526
2.九一八事变后各界反对依赖国联要求一致抗日的斗争528
(1)国民党对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压制政策与处理概况528
(2)上海文化界与学生的抗日救国斗争及国民党的防范措施528
(3)北平学生的抗日救国活动与国民党的阻挠破坏529
(4)上海、北平等地学生请愿团在南京的斗争及其被镇压529
(5)江苏各界反日救国会等的抗日活动530
(6)东北民众反日救国会的抗日活动530
(7)其他各地反日救国会等的抗日活动531
3.一·二八事变后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532
(1)上海各界反对淞沪停战妥协的斗争532
(2)全国各地反对淞沪停战议和与要求收复失地的呼声532
(3)各抗日救亡团体的组织活动534
4.“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的爆发535
(1)“一二·九”运动的爆发与各地学生的响应535
(2)国民党防制学生爱国运动的政策措施535
(3)各地民众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537
第25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538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538
政治分册(五)538
五、民族事务538
(一)行政法规538
(二)蒙事538
1.蒙古地方行政538
2.德王自治及其与日本妥协活动541
3.国民政府对蒙古的宣抚及蒙古人民的抗日爱国斗争545
(三)藏事546
1.组织法规546
2.第十三世达赖圆寂与黄慕松入藏致祭546
3.第九世班禅在内地活动及其返藏受阻554
(四)新疆省政情561
1.新疆事变经过562
2.关于解决新疆事变的建议和措施563
3.各方要求罢免金树仁及其判决566
4.新疆事变后的政情567
六、侨务568
(一)侨务行政568
(二)华侨爱国活动568
七、重大历史事件570
(一)国民政府迁都洛阳与国难会议的召集570
(二)福建事变570
1.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及其政策措施570
2.福建人民政府的失败571
(三)蒋介石发起的所谓“新生活运动”572
(四)西南事件572
(五)西安事变573
1.张杨对蒋兵谏573
2.国民党政府对西安事变的处置574
3.“陕甘善后问题”的政治解决575
第26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579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579
军事分册(一)579
二、军事579
一、国民政府军制579
(一)军事行政机关组织579
1.军事委员会及所属机构579
(1)军事委员会579
(2)行营及绥靖公署579
2.国防会议580
3.各部院组织580
(1)参谋本部580
(2)军政部580
(3)训练总监部580
(4)兵站总监部580
(5)海军部580
(6)军事参议院581
(二)部队组织编制581
1.军官佐法规581
(1)陆海空军官制官规581
(2)陆军组织官制581
(3)海军组织官制582
(4)空军组织官制582
2.士兵征募法规583
3.宪警保安组织法规583
4.军需后勤法规584
(三)军事院校组织编制584
二、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与军事编遣585
(一)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与北洋军阀的溃灭585
(二)西征587
(三)军事编遣589
三、国民党军阀混战591
(一)蒋桂战争591
第27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599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599
军事分册(二)599
(二)蒋冯战争599
(三)蒋唐战争603
1.唐生智反蒋603
2.作战经过603
(四)蒋张桂战争604
(五)蒋阎冯战争607
1.陇海路战场607
2.津浦路山东战场与消灭石友三610
(1)津浦路山东战场610
(2)消灭石友三612
3.平汉路暨陕陇战场613
第28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617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617
军事分册(三)617
四、国民党反共军事“围剿”617
(一)南昌起义后的反共军事617
1.追击南昌起义部队与镇压广州起义617
2.平江起义前后遏阻湖南红军的发展618
3.阻击闽境红军东征618
(二)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618
(三)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619
(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及红军的发展619
(五)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619
(六)对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围攻620
1.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620
2.国民党军对边区革命根据地三次围攻的失败620
3.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边区的第四次围攻622
4.红四方面军西征后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坚持根据地的斗争622
第29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623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623
军事分册(四)623
(七)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623
1.北路623
2.东路623
3.西路624
4.南路624
(八)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追堵”624
1.阻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24
2.对红军第六军团的“追堵”625
3.对红二十五军北进的“追堵”625
4.对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追堵”625
第30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627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627
军事分册(五)627
(九)对川陕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进犯627
1.对红四方面军根据地的进犯627
2.对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后的追堵628
(十)对湘鄂川黔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进犯628
1.在红二军团革命活动时期629
2.在红军第二方面军活动时期629
(十一)对红二、四方面军联合北上抗日的“追堵”629
1.追堵红二方面军长征629
2.追堵红军第二、四方面军等北上会师630
(十二)在中央红军长征后对江南革命根据地的进犯631
五、“一·二八”淞沪抗战631
(一)“一·二八”事变前夕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及日本浪人的挑衅活动631
(二)国民政府下令取消上海各反日救国团体631
(三)十九路军抗日备战632
(四)“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后军事部署633
(五)第十九路军与第五军抗击日本侵略军各次战役经过633
六、东北抗日义勇军等的斗争635
(一)吉黑两省义勇军战况635
(二)辽宁义勇军战况636
(三)热察两省义勇军战况637
(四)东北义勇军一部退入苏境归国638
七、长城抗战与察绥抗日同盟军639
(一)汤玉麟委弃热河639
(二)二十九军长城抗战640
(三)察绥抗日同盟军的崛起及其失败640
1.日军侵入察北与察绥抗日同盟军崛起640
2.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与各方反应641
3.蒋汪调军压迫同盟军与宋哲元接收察政642
4.吉鸿昌领导同盟军坚持斗争及其失败644
八、国民党对福建人民政府的“讨伐”644
第31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645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645
外交分册(一)645
三、外交645
一、国民政府外交概况645
(一)外交行政组织645
(二)外交方针政策与“改订新约”645
(三)外交活动概况与上海租界工厂检查案647
1.外交活动概况647
2.购买军火与聘用外籍顾问648
3.上海租界工厂检查案648
二、中日关系649
(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与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649
1.对日政策及中日外交言论649
(二)济南惨案与万宝山事件650
1.济南惨案及其交涉经过650
2.万宝山事件651
(三)日本侵略东北与九一八事变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651
1.日本阴谋侵略东北651
2.九一八事变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652
3.日本对东北的占领659
(四)日本制造伪满洲国与国联的活动660
(五)一·二八事变与上海停战协定的签订661
第32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666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666
外交分册(二)666
(六)日本扩大侵略范围与各种非法活动666
(七)日本对华北、华南的侵略与调整中日邦交667
1.日本对华北的侵略与觊觎华南667
2.中日关于调整邦交的交涉与成都、北海事件668
(八)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68
1.日本对华经济侵略概况668
2.贩毒与走私670
(1)日本在华大肆贩卖毒品670
(2)日本在华猖獗走私670
3.火柴统制与垄断纺织业671
三、国民政府与欧美诸国关系671
(一)中德关系671
1.中德外交概况671
2.所谓中德经济合作671
3.德国军事顾问在华活动672
(二)中英关系672
1.英国在华活动简况672
2.收回英国租界、租借地的交涉673
(三)中美关系673
1.限制华侨入境673
2.美国对中日纠纷的态度与各国保证互不侵犯申请书673
3.美国经济调查团来华与中美白银协定及中国专营桐油的交涉674
(四)中法关系674
1.法国在华非法活动与苛待华侨674
2.中法关于滇越铁路协定与供售军械675
3.改善中法关系与收回权利675
(五)中意关系675
1.意大利高等顾问在中国的活动675
2.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675
(六)中苏关系676
1.中东路事件与国民政府对苏政策676
2.中苏会议与复交676
3.新苏商约与新苏互维驻领关系677
4.中苏关系的改善678
第33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678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678
财政经济分册(一)678
四、财政经济678
一、财经会议678
(一)重要财政会议及提案678
(二)全国经济会议及提案679
二、财政概况679
(一)财政行政组织与法规679
(二)整理与统一全国财政680
1.财政的整理与统一680
2.地方财政的整理681
3.财政收支与预决算682
4.财政施政报告685
第34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685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685
财政经济分册(二)685
三、税制与税收685
(一)关税685
1.关税自主与关税新约的签定685
(1)关税自主之实施685
(2)关税新约之签定686
2.关政与关税686
3.各国对中国进口关税的干涉690
(二)盐务691
1.盐政与盐法691
2.盐税与缉私692
3.盐务稽核总所年报选编693
(三)裁厘改统及其他693
1.裁撤厘金693
(1)中央饬令裁厘概况693
(2)各省执行裁厘情形694
2.改货物统税696
(1)改统概况696
(2)举办卷烟与货物统税696
3.印花烟酒税698
4.征收营业税698
5.其他货物税及捐税的征收699
6.田赋700
(1)中央饬令整顿田赋概况700
(2)地方田赋的整理及废除苛杂700
第35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701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701
财政经济分册(三)701
四、内外债701
(一)国民政府筹借整理内外债方针政策与组织机构701
1.国民政府筹借整理内外债方针政策701
2.整理内外债委员会的设立及其活动702
(二)内债702
1.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702
2.续发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703
3.卷烟税国库券703
4.军需公债703
5.财政部善后短期公债704
6.津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704
7.民国十七年金融短期公债704
8.民国十七年金融长期公债704
9.民国十八年赈灾公债704
10.民国十八年裁兵公债704
11.续发卷烟税库券705
12.疏浚河北省海河工程短期公债705
13.民国十八年关税库券705
14.民国十八年编遣库券705
15.铁道部收回广东粤汉铁路公债705
16.民国十九年电气事业长、短期公债705
17.民国十九年关税公债706
18.民国十九年交通部电政公债706
19.民国十九年卷烟税库券706
20.民国十九年关税短期库券706
21.民国十九年善后短期库券706
22.民国二十年卷烟税库券706
23.民国二十年江浙丝业公债706
24.民国二十年关税短期库券707
25.民国二十年统税短期库券707
26.民国二十年四川善后公债707
27.民国二十年盐税短期库券707
28.民国二十年赈灾公债707
29.民国二十年金融短期公债707
30.民国二十一年内债整理案707
31.民国二十一年江浙丝业短期公债708
32.民国二十二年爱国库券709
33.民国二十二年续发电气事业公债709
34.民国二十二年华北救济战区短期公债709
35.民国二十二年关税库券709
36.民国二十三年关税库券709
37.民国二十三年财政部与意庚款借款银团借款合同709
38.民国二十三年第一期铁路建设公债709
39.民国二十三年玉萍铁路公债710
40.民国二十三年六厘英金庚款公债710
41.民国二十四年俄退庚款凭证710
42.民国二十四年统税凭证710
43.民国二十四年金融公债711
44.民国二十三年关税公债711
45.民国二十四年四川善后公债711
46.民国二十四年整理四川金融库券711
47.民国二十四年电政公债712
48.民国二十四年水灾工赈公债712
49.第二期铁路建设公债712
50.民国二十五年短期国库凭证712
51.民国二十五年统一公债712
52.民国二十五年复兴公债713
53.第三期铁路建设公债713
54.民国二十五年四川善后公债713
55.民国二十五年整理广东金融公债713
56.民国二十六年京赣铁路建设公债713
57.民国二十六年辟浚广东省港河工程美金公债713
58.民国二十六年粤省铁路建设公债713
(三)外债(美棉麦借款)714
1.各方反对签订美棉麦借款714
2.各方利用美棉麦借款建议案714
3.美棉麦借款经理与偿还情形715
(四)内外债整理概况716
1.各方要求偿还内外债716
2.主计处、财政部等历年度债务费概算书716
3.日本部分债务整理概况716
4.内外债整理概况717
(五)附录718
第36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718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718
财政经济分册(四)718
五、金融货币718
(一)金融概况718
1.金融统制机构与法规718
2.金融业工作计划及报告选719
(二)货币与金银问题719
1.中央造币厂719
2.金银问题与白银外流721
3.废两改元723
4.币制政策与法币的实施725
(1)货币概况725
(2)法币政策的实施727
(三)国家金融垄断机构的建立731
1.对中国交通两银行的控制731
2.中央银行的设立与巩固731
3.中国农民银行的增设733
4.中国国货银行的筹设734
(四)地方金融735
1.地方银行与钱庄735
2.地方金融业的整饬736
(五)特种金融739
1.交易所739
2.保险业740
3.邮政储金汇业局与中央信托局的设立740
第37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741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741
财政经济分册(五)741
六、工矿业741
(一)工矿业概况741
1.工矿业法规741
2.利用外资与限制设厂742
3.实业提案与实业行政工作报告742
(二)工矿业统计743
1.工业统计743
2.矿业统计744
3.各业工人人数、工资、工时统计744
(三)“国营”工矿业745
第38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747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747
财政经济分册(六)747
(四)私营工矿业747
1.棉纺织业747
2.丝纺织业749
3.面粉工业751
4.卷烟工业752
5.火柴工业752
6.制糖工业753
7.水泥工业753
8.化学工业754
9.煤铁业754
10.有色金属工业755
第39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756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756
财政经济分册(七)756
七、农业756
(一)农村经济危机与挽救对策756
1.农村经济危机状况的调查756
2.重要决议案756
(二)地政改良757
1.土地问题的调研757
2.重要土地法规757
3.租佃制度改良758
4.土地政策的实施758
5.垦殖政策758
(三)复兴农村经济759
1.农村合作社759
2.农产改良与统制760
3.水利建设760
(四)灾荒与救济761
1.灾荒概况761
2.灾荒救济761
(五)农业发展状况762
1.农业生产力水平762
2.重要经济作物生产调查762
3.林业管理与渔牧业状况763
第40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764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764
财政经济分册(八)764
八、商业764
(一)商业法规764
(二)国货运动764
1.抵制外货764
2.倡用国货765
3.提倡国货措施766
(三)国内商业调查统计766
1.公司与商号766
2.特种商业766
(四)国内主要商品市况与管理767
1.粮食767
2.茶叶768
3.棉花769
4.蚕丝769
(五)对外贸易770
1.进出口管理与总值770
2.国别贸易770
3.埠别概况771
4.商品结构771
第41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771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771
财政经济分册(九)771
九、交通邮电771
(一)组织机构与法规771
1.组织机构771
2.法规772
(二)铁路772
1.铁路建设计划772
2.铁路管理与建设报告等772
(三)公路773
1.公路建设计划773
2.公路建设概况及工作报告等774
(四)航运与航空777
1.航政概况777
2.国营招商局概况778
3.海港建设780
4.航空业781
(五)邮政电信781
1.邮政781
2.电信783
第42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784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784
教育分册(一)784
五、教育784
一、教育宗旨与学制系统784
(一)教育宗旨784
(二)学制系统785
二、教育行政785
(一)中央教育行政机构设置785
1.中央教育行政委员会785
2.大学院与大学区的设立及裁撤785
3.教育部组织设置786
(二)教育法令786
(三)教科图书编审787
(四)捐资兴学787
(五)教育经费787
(六)教育建议与报告788
三、高等教育788
(一)教育法令788
(二)院校整顿789
(三)大专院校概况789
(四)国外留学791
1.派遣留学生法规791
2.留学概况791
四、中等教育792
(一)教育法令792
(二)教育概况792
五、初等教育793
(一)小学教育793
1.教育法令793
2.教育概况793
(二)国民义务教育794
1.教育法令794
2.教育概况795
(三)改良私塾795
第43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796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796
教育分册(二)796
六、社会教育796
(一)民众教育796
1.法令规章796
2.教育概况796
(二)平民教育797
1.定县实验区章则797
2.定县实验区概况797
(三)图书馆(民众教育馆)797
七、蒙藏(边疆)教育798
(一)教育法规与计划798
(二)教育实施概况799
八、华侨教育799
(一)教育法令799
(二)教育概况800
九、党化教育801
(一)教育原则与方案801
(二)学校训育802
(三)党义教育802
(四)公民教育803
(五)党义课程审查与出版803
十、反共的“特种教育”804
(一)特教法规804
(二)特教实施概况804
(三)特教经费805
十一、国防教育806
(一)学生军训806
(二)战时学校特种教育806
十二、科研事业807
(一)学术研究机关807
1.中央研究院807
2.其他科研机关807
(二)学位制度与科学奖金808
1.学位制度法规808
2.科研优奖办法808
第44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809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809
文化分册(一)809
六、文化809
一、文化统制设施809
(一)中央文化管理机构设置809
(二)文化统制方针政策与措施809
二、新闻出版810
(一)新闻出版法规810
(二)出版发行概况811
(三)对进步出版品等的查禁811
1.查禁措施811
2.查禁概况812
(四)迫害书店与记者813
三、文化艺术814
(一)艺术改良与推进计划814
(二)对“不良”影片的查禁814
1.检查机构设置814
2.检查影片法规815
3.禁映影片概况815
(三)迫害文化人士816
四、民俗礼仪817
(一)改良习俗817
(二)取缔陋习817
(三)废除神祠邪祀迷信活动818
第45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819
第一编: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十年内战819
文化分册(二)819
五、尊孔读经819
(一)崇祀孔子819
(二)孔庙修葺与管理820
(三)孔学社团820
六、文物古迹820
(一)文物管理机构设置820
(二)文物保存法令821
(三)文物毁失情况822
七、文化团体823
(一)团体组织法规823
(二)团体组织概况823
(三)中外文化协作团体824
八、国民体育825
(一)行政组织825
(二)体育法规825
(三)体育实施概况826
九、宗教团体827
(一)宗教政策827
(二)各省宗教概况827
(三)宗教团体活动827
1.佛教827
2.基督教828
第46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829
第二编: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抗战829
政治分册(一)829
第二编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抗战(1937年7月—1945年9月)一、政治一、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829
(一)国民政府西迁829
(二)中央机关组织概况829
(三)省市组织概况831
(四)新县制实施与保甲制度的加强831
二、战时重要方针政策法令832
(一)抗建纲领与总动员法的制定832
(二)对日和战态度与措施833
三、国民党历次重要会议概况836
(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836
(二)中国国民党第五届第四次至十二次中央全会836
(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838
(四)中国国民党六届一中全会839
四、国民参政会与地方参议会和国民大会839
(一)国民参政会的召开839
1.国民参政会组织概况839
2.国民参政会历次会议重要提案840
(二)省县参议会841
(三)所谓实施“宪法”与国民大会842
第47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843
第二编: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抗战843
政治分册(二)843
五、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事件概况843
(一)防共限共法令与措施843
(二)第一次反共摩擦846
1.对陕甘宁边区封锁与进犯846
2.陇东事件847
3.平江惨案晋西事变确山惨案847
4.对冀鲁察绥地区袭击848
5.对晋豫地区袭击849
6.对苏皖鲁豫及鄂豫皖边区袭击849
7.对新四军摩擦850
8.黄桥事件851
(三)第二次反共摩擦854
1.皖南事变854
2.继续对陕甘宁边区封锁与进犯855
3.对冀豫抗日根据地袭击856
4.对晋绥抗日根据地袭击856
5.继续对鄂豫苏皖新四军袭击857
6.对闽赣抗日游击队“清剿”859
(四)第三次反共摩擦859
1.加强对陕甘宁边区封锁859
2.对鲁南豫南八路军袭击859
3.对晋绥八路军袭击859
4.对湘鄂、鄂赣八路军南下支队袭击860
第48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860
第二编: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抗战860
政治分册(三)860
5.对鄂南赣北新四军袭击860
6.对苏浙皖新四军袭击860
7.对闽浙赣抗日根据地袭击862
8.对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袭击862
六、政党与社团863
(一)党派的组织活动863
1.中国青年党863
(1)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活动863
(2)在敌伪占领区的活动863
2.中国国家社会党863
3.中华民族社会党864
(二)社团的组织活动864
1.战时人民团体组织法规864
2.社团组织活动864
(1)牺牲救国同盟会864
(2)华北青年协进会865
(3)中国铸魂学社865
(4)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866
(5)中国青年励志会867
(6)江苏青年协会867
(7)西北青年抗敌协会867
(8)救国青年同盟会867
(9)广东省青年抗日团体867
(10)中国青年抗战建国协会868
(11)东北抗战建国协进会868
(12)东北青年学会868
(13)中国民主青年同盟869
3.压制人民抗日团体870
(三)三青团的组织活动870
1.历史沿革870
2.基本理论与主张870
3.组织与活动概况870
(1)组织章则与机构人事870
(2)主要活动871
第49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872
第二编: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抗战872
政治分册(四)872
七、少数民族与华侨事务872
(一)蒙藏委员会组织872
1.蒙藏委员会机构和法规872
2.蒙藏委员会成立驻藏办事处872
(二)蒙古民族事务873
1.蒙古地方行政873
2.伪蒙政权组织和活动875
3.伊盟事变877
(三)西藏民族事务877
1.中国坚决反对英国侵略分裂西藏阴谋877
2.噶厦非法成立外交局878
3.藏族僧俗反对侵略祈祷抗战胜利878
4.九世班禅返藏受阻圆寂善后处理暨转世灵童之寻访879
(1)返藏受阻879
(2)圆寂及善后处理881
(3)寻访转世灵童886
5.寻访十三世达赖转世灵童及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888
(四)华侨事务与华侨抗日爱国活动893
1.侨务委员会组织与侨务法规893
2.侨务工作报告894
3.华侨抗日救国活动895
4.日伪对华侨的争夺897
5.华侨投资国内活动898
6.华侨救济与垦殖899
(五)新疆民族事务900
1.新疆地方行政900
2.新疆哈民流亡甘青案902
第50册:第五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903
第二编: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八年抗战903
政治分册(五)903
八、工农群众运动903
(一)战时“民运政策”903
(二)工人运动904
1.防止工人罢工措施904
2.各地工人罢工概况904
(三)农民运动906
1.“农运政策”906
2.各地农民反虐政斗争907
(四)学生运动908
1.学运政策908
2.各校学生的爱国
热门推荐
- 3846970.html
- 2041690.html
- 1166674.html
- 2165957.html
- 1917058.html
- 1318973.html
- 2600184.html
- 3013711.html
- 3658305.html
- 3520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89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4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45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8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01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6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08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7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