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可用性 设计、技术和动作过程 design, techniques and processes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高可用性 设计、技术和动作过程 design, techniques and processes
  • (美) 弗洛伊德·皮耶达德,迈克尔·霍金斯著;Floyd Piedad,Michael Hawkins 高广卿,何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009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统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可用性 设计、技术和动作过程 design, techniques and processe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今天复杂的计算环境1

●复杂、复杂、还是复杂1

多重技术和协议1

各种各样的厂商2

各种各样的用户2

无处不在的位置3

日新月异的变化3

更大的商业需求3

令人望而生畏的工作环境4

●所有权总成本(TCO)方面的几个问题4

如何定义所有权总成本4

所有权总成本的工业化评估6

所有权总成本研究揭示的意义6

导致所有权总成本居高不下的几个原因8

一种典型的方案:办公室系统的选择9

可用性已经成为所有权总成本最大的贡献者10

●总结10

第二章实现更高的可用性12

●判定用户对可用性的需求12

服务水平协议12

帮助用户确立他们对可用性的需求13

●可用性的级别及测定14

高可用性级别(HIgh Availability Level)14

不间断运行级别(Continuous Operations 1evel)15

不间断可用性级别(Continuous Availability Level)15

可用性指标的量化16

可用性:用户为主的测量标准17

端对端可用性的测量19

●总结20

●明确系统部件22

第三章系统可用性计划的要点22

●注重处理关键性部件24

●可用性四大要素25

●总结25

第四章建立系统管理制度26

●过程、数据、工具和组织26

●个人计算机(PC)领域的系统管理27

(或此类工作的不足)27

●集中式:令IT企业离而复归28

●熟悉需要管理的系统28

●管理的基础:5个阶段30

阶段1:树立目标30

阶段2:制订计划30

阶段4:质量测量31

阶段5:跟踪控制31

阶段3:贯彻执行31

●确立系统管理制度32

第五章加强服务水平的管理33

●服务水平管理33

过程要求33

数据和测量要求36

组织要求37

工具要求38

服务水平管理的益处38

●问题处理管理39

过程要求39

数据和测量要求43

组织要求44

工具要求45

问题处理管理的益处46

●变更管理47

过程要求48

数据和测量要求50

组织要求51

工具要求52

变更管理的益处52

●安全管理53

过程要求53

数据和测量要求57

组织要求59

工具要求61

安全管理的益处62

●资产和配置管理62

过程要求63

数据和测量要求65

组织要求67

工具要求68

●可用性管理69

过程要求70

数据和测量要求72

组织要求73

工具要求74

可用性管理的益处74

第六章计算环境:从集中式到分布式75

●系统管理制度75

●集中式计算环境75

●分布式计算环境76

●今天计算环境中的系统管理77

确定合理的职能与控制77

选择一种实施战略78

政策化管理81

例外性管理81

●推行一种部署战略(Deployment Strategy)81

性能数据标准化82

分布式系统管理员所承担的责任82

系统管理体系结构的清晰界定82

过程专管所属83

●总结83

第七章满足多重可用性需要的技术85

●冗余(Redundancy)85

硬件冗余举例85

软件冗余举例87

环境冗余举例88

影响成功的关键性因素88

●关键资源的备份(Backup)89

备份的方法89

软件备份举例91

硬件备份举例91

IT操作备份举例92

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93

●集群95

集群与冗余之比较95

硬件和软件集群举例96

IT操作集群举例98

环境集群举例98

获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98

●容错(Fault ToIerence)99

硬件容错举例100

软件容错举例100

环境容错举例101

获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101

●隔离或者分区102

软件隔离举例103

硬件隔离举例103

隔离的其他优点104

获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105

●自动化操作106

控制台和网络操作举例108

工作负荷量(workload)管理举例108

系统资源监测举例109

问题处理管理应用程序109

资源分布举例110

备份和恢复举例110

获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111

●安全接入机制112

安全接入的几个步骤113

安全的类型115

密码管理119

获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121

●标准化122

硬件标准化举例123

软件标准化举例124

网络标准化举例125

过程和程序标准化举例125

名称标准化举例126

获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127

向标准化过渡128

●总结129

第八章系统可靠性之特殊技术131

●使用可靠的部件131

硬件部件可靠性实现最大化之技术131

软件部件可靠性实现最大化之技术133

人员相关类可靠性实现最大化之技术136

环境相关类可靠性实现最大化之技术137

供应商可靠性的几项指标138

正确性(correctness)139

●利用程序设计使故障率实现最小化139

坚固性(robustness)141

扩展性(extensibility)142

复用性(reusability)144

●采取措施应对独立于环境之外的干扰145

使用发电机145

使用独立的空调设备145

使用消防装置145

使用升高地板146

安装设备轮锁146

将计算机房设在二楼146

●采取故障避免(也称免错)(fault avoidance)措施147

分析问题的倾向及其统计结果147

使用先进的硬件技术147

●总结148

使用软件维修工具148

第九章系统可恢复性之特殊技术149

●故障识别自动化技术149

奇偶校验检查存储器149

错误检查和校正(ECC)存储器150

数据确认例行程序(data validation routine)150

●快速恢复技术151

●最低限度使用缺乏稳定性的存储媒体151

对中央存储器进行定期的数据更新151

自动文件保存特性152

●总结152

第十章系统可维修性之特殊技术153

●联机系统的重新定义153

添加或者拆除输入/输出(I/O)设备153

使用标准化通用术语154

●出错信息可掌握技术154

可选性子系统断电154

确认或者拒绝变更154

采纳普遍的应用软件已使用的术语155

提供发生的问题、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155

进行处理的信息155

提供上下文相关性(context-sensitive)帮助156

提供选项以便更加详细地查看更多的156

误差信息156

在错误被清除后,继续提供误差信息的156

可用性156

●完善文件资料技术157

手头要有一本《操作手册》157

编写关于基本问题隔离和恢复的指南手册158

提供系统配置图表158

实现资源标签加注158

(fixes and patches)159

●安装最新的修改和补丁程序159

提供一个技术图书馆159

●总结160

第十一章系统可管理性之特殊技术161

●使用可管理的系统部件16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163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164

桌式管理界面(DMI)164

公共信息管理格式(CIM)165

联线管理(WfM)165

●管理应用程序166

系统管理问题(Sytems Management lssus)167

自动化的系统管理能力168

系统管理应用程序和工作系统(Framework)168

基本的数值分析技术171

管理原理171

信息系统的商业价值171

●加强IT人员的系统管理制度教育171

●总结172

第十二章总结性论述173

●系统管理制度的意义173

●首先从何处人手174

●故障停机分析175

●确定故障的单点(single point)176

●现有条件下的挖潜176

●推荐一项实用策略177

●总结177

附录A 部分选用产品的可用性特征179

●可选用操作系统之可用性特征179

美国Novell公司推出的NetWare操作系统的可用性特征179

可用性特征183

美国Sun公司推出的Solaris 8操作系统的183

IBM公司推出的AIX操作系统的可用性特征186

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Windows2000服务器及专业版之可用性特征188

IBM公司推出的OS/400操作系统之可用性195

特征195

●可选用硬件部件之可用性特征196

美国IBM公司推出的S/390综合服务器之196

可用性特征196

美国IBM公司推出的AS/400中等系统之198

可用性特征198

美国IBM公司推出的RS/6000之可用性特征202

康柏公司推出的Proliant服务器之可用性特征204

●可选用软件部件之可用性特征207

美国Oracle(甲骨文)公司推出的Oracle8i数据库之可用性特征207

附录主要译名中英文对照表2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