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发展的结构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谢志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780128248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发展的结构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部分1
本书的缘起、思路与框架1
一、结构问题是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1
(一)结构问题的提出与研究价值1
1、中国进入结构性改革时代1
2、结构的内涵与重要作用3
3、结构的种类和特性4
4、结构的层次和关联度5
(二)中国社会结构性问题的主要表现和特征6
1、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性问题的主要表现6
2、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性问题的若干特点12
(三)体制创新与结构优化14
1、体制创新是结构优化的根本14
2、科学确定结构优化标准14
3、树立新观念,开辟新途径15
二、中国新世纪新阶段的社会发展19
(一)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19
1、正确的选择,光辉的成就19
2、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20
3、基本的判断和结论32
(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33
1、面对困难,要有良好的状态33
2、面对困难,要有充分的信心34
3、面对困难,要努力开拓创新35
(三)目标、行动与政策36
1、确定发展目标,凝聚大众力量36
2、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大胆行动39
三、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结构分析42
(一)研究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重要意义42
1、是关系到我们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42
2、是了解国情和科学判断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途径43
3、是我们党和政府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43
4、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调整各阶层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45
5、是调动广大社会成员之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因素46
6、是深化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46
(二)怎样研究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47
1、马恩的阶级分析方法47
2、韦伯的“三位一体”法47
3、毛泽东的分析方法48
4、学术界的观点48
5、笔者的思路和看法49
(三)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总体描述与分析51
1、五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的两次大变迁51
2、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多种描述52
3、五点重要说明53
(四)对各阶层情况的简要分析55
1、管理阶层56
2、私有私营者阶层57
3、知识分子阶层57
4、工人阶层62
5、防卫阶层64
6、农民阶层65
7、边缘阶层66
8、底部阶层69
(五)怎样看待收入差距与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新的矛盾73
1、对中国收入差距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73
2、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75
3、收入差距扩大,是好是坏76
4、对收入差距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77
5、关于是否产生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84
(六)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的特点86
1、阶层分化与重组的根本动力来自改革,其中特别是经济体制的改革87
2、城乡之间流动与分化的最大障碍开始清除87
3、阶层分化速度有所回落,但分化的质量在提高88
4、多样化、现代化的社会流动机制开始形成88
5、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89
6、各阶层、群体之要素间的发展错位89
7、出现了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新群体90
8、社会阶层结构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但还不稳定91
(七)未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展的基本走向91
1、分化重组的动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91
2、演变的几个基本方面92
3、未来的主要制约因素93
四、中国: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学思考95
(一)时局与选择95
1、全面的现代化需要全方位开放95
2、文化的国际性要求全方位开放97
3、全方位开放研究中的社会学视野99
(二)全方位开放的要求与特点99
1、社会系统的全方位开放100
2、周边环境的全方位开放101
3、向不同制度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开放102
4、向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开放102
5、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开放103
(三)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基本条件105
1、协调与冲突的分辨与选择105
2、自转与公转的默契与归一108
3、中化与西化的对立与融合109
4、知足与进取的转换与承接109
5、结构与机制的评估与重建111
6、主观与客观的磨合与统一111
五、二十年来的理论创新与历史巨变112
(一)历史大转折与思想大解放112
1、20世纪的中国112
2、影响历史进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114
(二)南巡谈话:新的突破与新的发展119
(三)党的十五大:所有制改革新观念123
六、社会发展研究中的超越与发展意识128
(一)研究方法的重要性128
(二)树立超越与发展意识的重要意义130
(三)超越与发展意识的具体运用138
七、社会组织理论的新构建143
(一)高度组织化时代的来临143
(二)组织分析中的几个主要问题145
1、社会组织的界定与特征146
2、社会组织的多样性表现147
3、社会组织的功能分析151
(三)社会组织理论153
1、古典组织理论153
2、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156
3、现代组织理论161
4、组织理论发展的未来166
(四)组织系统要素分析167
1、组织目标168
2、组织结构169
3、组织心理171
4、组织技术173
5、组织环境174
6、组织决策176
7、组织变革177
(五)社会组织系统理论的新构建179
1、组织系统构成图179
2、组织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关与渗透182
3、组织系统中各层次之间的互动关系183
1、树立和保持良好状态251
2、努力开拓,敢于善于创新252
3、提高科学认识,正确处理关系253
十一、中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257
(一)中国的贫困状况257
1、中国在世界的排位257
2、中国的贫困县与贫困人口257
3、20世纪末中国贫困的基本特点259
(二)扎扎实实消除贫穷264
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264
2、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扶贫解困力度265
3、科学确定脱贫途径,加快扶贫步伐271
4、主要扶贫方式的选择274
5、中国城市的反贫困政策276
6、扶贫面临的主要困难278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280
1、“共同富裕”思想的划时代意义280
2、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一个大政策281
3、先富、后富与共富282
十二、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工作284
(一)关于社会工作的几个基本问题285
1、社会工作的内涵285
2、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287
3、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288
1、邓小平科技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13
2、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要地位214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215
(二)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219
1、现代农业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219
2、现代工业的建立,要靠科学技术220
3、现代国防的建立,要靠科技发展221
(三)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223
(四)现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225
(五)科技发展的新特点与新对策232
十、社会协调发展中的精神文明建设235
(一)重要的内容,特殊的使命235
1、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235
2、精神文明的特殊使命237
(二)中国社会心态的重大变化240
(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考验246
1、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的影响246
2、腐败现象蔓延对党风、政风的影响247
3、贫富差距扩大对人们精神状态的影响248
4、传统思想文化的挑战249
5、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250
(四)我们怎样面对困难和挑战251
(三)处理各群体各阶层间利益关系的途径322
十五、实证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若干判断325
(一)2001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发展情况325
1、2001年的情况整体上好于2000年326
2、2001年中国改革的进展情况326
3、衡量社会形势稳定与否的主要标准327
4、2001年进展最显著的三项工作328
5、2001年大部分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上升330
6、谁是改革中的最大与最小受益者331
7、2001年中国社会形势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33
(二)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基本走向335
1、关于前景和信心335
2、关于改革的重点与条件337
3、关于改革与个人得失341
4、关于社会稳定的条件344
(二)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290
1、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90
2、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91
(三)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295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295
2、中国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296
3、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工作的成就298
4、中国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301
十三、香港印象与发展启示304
(一)从概念性的香港到理性中的香港304
1、概念性香港的形成304
2、香港印象306
3、借鉴与启示308
(二)中国的人力人才资源建设309
1、分类分层管理310
2、抓现有,促两头311
3、用才护才311
4、健全机制313
十四、新时期中国农民阶层结构透视315
(一)农民阶层结构的整体分化情况315
(二)影响农民阶层分化的主要动力和阻力319
热门推荐
- 3526975.html
- 576863.html
- 1610688.html
- 1854619.html
- 1279531.html
- 935535.html
- 1394505.html
- 2052332.html
- 1242223.html
- 25329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09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3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05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67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0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9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1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8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72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