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经济史 1927-1937 中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克祥,吴太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8506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555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755页
- 主题词:经济史-中国-1927~1937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经济史 1927-1937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导言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资本主义的危机和新民主主义的萌发1
一、日本侵略、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5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退让妥协6
(二)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打击25
二、国内形势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44
(一)蒋介石独裁地位的确立和对苏区的“围剿”与蹂躏45
(二)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59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蜕变86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停滞衰退87
(二)国民党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118
四、工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雏形143
(一)武装起义和农村根据地的建立144
(二)土地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经济雏形的建立156
第一章 新式工矿业的危机及不平衡发展192
第一节 棉纺织工业和其他轻工业194
一、棉纺织业的发展与不发展195
(一)日本资本的疯狂扩张及其对华资的压迫196
(二)民族棉纺织业的短暂发展和严重危机205
二、机器缫丝业和丝织业233
(一)机器缫丝业的短暂维持和部分发展234
(二)机器缫丝业的严重危机和局部恢复238
(三)机器丝织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253
三、机器面粉工业和其他轻工业259
(一)机器面粉工业259
(二)火柴工业279
(三)卷烟工业294
第二节 重工业和化学工业309
一、机械工业的短暂发展和明显萎缩310
二、电力和电机工业326
三、水泥工业的初步发展341
四、化学工业344
(一)基础化学工业的产生和长足发展347
(二)日用化学工业359
第三节 矿冶业379
一、国民党政府的矿业措施和全国矿冶业的基本情况380
(一)国民党政府的矿业政策和措施381
(二)矿冶业的基本情况388
二、外国资本的扩张和日本对东北矿业的掠夺402
(一)外国资本的继续扩张和对矿产市场的操纵403
(二)日本对东北矿产资源的掠夺422
三、官办和商办矿冶业的消长和不平衡发展434
(一)国家资本的建立与资本结构及其变化435
(二)煤矿业中的国家资本与民营资本446
第二章 农业与农村经济473
第一节 列强的农业掠夺和国民党政府的农业政策474
一、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农业恐慌475
(一)世界经济危机与列强对华农产品倾销476
(二)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全面萎缩485
二、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华北农村的殖民主义掠夺493
(一)对东北农业和农村的摧残与掠夺493
(二)对华北的农业掠夺506
三、国民党政府的农业政策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乡村改良运动511
(一)土地、赋税和农产统制政策512
(二)农林建设与改良推广措施530
(三)地主、资产阶级的乡村改良运动538
第二节 农村土地关系和租佃制度561
一、土地买卖与地权分配562
(一)1927—1937年的地价变动与土地买卖563
(二)地权的集中趋势和全国土地的阶级分配585
二、租佃制度与地租剥削632
(一)租佃范围和租佃习惯及其变化633
(二)地租剥削及其加重655
第三节 农村阶级结构与农户经济及其变化676
一、农村阶级结构及其变化677
二、农户家庭收支和经济状况694
三、封建租税剥削与自耕农及佃农经济720
(一)封建赋税剥削与自耕农经济721
(二)封建地租剥削与佃农经济736
第四节 农业生产与农业经营746
一、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装备747
(一)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748
(二)耕畜和农业装备755
(三)鸦片种植的扩大及其对农业资源的破坏764
二、农业经营和耕作制度及其变化778
(一)农业经营及其退化778
(二)耕作制度及其发展演变792
三、农业收成与土地产量799
上册表格索引812
中册819
第三章 手工业的兴替嬗变819
第一节 手工棉纺织业的兴衰和结构变化820
一、手工纺纱业的持续衰萎和部分存留821
二、手工织布业的兴衰和产销状况835
(一)兴衰并存与结构变化836
(二)生产组织与生产经营854
第二节 手工缫丝业、丝织业和麻纺织业882
一、手工缫丝业883
(一)地区分布与兴衰存废883
(二)生产经营与销售市场892
二、手工丝织业908
(一)利害并存的外部环境和兴衰互见的发展趋势910
(二)多种多样的经营模式和彼消此长的产品市场920
三、麻织业与夏布生产931
第三节 榨油业和食品加工业937
一、手工榨油业938
二、手工碾米和磨面业958
三、制糖和酿造业971
(一)手工制糖业的萎缩和艰难维持972
(二)酿造业的内部结构和产销状况983
第四节 其他手工业998
一、手工陶瓷业998
二、手工造纸和印刷业1016
(一)手工造纸业1017
(二)手工印刷业1039
三、各类新兴手工业1058
(一)针织业和毛巾业1059
(二)新兴“出口型”手工业1068
第五节 近代手工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及功能、地位1092
一、手工业发展、演变的整体趋势1094
二、传统手工业与新式工业1108
三、手工业与农业和农户经济1136
第四章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1148
第一节 铁路建设和铁路运输1149
一、日本和西方列强的铁路攫夺与侵略扩张1151
(一)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铁路攫夺及其侵略野心1151
(二)西方列强的投资渗透1160
二、全国铁路修筑及其规模1171
三、铁路运输的管理和经营1205
(一)铁路管理体制的沿袭与变革1205
(二)车辆设备与经营状况1213
第二节 轮船航运业的发展变化与经营状况1230
一、东北轮船航运业的艰难起步与日本的劫夺1231
二、全国轮船航运业的发展趋势与经营状况1238
三、轮船招商局的“国有”、整顿及经营1256
四、民生轮船公司的崛起及经营管理1267
第三节 公路运输业的初步发展和航空运输业的产生1275
一、公路交通的发轫和公路建设1276
(一)清末民初公路交通的发轫1277
(二)1927—1937年公路建设及其局限1282
二、公路运输及其营运1295
(一)运输条件与运输设备1295
(二)官商并存的公路运输经营1303
三、航空运输的产生1337
第四节 新式邮政和电信业1347
一、近代新式邮政的兴起与经营管理1348
(一)中国近代邮政的兴起和发展1349
(二)邮政的经营管理1358
二、电信业1369
(一)电报1370
(二)电话1382
第五章 对外贸易、外国投资和国际收支1390
第一节 关税和对外贸易1391
一、收回关税主权的抗争1392
(一)协定关税制度的片面性1392
(二)四个国际会议与中国关税问题1394
(三)以个别谈判方式争取关税自主1404
(四)“国定税则”的实施与修订1411
二、经济危机冲击下的中外贸易1417
(一)国民党政府对海关和对外贸易管理的加强1417
(二)“马鞍形”贸易增长与巨额贸易逆差1419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1425
(四)贸易条件分析1436
三、对外贸易国别分析1442
(一)外贸国别结构及其变化1442
(二)中日贸易1443
(三)中美贸易1446
(四)中英、中德、中法贸易1448
(五)中国对南洋地区的贸易1449
第二节 外国在华投资1454
一、外债1455
(一)整理旧债1457
(二)举借新债1479
(三)外债规模、结构和外债收支1495
二、外国对华企业投资的增长1506
(一)投资增长与国别结构及其变化1507
(二)外国投资的部门和行业分布1509
(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企业投资1526
(四)外国对华投资收支1529
三、外国投资的整体情况及长期趋势1530
第三节 中国国际收支1533
一、华侨汇款和劳务收支1534
(一)华侨汇款1534
(二)劳务收支1535
二、战争赔款和资本、金银的大量外流1538
(一)战争赔款1538
(二)中国资本外流1540
(三)中国金银大量外流1541
三、中国国际收支的整体状况1544
中册表格索引1550
下册1557
第六章 商业流通和国内市场1557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的商业政策和市场管理经营1560
一、商法制定和税制、币制改革1560
(一)商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1560
(二)税制改革与币制改革1564
二、提倡国货及开拓国货市场1566
三、统制经济政策的推行1573
四、国民党政府商业政策措施的影响和作用1578
第二节 国内城乡贸易的发展变化1584
一、从交通运输业发展看商品流通量的增长1586
二、商品结构和商品流向1616
(一)商品结构的变化1616
(二)商品流向1628
三、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及工农业产品差价的扩大1633
(一)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1633
(二)工农业产品差价的扩大1649
第三节 城乡市场的兴衰变迁1663
一、城市市场的发展及变化1664
(一)原有城市市场的整体扩大和局部衰微1665
(二)新兴城市市场的成长1684
(三)市场组织和市场内部结构及其演进1696
二、农村市场的不平衡发展1710
(一)集市贸易1711
(二)庙会及其市场功能1730
(三)市镇1736
第四节 商人、商业资本及其经营状况1750
一、1927—1937年商业资本的发展趋势1751
二、商业资本的内部结构及地区分布1777
三、商业资本的经营状况及其变化1805
第七章 金融业的发展和变化1830
第一节 外国在华金融势力的消长和日本在东北的金融掠夺1831
一、外国在华金融势力的消长变化1832
二、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金融掠夺1844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的金融政策和币制改革1864
一、金融管理和金融政策1865
二、“废两改元”与“法币”政策的实行1870
(一)废两改元1871
(二)法币政策的推行1877
第三节 中资银行的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1889
一、中资银行的发展概况和结构变化1889
二、中资银行的经营状况及其特点1907
三、国家银行垄断资本的形成1918
第四节 旧式金融机构的变化和衰落1934
一、城乡钱庄业的短暂维持、发展和相继衰微1935
(一)城市钱庄业的短暂维持和急剧衰落1935
(二)农村地区钱庄业的起源、兴衰和资本经营1958
二、典当业的经营及其没落2005
(一)近代典当业的跌宕起伏和全面衰落2005
(二)典当资本规模及经营状况2021
第五节 证券市场的兴起和演变2030
一、20世纪初证券业的兴起和无序发展2030
二、20世纪30年代以债券交易为主的证券市场2038
三、其他城市的证券交易所2046
第八章 财政和内债2052
第一节 财政的整顿和改革2054
一、基本方针和计划2054
二、建立和健全财政机构,统一财务行政2055
(一)中央财政管理及监督机构2056
(二)地方财政机构2058
三、划分国、地收支及建立健全预、决算等财务制度2061
(一)划分国、地收支2061
(二)建立和健全预、决算等财务制度2064
四、整理税收、改革税制2066
(一)关税自主及关税和海关的改革2066
(二)整顿盐务、改革运销制度及清理盐税2074
(三)裁撤厘金,征收货物统税2079
(四)印花、烟酒税的整顿和改革2084
(五)矿税的整顿及其征管机构2087
(六)其他国家税收2088
(七)地方收入的清理和整顿2090
第二节 财政收支2097
一、中央岁入的增长及收入结构2097
(一)十年间岁入的增长2097
(二)收入结构2100
二、中央财政的岁出及收支平衡2102
(一)岁出的主要内容2102
(二)收支平衡情况2109
三、地方财政2113
(一)地方收入2113
(二)地方支出及收支平衡2118
第三节 内债2124
一、中央政府内债2124
(一)发行情况2124
(二)内债整理2133
二、地方内债2136
第四节 东北沦陷后的伪满洲国财政2144
一、日本控制下的中央集权财政管理2144
二、掠夺性的财政搜刮2149
三、维护日伪统治的财政支出2160
第九章 革命根据地经济2168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开创和扩大时期的经济2170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2171
(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171
(二)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2175
二、革命根据地财政的建立与对根据地金融的整顿2194
(一)根据地财政的建立2194
(二)对根据地金融的整顿2202
三、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2208
四、商业政策与商品流通的恢复和发展2211
五、红军军费、军粮、装备供应的保障2218
(一)军费的供给2218
(二)军粮的供给2220
(三)军事装备的供给2221
第二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后的经济2223
一、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政策的制定及调整2224
(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大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王明“左”倾路线的干扰2224
(二)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大会对苏区经济建设的总结2227
二、“查田”运动的兴起,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231
(一)根据地的查田运动2232
(二)根据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234
三、革命根据地的工业建设2239
(一)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组建2239
(二)国营工业的发展2241
(三)邮电业和交通业的兴办2246
四、商业的恢复和发展2249
(一)对外贸易的开展2249
(二)发挥粮食调剂局和粮食合作社在粮食流通中的作用2253
(三)合作社商业的经营2256
五、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和金融建设2259
(一)财政收入来源的扩大2259
(二)节约财政支出2264
(三)统一和加强财政管理2266
(四)金融事业的发展2268
第三节 红军长征途中的经济斗争和党在策略转变时期的经济政策2272
一、红军长征途中的军需给养与经济斗争2273
二、党在策略转变时期的经济政策及其实践2276
(一)土地革命政策的改变2277
(二)工商业政策的调整2280
(三)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2282
下册表格索引2287
征引文献目录2293
一、经典著作2293
二、专著、杂著、文集2293
(一)专著、编著2293
(二)杂著、文集、选集、全集2302
三、档案、资料、调查报告2305
(一)档案资料2305
(二)资料集、资料汇编2306
(三)调查报告、调查表、工作报告2313
四、地方志、专业志、民族志2317
(一)地方志2317
(二)专业志、民族志2339
五、报纸、期刊、特刊、集刊、专报、年鉴、丛书2340
(一)报纸2340
(二)期刊(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学报2341
(三)专刊、特刊、增刊、集刊、公报、专报、年鉴、百科全书、丛书2345
热门推荐
- 3174527.html
- 1557592.html
- 1933584.html
- 2247361.html
- 2087677.html
- 493300.html
- 3221112.html
- 1000305.html
- 20043.html
- 2142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64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8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8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9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40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78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4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9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8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