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最新中高等院校评估与管理实用全书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最新中高等院校评估与管理实用全书 上
  • 王百练主编 著
  • 出版社: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 ISBN:780648602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66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5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最新中高等院校评估与管理实用全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2

第一章 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比较2

第一节 概述2

第二节 不同国家高等教育毛人学率的对比5

第二章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历程17

第一节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7

第二节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8

第三节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就20

第四节 关于改革招生、毕业生就业制度及“211工程”22

第五节 教育经费及其管理制度改革23

第五节 教育经费及其管理制度改革23

第三章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1998—1999年简要回顾42

第一节 1999年中国教育的重大宏现政策42

第二节 1998—1999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47

第三节 1998—1999年中国教育改革动态54

第四章 我国教育法制体系的发展与现状70

第一节 概述70

第二节 教育法规体系73

第三节 教育立法制度78

第四节 教育法的执行与执法监督81

第五节 对中国教育法制的评议84

第二编 中国中高等院校教育评估88

第一篇 院校评估概述88

第一章 教育评估的历史与发展88

第一节 教育评估的源流88

第二节 教育测量运动96

第三节 教育评估运动96

第四节 教育评估发展的历史阶段100

第二章 教育评估概论113

第一节 教育评估的科学依据113

第二节 教育评估的概念118

第三节 教育评估的形态127

第四节 教育评估的特点134

第五节 教育评估的客体139

第六节 教育评估的主体145

第三章 教育评估的目的与意义149

第一节 教育评估的目的149

第二节 教育评估的研究意义154

第四章 教育评估的功能与作用164

第一节 教育评估的功能164

第二节 教育评估的作用168

第三节 学校教育工作评估的“两体一致”模式171

第五章 教育评估的目标与模式174

第一节 外国教育目标的构成体系174

第二节 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应用183

第三节 教育评估的目标主要类型186

第四节 教育评估的模式191

第六章 教育评估的过程与原则197

第一节 教育评估过程的意义及特点197

第二节 教育评估过程的不同现点201

第三节 教育评估的一般过程203

第四节 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207

第七章 高等学校教育评估219

第一节 概述219

第二节 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特点222

第三节 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方式与领域227

第四节 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基本范畴233

第二篇 中国中高等院校教育评估体系242

第八章 中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标准概述242

第一节 教育评估标准的结构242

第二节 教育评估标准的设计246

第九章 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250

第一节 指标体系的基本概念250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253

第三节 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257

第四节 指标的等级标准与定性指标的二级量化261

第五节 权重系数与权集270

第六节 权集的构造方法276

第七节 权集质量的检验方法285

第十章 高校教育工作评估的方法体系287

第一节 方法体系的构架结构287

第二节 评估信息搜集法290

第三节 评估信息资料整理法295

第四节 评估信息测定法299

第五节 评估信息计量法302

第六节 教育评估方法论307

第七节 教育评估用具328

第十一章 高等教育评估中的统计与测量技术373

第一节 概述373

第二节 高等教育评估中的统计技术374

第三节 高等教育评估中的测量技术380

第四节 统考、统测和抽测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作用385

第五节 提高教育测量质量的途径391

第十二章 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评估的实施394

第一节 评估的实施程序394

第二节 评估结果的管理396

第三节 评估质量的管理400

第十三章 中高等院校学生评估404

第一节 学生情感学习的评估404

第二节 学生道德水平的评估408

第三节 学生学力评估434

第四节 学生体育水平的评估456

第五节 学生质量评估467

第十四章 中高等院校教师工作的评估477

第一节 概述477

第二节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483

第三节 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估508

第四节 教师班级学习成绩的测验评估516

第五节 教师班级管理的评估521

第十五章 中高等院校领导评估536

第一节 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的评估536

第二节 学校领导管理水平的评估545

第三节 学校领导评估指标体系560

第十六章 中高等院校评估567

第一节 对学校评估应有的认识567

第二节 学校评估的基本原则570

第三节 学校评估标准和评估范围572

第四节 学校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576

第五节 学校校系评估578

第六节 学校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与参考模式586

第七节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与评估体系595

第八节 学校管理工作评估617

第九节 学校体育工作评估627

第十节 学校教学工作评估644

第十一节 学校发展方向评估651

第十七章 教育评估结果的处理659

第一节 分项评估质量的检验659

第二节 评估数据的处理661

第三节 评估的误差分析669

第四节 提高评估质量的途径672

第十八章 高等教育评估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676

第一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组织机构676

第二节 高等教育评估的工作程序682

第三编 中国中高等院校管理700

第一篇 中国中高等院校管理概况700

第一章 中国中高等院校管理概况700

第一节 中高等院校管理的定义和意义700

第二节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702

第三节 学校管理的性质和研究对象704

第二章 中国中高等院校管理体制706

第一节 我国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706

第二节 学校管理机构708

第三节 学校管理制度710

第四节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712

第五节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719

第六节 学校领导体制改革724

第七节 劳动人事制度改革730

第八节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733

第九节 高等院校管理体制的改革740

第三章 中国中高等院校管理原理及方法749

第一节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749

第二节 院校管理方法755

第三节 院校管理的原则760

第四节 院校管理过程772

第二篇 中国中高等院校的职能管理790

第四章 中高等院校的质量管理790

第一节 学校工作质量管理概述790

第二节 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795

第三节 学校工作的质量评估799

第四节 学校工作的质量的控制807

第五节 我国高等院校的质量管理808

第五章 中高等院校的组织管理815

第一节 组织的意义与作用815

第二节 组织的行为与结构818

第三节 组织行为的发展及应用829

第四节 学校组织建设832

第五节 高等院校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的特点837

第六章 中国中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841

第一节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概述841

第二节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843

第三节 学校人力资源的规划845

第四节 教职工的聘用与培训847

第五节 教职工的激励849

第六节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854

第七节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857

第七章 中高等院校的公共管理863

第一节 学校公共关系的概述863

第二节 学校公共关系的职能867

第三节 学校公共关系活动的原则869

第四节 学校的公共对象及公共关系的内容871

第五节 学校公共关系的程序874

第六节 校长的公关意识877

第三篇 领导与决策882

第八章 领导行为882

第一节 领导的功能和条件882

第二节 领导的行为和效率886

第三节 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895

第九章 现代教育领导的基本原则和过程897

第一节 现代教育领导的基本原则897

第二节 现代教育领导过程及其规律902

第三节 教育领导过程的心理机制907

第十章 现代教育领导者913

第一节 现代教育领导观念913

第二节 教育领导者的素质918

第三节 提高教育领导者素质的途径924

第十一章 学校领导926

第一节 领导概述926

第二节 学校领导者928

第三节 领导方式和领导的有效性932

第四节 学校领导班子的基本素质935

第十二章 中高等院校的领导与决策937

第一节 领导和管理937

第二节 中高等院校决策的主要特点940

第三节 中高等院校的领导体制942

第十三章 决策行为949

第一节 决策行为的过程949

第二节 决策行为的心理特征953

第三节 决策行为的思想方法955

第十四章 校长的自我管理959

第一节 认识校长的地位959

第二节 具备校长的素质960

第三节 履行校长的职责965

第四节 讲究领导艺术967

第五节 重视进修提高972

第六节 建立校长威信973

第四篇 中高等院校的人员管理978

第十五章 教师管理978

第一节 教师的职责978

第二节 教师的素质980

第三节 教师的培养与提高984

第四节 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986

第五节 教师管理的几项具体工作991

第六节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994

第十六章 学生的管理1046

第一节 学生管理概述1046

第二节 加强常规管理1050

第三节 重视常能训练1050

第四节 正确评估学生1052

第五篇 中国中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1056

第十七章 教学管理1056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056

第二节 教学过程1058

第三节 教学原则1069

第四节 教学方法1077

第五节 现代教学技术1086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1087

第七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090

第八节 教学艺术1093

第九节 改革中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模式1101

第十八章 德育工作的管理1104

第一节 德育过程1105

第二节 德育原则1110

第三节 德育方法1117

第四节 德育途径1125

第五节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概况1131

第六节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对策1134

第七节 高校德育系统1139

第八节 利用网络加强学生思想教育1142

第十九章 美育工作管理1146

第一节 对美育应有的认识1146

第二节 美育的实施1148

第三节 美育的管理1150

第二十章 体育卫生工作管理1154

第一节 体育卫生管理工作的原则1154

第二节 体育卫生工作管理的系统1156

第三节 体育卫生工作管理的常规1162

第二十一章 后勤工作管理1164

第一节 后勤工作管理的原则1164

第二节 后勤工作管理的常规1166

第三节 后勤工作管理的内容和方法1168

第二十二章 课外教育工作管理1173

第一节 课外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意义1173

第二节 课外教育的内容与组织形式1178

第三节 课外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180

第四节 课外活动管理的原则1184

第五节 我国中高等院校的学生课外活动调查分析及建议1186

第二十三章 建立中高等院校的教育督导机制1190

第一节 教育督导的概况1190

第二节 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意义1196

第三节 教育督导的任务和对象1198

第四节 教育督导的分类和原则1200

第五节 教育督导的过程与步骤1202

第六节 教育督导的常用方法1204

第七节 面向21世纪,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1207

第二十四章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213

第一节 校园文化的基本概念1213

第二节 校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1213

第三节 校园文化的目的与任务1220

第四节 校园文化活动1225

第五节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精神塑造、校园文化理论1239

第六节 校园文化管理1252

第七节 建立21世纪大学校园的生态1260

第二十五章 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1266

第一节 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衔接形式1266

第二节 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的衔接1267

第三节 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顺利衔接的保障条件1269

第六篇 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274

第二十六章 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274

第一节 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1274

第二节 高等教育发展方针1283

第三节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管理1294

第二十七章 知识经济与中国教育1306

第一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1306

第二节 美国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采取的教育管理新举措1315

第三节 知识经济与教育新观念1320

第二十八章 教育产业化1332

第一节 教育产业的概念1332

第二节 我国教育产业的形成与历史发展1338

第三节 教育产业理论研究1348

第四节 教育产业与社会经济1352

第五节 教育产业与教育目标1355

第六节 教育产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357

第七节 教育产业与现代化1359

第八节 中国教育产业的出路1364

第九节 WTO:蕴含着多少教育发展的挑战和机遇1384

第四编 21世纪中国教育战略目标1388

第一章 21世纪中国教育战略目标1388

第一节 走向21世纪—中国未来教育的宏观展望1388

第二章 论21世纪教育的基本走向1397

第一节 充分发挥教育的“四发”功能1397

第二节 切实贯彻教育的五大原则1399

第三节 全面实施人的素质教育1402

第三章 学校管理的21世纪展望1405

第一节 21世纪学校管理的主要趋势1405

第二节 21世纪学校管理和现代化1409

第三节 面向21世纪的人才素质、教师素质及师范教育改革1412

第四节 终身教育—现代社会:一种新的教育哲学1420

第四章 高等教育改革展望—“大众化”理论1427

第一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现实意义1427

第二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1430

第三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途径1433

第四节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展望1437

第五节 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过渡时期的政策选择1439

第六节 2000年~2001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总体态势1443

第七节 当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有利因素1445

第八节 今后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增长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1448

第五章 世界银行《21世纪中国教育战略目标》报告述评1450

第一节 21世纪的中国教育战略1450

第二节 基础教育的长期目标和政策1451

第三节 高等教育战略1453

第四节 职业教育培训战略1455

第五节 提高教育质量的策略1458

第六节 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1459

第七节 加大教育投资的对策1460

第八节 对1999年中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高度评估和对华合作意愿1462

第六章 21世纪国际高等教育展望—来自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启示1463

第一节 关于高等教育的地位1463

第二节 关于高等教育的使命于功能1464

第三节 关于开拓高等教育的新视野1465

第四节 关于高等教育的实施行动1467

第五节 高等教育大会给我们的启示1468

第五编 相关教育法津法规14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472

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通知1480

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宣传提纲的通知1482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488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492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工作细则149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49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5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52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教师节的决定1522

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建立“教师节”的议案15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5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528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5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1539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154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1546

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等部门关于深化改革鼓励教育科研卫生单位增加社会服务意见的通知1551

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等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1552

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意见的通知1555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的意见1556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56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56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1568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573

国务院关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1581

普通高等本、专科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的办法1583

教育督导暂行规定1585

高等学校开放研究实验室管理办法1588

关于进一步组织高等学校科技力量为振兴农业做贡献的决定1592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决定1595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意见1598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1601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深化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工作改革的若干意见1604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1608

特级教师评选规定1610

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1612

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1617

《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1619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经济体制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发展科技产业的若干意见1620

国家教育委员会、农业部、林业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农林院校教学改革的意见1623

国家教育委员会、农业部、林业部关于加快农科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1627

国家教育委员会、农业部、林业部关于高等农林院校深化本专科生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1630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1632

国家教育委员会、农业部、林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1635

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164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在职人员以研究生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1647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九五期间”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1649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杂费有关事项的通知1654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不含中师)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655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660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1664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1668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若干意见1670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进与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1676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1680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1685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理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1687

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聘用外籍专业人员的管理办法1691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1694

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1699

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管理办法170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管理办法1710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基础性研究的意见1714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见1718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教育系统科教兴农的意见1722

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1727

技工学校“九五时期”改革与发展实施计划1732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1736

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1742

普通高级中学收费管理暂行办法1744

中等职业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1746

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1748

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规划(1996~2000)1750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1753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通知1757

关于组织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若1758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立项办法1761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指南1763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1770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并轨改革的意见1774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1776

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778

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1781

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1784

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1790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1798

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180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80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中初等学校校办产业工作的几点意见1817

教育部关于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意见1819

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施意见1823

教育部、港澳办关于开展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若干问题的意见1826

教育部、港澳办关于加强对澳门教育交流迎接澳门回归工作的意见1828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1830

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1832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地区和台湾省学生的暂行规定1834

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837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184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通知1845

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1846

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1852

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1856

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1858

教育部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1862

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1865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868

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1872

关于在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行访问学者制度的意见1876

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专项基金管理办法1878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国家关于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1881

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贷款制度的办法1884

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贷款偿还办法的补充通知1886

中国工商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管理办法1888

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关于修改《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贷款制度的办法》部分条款的通知1892

教育专项贷款哲行管理办法1893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贷款贴息管理试行办法1895

中国工商银行教育储蓄试行办法1898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贷款制度的办法》的通知》1900

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助学贷款试行办法19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