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最新西方文论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最新西方文论教程
  • 王岳川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5637X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1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文艺理论-西方国家-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最新西方文论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绪论1

一、文论背景:美学潮流与语言转向1

二、标举体验:作家心理奥秘的洞悉3

三、本体崇拜:艺术作品本体论研究5

四、读者中心:艺术的阐释与接受9

五、批判美学:文艺的社会价值取向11

六、新趋向:“后学”思潮与文化研究16

七、文化对话:研究当代西方文论的意义24

第一章 心理分析及其文论模式29

第一节 荣格:分析心理学与艺术象征理论29

一、无意识的理论推进:从个体无意识到集体无意识31

二、艺术象征的原始意象36

三、人格类型与艺术创作动力41

四、神秘参与与人格的二重性45

五、艺术唤醒与灵魂拯救48

第二节 拉康:无意识理论与语言结构54

一、无意识:语言与主体55

二、无意识语言结构:他者与欲望60

三、文本阅读与叙事抑制63

第三节 德勒兹与居塔里:欲望生产66

第二章 现象学文论71

第一节 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创立与理论意识71

第二节 现象学的拓展:从哲学到美学、文论75

第三节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文论77

一、从心理学到知觉现象学78

二、语言问题81

三、超越的审美83

第四节 英伽登:现象学美学视域88

一、多维度的艺术作品本体论88

二、意向性艺术认识论95

三、艺术审美价值论99

第五节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103

一、法国现象学的高峰与审美经验现象学的深拓104

二、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的互动性106

三、自然审美经验与现代艺术命运112

第六节 日内瓦学派:现象学文学批评118

一、多元理论影响与意识批评118

二、文学现象学批评实践119

三、普莱:阅读现象学与文学批评125

四、现象学文学批评的特征与意义129

第三章 存在主义文论133

第一节 尼采:存在主义思想先驱133

一、悲剧精神与现代文化批判134

二、生命意志与价值重估的哲学构想136

第二节 海德格尔:存在论文论139

一、存在与此在140

二、真理·艺术·技术144

三、语言存在论与思想召唤148

第三节 萨特:存在主义文论154

一、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155

二、“文学介入观”与写作的本质与价值160

三、文学成就与文学理论的影响163

第四章 解释学与接受美学文论166

第一节 解释学的两次转向与现代解释学谱系166

第二节 狄尔泰:精神科学与方法论解释学169

一、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划界169

二、体验与生命意向171

三、意义“表达”与精神世界172

四、理解的可能性与解释循环175

第三节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审美理解179

一、理解的历史性与文本性179

二、审美理解与艺术真理185

三、艺术本体构成:游戏、象征与节日187

四、实践哲学转向与文化反思190

第四节 批判的解释学与解释学的现象学191

一、哈贝马斯:批判解释学的实践向度191

二、利科:方法论与本体论的融合196

第五节 解释学的影响与理论特征200

第六节 “理解—解释—运用”的解释学方法构成203

第七节 接受美学的兴起与理论基础208

第八节 姚斯:接受理论与审美经验论211

一、接受主体的突出与文学意义效果生成211

二、对否定性美学的超越219

三、对审美经验的考察221

四、文本理解的主体交往性224

第九节 接受美学的理论推进及其局限性226

第五章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文论232

第一节 结构主义:作品本体结构与深层意蕴分析232

第二节 巴特: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转向236

一、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与东方文化解读237

二、反传统批评与可写文本阐扬240

三、作者死亡与文本欢欣242

第三节 德里达:解构策略与意义改写246

一、消解结构的解构策略246

二、解构学文本观248

三、解构主义文论的方法论意义与问题250

第六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257

第一节 文化批判:法兰克福学派257

一、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症候分析257

二、阿多诺:现代文化工业批判259

三、马尔库塞:单维社会与审美解放261

第二节 布洛赫与弗洛姆:希望与自由263

一、布洛赫:“未然”与“希望美学”263

二、弗洛姆:从逃避自由到积极自由266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国派269

一、萨特:穿过存在虚无的思考269

二、阿尔都塞:症候阅读与理论框架寻绎271

第四节 从现代到后现代:批判理论的语境转换273

第五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英美派277

一、威廉斯:文化与文学的社会属性277

二、伊格尔顿:文学解构与意识形态分析278

第七章 后现代主义文论287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景观287

一、后现代主义的源起与文化症候287

二、反理性的后现代性价值取向289

第二节 重振现代性与后现代知识危机291

一、哈贝马斯:现代性审理与交往理性291

二、利奥塔:后现代知识状况分析及其文化精神293

第三节 杰姆逊:后现代文化美学逻辑296

第四节 审美品格与诗学特征302

一、哈桑: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透视302

二、斯潘诺斯:后现代主义诗学理论305

第五节 后现代话语膨胀与表征危机309

第六节 反文化策略与文学处境311

第七节 后现代的写作与阅读314

一、后现代写作的意义消散314

二、后现代文学解读悖论318

第八章 后殖民主义文论322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语境与理论资源322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及其争夺323

二、法农:殖民合法性批判与民族文化精神325

第二节 福柯的意义:谱系学与权力话语分析329

第三节 赛义德:东方主义与后殖民文化理论335

一、东方主义与文化批评335

二、文本理论的文化策略338

第四节 斯皮瓦克:后殖民处境解析与文化身份书写340

第五节 霍米·巴巴:文化定位343

第六节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视野转换意义346

一、后冷战时代文明的冲突346

二、西方与非西方对立的世界图景349

三、本土化与全球化冲突融合的新趋势355

第七节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汇合358

一、后现代后殖民主义文化359

二、后殖民主义与第三世界文化361

第八节 汤姆林森:文化帝国主义研究364

一、文化帝国主义话语365

二、现代性批判与文化全球化反思368

第九章 女权主义文论372

第一节 女权主义:缘起与发展372

第二节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流派与旨趣375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女性话语382

一、斯皮瓦克:第三世界妇女的“命名”与“发言”382

二、莫汉蒂:虚幻的“女性共同体”与“身份书写”385

第十章 新历史主义文论389

第一节 新历史主义的语境389

第二节 格林布拉特:文艺复兴的自我塑造392

第三节 蒙特洛斯:历史与文本400

一、文学与世界400

二、历史与理论402

三、文本与历史403

第四节 多利莫尔:文学与历史407

一、文化唯物主义与意识形态408

二、新历史主义与权力话语410

第五节 海登·怀特:元历史理论414

一、元历史话语414

二、话语转义学417

第六节 新历史主义的批评者419

一、理查·勒翰:新历史主义的局限419

二、卡瑞利·伯特:新历史主义之后423

第十一章 文化研究的文论旨趣427

第一节 文化研究:理论源头与命名427

一、文艺社会学427

二、“文化研究”的命名和理论向度428

第二节 布迪厄:文化研究的当代拓展432

一、理论风格与特征432

二、场域理论与文化习性434

三、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436

四、反思性的社会理论440

五、身体视域与诗性精神442

六、文化反思与理论意义445

第三节 博德里亚:消费文化理论447

一、现代性问题与“完美的罪行”447

二、消费社会中的日常生活精神颓败451

三、商品拜物教中的人文审美生态危机456

四、白色社会中的后现代镜像462

五、意义与局限465

第十二章 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文论470

第一节 生态文化的发端及其现实针对性470

一、现代性文化断根和消费主义症候470

二、直面人类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474

三、生态理论的发生与发展475

第二节 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477

第三节 生态批评的发展与基本特征480

第四节 深生态学的理论张力与价值484

一、深生态学的发展484

二、深生态学的现实语境486

第五节 生态批评对当代文论的意义489

一、人类性价值中断与东西方前沿话语整合489

二、生态文化聆听物种灭绝的警钟490

三、生态文化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新导向491

四、生态文化的启示与精神价值整体创新492

结语495

跋5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