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大师文库 中国文字学概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国大师文库 中国文字学概要
  • 杨树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755024968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9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07页
  • 主题词:汉字-文字学-概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国大师文库 中国文字学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字史及文字学1

第一节 结绳1

第二节 古文1

一、何谓古文1

二、古文之作者2

第三节 史籀2

一、籀文即古文2

二、史籀非人名3

第四节 小篆3

一、小篆与作者3

二、李斯统一文字4

第五节 隶书4

第六节 草书5

第七节 许慎说文解字5

第八节 金文6

第九节 龟甲文7

第十节 文字表8

第二章 六书9

第一节 缘起9

第二节 定义9

第三节 体用10

第四节 差别10

第五节 次第11

第六节 名义12

第三章 象形14

第一节 独体象形14

一、以形表物14

二、假形表事35

(一)动作36

(二)状态36

第二节 复体象形37

一、以形表物37

二、假形表事38

(一)动作38

(二)状态39

第三节 合体象形39

一、二形相连39

二、二形并峙40

三、全形与偏形40

四、主形与从形42

五、能形与所形43

六、物形与处形44

七、本形与杂形45

(一)杂形表所45

1.示所从45

2.示所在46

(二)杂形表属49

(三)杂形表体50

(四)杂形表器52

第四节 省体象形53

第五节 变体象形55

第六节 状事象形57

第七节 加旁象形57

一、加义旁57

二、加声旁67

三、兼加声义旁72

第八节 象形变为形声73

第四章 指事80

第一节 独体指事80

第二节 复体指事81

第三节 对称指事81

第四节 合体指事82

一、事表地82

二、事表物83

(一)确定之物83

1.有形者83

2.无形者84

(二)虚拟之物85

三、事表事86

(一)能事86

(二)所事88

四、兼表物事89

第五节 变体指事91

第六节 加形旁指事91

第七节 指事变为形声93

第五章 会意96

第一节 名字为主之会意96

一、集名会意96

(一)二名对待96

(二)二名相承98

(三)能名与所名98

(四)领名与属名107

(五)全名与偏名110

(六)本名与喻名110

(七)静名与本名113

(八)物名与处名115

1在上115

2在中117

3在间119

4在下120

5上出122

6出其下122

(九)具名与物名122

二、名动会意125

三、名静会意130

四、静名会意131

五、动名会意133

第二节 以动字为主之会意133

一、集动会意133

二、动宾会意135

(一)外动字与直接宾语135

(二)内动字与间接宾语139

三、状动会意140

(一)静状字与动字140

(二)名状字与动字141

第三节 以静字为主之会意144

一、状静会意144

第四节 复文会意144

一、二文144

(一)并立144

(二)重叠147

(三)相背148

二、三文149

三、四文151

第五节 变体会意151

第六节 会意阙疑151

第七节 加旁会意154

一、加形旁154

二、加声旁160

第八节 会意字变为形声161

第六章 形声171

第一节 多形多声171

一、多形171

二、多声172

第二节 省形省声172

一、省形172

二、省声172

第三节 形声分类172

一、同音(声与韵皆同为同音)173

二、阴声与入声174

(一)声类为阴声孳乳字读入声174

(二)声类为入声孳乳字读阴声175

三、叠韵175

(一)声相近者175

(二)声相远者176

四、双声176

五、对转177

(一)阴声与阳声177

1.声类为阴声孳乳字读阳声177

2.声类为阳声孳乳字读阴声178

(二)入声与阳声179

1.声类为入声孳乳字读阳声179

2.声类为阳声孳乳字读入声180

六、声近180

七、韵近181

八、声韵皆远181

九、假声类之同义字为声181

第四节 形声加旁字182

一、加形旁182

二、加声旁184

第五节 声中有义184

第六节 声类假借184

第七章 转注186

第一节 叠韵186

第二节 双声188

第三节 对转189

第八章 假借190

第一节 至今承用者190

第二节 今不承用者191

一、后造正字191

二、别假他字1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