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容庚学术著作全集 第7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容庚学术著作全集 第7册
  • 莞城图书馆编;容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8008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容庚学术著作全集 第7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通论)1

第一章 原起1

青铜器古称彝器1

黄帝铸钟作鼎之传说1

夏之铸鼎1

商代彝器之纪载2

左传彝器之纪载2

图录彝器之三礼图4

彝器之失传4

第二章 发见5

古之节葬5

殷人葬用祭器5

厚葬之弊5

汉代彝器之发见6

宋代彝器之发见6

清代彝器之发见7

民国彝器之发掘7

新郑7

浑源9

洛阳10

寿县12

濬县14

安阳15

第三章 类别19

宋代初定器名之误19

考古图器名之误19

考古图之类别20

博古图之类别20

定名之难20

食器21

酒器21

水器及杂器22

乐器23

从铭文上窥见制器之种类及器数23

第四章 时代28

考古图之考定时代28

博古图之考定时代28

清末彝器之书之不分商周29

殷文存殷文之标准29

马衡考订商器之方法29

马说之补证31

吕大临以太初历推定散季敦为武王时器之误32

罗士琳以长历推定无?鼎为宣王时器33

张穆以长历推定虢季子白盘为宣王时器36

刘师培周代吉金年月考37

王国维用长历推定各器37

吴其昌金文?朔疏证38

西周历朔之无法推算38

郭沫若对于厤朔疏证之批评39

郭沫若推定周器时代之方法40

武王时代器举例十四41

成王时代器举例九十一42

康王时代器举例十三48

昭王时代器举例六49

穆王时代器举例四50

共王时代器举例十四50

懿王时代器举例十五52

历王时代器举例五十三53

共和时代器举例一56

宣王时代器举例四十四56

幽王时代器举例三58

简王时代器举例二十八59

灵王时代器举例三60

景王时代器举例三61

敬王时代器举例五61

元王时代器举例二62

考王时代器举例一63

威烈王时代器举例十三63

烈王时代器举例三63

显王时代器举例二64

秦始皇统一以前器举例七64

彝器时代分四期65

第五章 铭文67

铭文古称款识67

昔人于图形文字之解释67

郭沫若于图形文字之解释68

郭说之补正69

图形文字之易识者72

图形文字及日名73

图形文字计字之数73

以日为名之解释74

三商戈74

周代图形文字及日名76

周代图形文字77

周代以日为名77

周人称父为考80

日名之上加日字80

日名之下加公字81

商器最长铭文之器82

周代锡命典礼82

毛公鼎与文侯之命83

周器之纪征伐85

周器所载国名85

西周纪年及各国纪年86

商周字体之差异86

字之大小89

铸款与刻款90

铭文有方格91

铭文反正体91

铭文左右行91

铭文左右转93

铭文顺逆行93

铭文重文94

铭文添字94

铭文异同94

铭文夺字95

铭文衍文96

铭文颠倒96

铭文误字97

铭文文义不完97

铭文缺器名及动词97

铭文无作器人名98

铭文挖上款98

第六章 花纹99

吕氏春秋言花纹99

博古图言花纹99

饕餮纹图二十二100

蕉葉饕餮纹图三105

夔纹图二十106

两头夔纹图二109

三角夔纹图一111

两尾龙纹图二111

蟠龙纹图三111

龙纹113

虯纹图二113

犀纹图一113

鸮纹图一114

兔纹115

蝉纹图五115

蚕纹图三116

龟纹图一117

雷纹图五117

鉤连雷纹图三118

斜方格雷乳纹图一119

波形雷纹图一119

目雷纹图四119

三角雷纹图一120

四瓣花纹图三121

圆渦纹图二121

圈带纹图二121

舟字纹图一122

乳纹122

直纹122

弦纹122

鱼纹图三122

鸟纹图九123

凤纹图五125

象纹图六125

鹿纹图一127

蟠夔纹图二127

仰葉夔纹图一128

斜角雷纹图四128

蛙藻纹129

蛟龙纹图一129

鳞纹图二129

瓦纹130

重环纹图四130

环带纹图七131

垂鳞纹图二132

窃曲纹图十九132

两头兽纹图七135

蟠蛇纹图二137

兽带纹图四138

兽纹图五138

鸟兽纹图三139

立鸟纹图二140

战斗纹图一140

车马猎纹图三141

猎纹图六141

象首纹图二143

象鼻纹图五146

鸟首纹图一147

垂葉兽纹图二147

垂葉象鼻纹图一148

蟠虺纹图六148

兽面蟠螭纹图一149

斜格点纹图一149

浪花纹图一151

绹纹图三151

贝纹图二151

三角窃曲纹图一152

粟纹图一152

蝌蚪纹152

夔凤纹图一152

蛇兽纹图一153

窃曲目纹图一153

圆花纹图一153

云纹图一153

三角云纹图一153

两?相交纹图一154

蝠纹图二154

变形鸟纹图一154

斜方花纹图二154

花纹与时代之关系155

第七章 铸法157

蜡模法157

合范法158

阮元言铸字四法158

金有六齐159

彝器成分之分析160

铸金之状160

第八章 价值161

宋代彝器价161

元代彝器价161

明代彝器价161

清代彝器价162

民国彝器价168

第九章 去锈171

刀剔法171

陈介祺论剔字之弊171

醋渍法172

山樝敷法173

电解法174

第十章 拓墨176

拓墨之始176

毛刷椶帚176

六吉棉连纸177

白芨水上纸177

拓包177

上墨178

运腕178

拓全形始于马起凤179

达受拓全形180

拓全形法180

拓全形之得失181

墨字法181

第十一章 仿造183

唐句容器183

宋徽宗铸器183

翟汝文制铭184

清代箸录徽宗所铸之器186

翟汝文铸器188

高宗铸器189

高宗赐秦桧祭器189

贾似道铸器189

廖莹中铸器189

宋铸乐器190

元代文庙祭器190

明宣宗铸器191

潞王铸器192

第十二章 辨伪193

皇祐三馆古器图所收伪器193

赵希鹄古鐘鼎彝器辨193

高濂论新铸伪造195

西清古监四书所收伪器197

监定文字真伪之法197

监定形制花纹真伪之法200

第一期伪器201

积古斋彝器款识所收伪器201

伪器铭辞最长之晋侯盘204

第二期之作伪方法209

两垒轩彝器图释所收伪器211

陶斋吉金录所收伪器211

公伐?鼎及钟之伪作211

陈介祺之辨伪212

张之洞之以真为伪213

王国维金文箸录表之辨伪215

第三期之作伪方法215

善斋吉金录所收伪器217

伪器最多之获古业编224

辨伪之经验225

商承祚之辨伪226

第十三章 销毁227

古器之厄227

董卓227

隋文帝227

周世宗227

宋太宗高宗宁宗227

金海陵王228

明思宗228

乡民228

第十四章 收藏230

收藏之始230

无百年不败之藏家230

宋寇准231

文彦博231

刘敞231

苏颂231

张焘231

苏轼232

王钦臣232

张舜民232

李公麟232

韩存中232

范育232

蔡肇232

荣咨道233

刘瑗233

田?233

伏乞氏233

吕氏233

曾氏233

许氏233

孙氏233

王康功233

张?233

王玠234

祖博234

赵茂曾234

吕峌234

吴衍234

丁宏234

荣辑234

姚雄234

赵仲忽234

邢恕234

杨镇234

元姚燧234

鲜于枢235

赵孟頫235

李处巽236

乔篑成236

董顽石236

吴文贵236

罗和斋236

刘耀236

张谦236

廉希贡237

焦敏中237

董德时237

明张应文237

陈鸣阳237

清钱坫238

阮元录 司马亶 孔尚任 黄易 程瑶田 梁同书 李廓 孙星衍 翁树培 纪昀 徐缙文 赵秉冲 马履泰 毕沅 张沅 赵之琛 秦恩复 陈氏 洪氏238

张廷济附录 沈铭彝 文鼎 蒋光煦 张燕昌 钱天树 葛嵩 张兆枏 王幾 陈均蔡 载福 蔡锡恭 伊秉绶 方维祺239

朱为弼240

吴荣光附录 王味雪龚自珍 王致望 徐楙 黄安涛 李宗昉 潘仕成 姚晏 焦友麟 冯云鹏 冯云? 吴接山 葉应璜 素讷 刘肇监 朱彦甫 张以铭 韩克均 韩韵海 张荐粢 董祐诚 贝氏240

葉志诜242

曹载奎242

斌良243

刘喜海243

陈经243

夏之盛243

瞿世瑛244

李璋煜244

吴式芬附录 张应昌 许瀚 瞿中溶 朱钧 何溱 姚观光 袁理堂 钟衍培 顾沅 钱治光 孙兰枝韩崇 蔡世松 杨铎 洪瞻墉 陈畯 瑞郡王 陈静人 多慧 凌龙? 铭岳 姜爱? 郭承勋 梁章钜 何澍 劳小山 孟广均 张调 姚曾翼 汪?孙 汪延熙 严良训 蒋启? 蒋镜秋 苏士枢 何天衢 方廷瑚 徐变钧 吴廷康 周广盛 李文瀚 李氏 蔡氏 蔡氏 滕氏 陈氏 袁氏甘氏 郑氏 孔氏 赵氏 裘氏 孙氏 于氏 马氏244

吕佺孙247

程洪溥247

李佐贤248

吴云248

陈介祺248

李宗岱248

金黼廷249

顾寿松249

顾寿臧249

沈秉成249

陈承裘250

丁彦臣250

潘曾玮250

潘祖荫250

王锡棨250

陆心源251

吴大澂附录 刘氏 杨信卿 宋氏 李勤伯 方鼎录 袁保恒251

方濬益附录 张师诚 刘瀚 万承纪 孙汝梅 周小崖 徐树铭 汪氏裘杼楼 蒋梦华 陈廷炤 张熊 廖纶 柳铭 陈永春 姚觐元 沈玮宝 李鸿裔 杜文澜 陈广绶 岑镕 长康 谢龙门 毛庆善 王宪成 李嘉福 徐渭仁 葛时征 陈德大 周锡恩 胡光墉 龚心钊 钱水西 许梿 长赓251

金传声253

王懿荣254

盛昱254

延暄254

费念慈255

刘鹗255

端方255

第十五章 箸录257

藏器难于藏书257

箸书之难257

箸录之始257

箸录之法258

考古图258

博古图录258

续考古图259

西清古监259

宁寿监古259

西清续监甲编260

西清续监乙编260

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260

怀米山房吉金图261

长安获古编261

两罍轩彝器图释262

攀古楼彝器款识262

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262

陶斋吉金录263

栘林馆吉金图识263

双王鉨斋金石图录264

??草堂吉金图264

梦坡室获古业编264

宝蕴楼彝器图录265

新郑古器图录265

澂秋馆吉金图266

颂斋吉金图录266

武英殿彝器图录266

双剑?吉金图录267

善斋吉金录267

海外吉金图录267

十二家吉金图录268

贞松堂吉金图268

邺中片羽268

善斋彝器图录269

尊古斋所见吉金图269

新郑彝器269

濬县彝器270

西清彝器拾遗270

河南吉金图志賸稿271

癡盦藏金271

双剑?古器物图录271

历代鐘鼎彝器款识法帖272

啸堂集古录273

钟鼎款识273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273

清爱堂家藏鐘鼎彝器款识法帖274

筠清馆金文274

从古堂款识学274

敬吾心室彝器款识275

?古录金文275

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275

客斋集古录276

奇觚室吉金文述276

周金文存277

殷文存277

簠斋吉金录278

贞松堂集古遗文278

续殷文存278

小校经阁金文拓本279

三代吉金文存279

山东金文集存280

下编(各论)283

第一章 食器283

(一)283

鼎之用283

作鼎之故283

鼎之形状286

鼎之大小286

鼎之名称286

铭之位置287

形状花纹举例一百四十九器287

方鼎之形状305

方鼎之名称306

铭之位置306

(二)310

鬲之用310

作鬲之故310

鬲之形状310

鬲之名称311

形状花纹举例三十器311

(三)315

甗之用315

作甗之故315

甗之形状315

甗之名称316

铭之位置316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三器316

(四)320

?与敦彝320

王国维辨彝之为敦320

钱坫辨?之为簋320

黄绍箕说?321

黄说之补证323

仪礼簋敦为一字323

簋之用324

作簋之故324

簋之形状328

簋之名称329

铭之位置330

形状花纹举例一百六十器330

(五)356

簠之用356

作簠之故356

簠之形状357

簠之名称357

铭之位置357

形状花纹举例十五器357

(六)360

盨之用360

作盨之故360

盨之形状361

盨之名称361

形状花纹举例十三器361

(七)365

敦之用365

敦之形状365

敦之名称365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二器365

(八)368

豆之用368

豆之形状369

豆之名称369

形状花纹举例八器369

(九)370

卢之用370

形状花纹举例一器371

(一○)371

?之用371

形状花纹举例一器371

(一一)371

俎之用371

形状花纹举例二器371

(一二)372

匕之用372

匕之形状372

形状花纹举例七器372

第二章 酒器374

(一)374

爵之用374

作爵之故374

爵之形状375

爵之名称375

铭之位置375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八器375

(二)378

角之用378

作角之故378

角之形状378

角之名称379

铭之位置379

形状花纹举例九器379

(三)380

王国维说斝380

斝之用381

作斝之故382

斝之形状382

斝之名称382

形状花纹举例十三器382

(四)384

王国维说盉384

盉之用385

作盉之故385

盉之形状385

盉之名称386

铭之位置386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六器386

(五)390

鐎之用390

形状花纹举例四器390

(六)391

尊之用391

作尊之故391

尊之形状392

尊之名称392

铭之位置392

形状花纹举例六十七器392

(七)401

觚之用401

作觚之故401

觚之形状401

觚之名称402

铭之位置402

形状花纹举例十三器402

(八)403

觯之用403

作觯之故403

觯之形状404

觯之名称404

铭之位置404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三器404

(九)407

方彝之用407

作方彝之故407

方彝之形状407

方彝之名称407

形状花纹举例十六器408

(一○)410

卣之用410

作卣之故411

卣之形状412

卣之名称413

铭之位置413

形状花纹举例七十一器413

(一一)423

觥之用423

王国维说觥424

觥之形状426

觥之名称426

形状花纹举例十六器427

(一二)429

鸟兽尊之用429

鸟兽尊之形状430

鸟兽尊之名称430

铭之位置430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器430

(一三)432

壶之用432

作壶之故433

壶之形状433

壶之名称434

铭之位置435

形状花纹举例八十二器435

(一四)448

罍之用448

罍之形状448

罍之名称448

铭之位置448

形状花纹举例十二器449

(一五)450

缾之用450

缾之形状451

缾之名称451

铭之位置451

形状花纹举例八器451

(一六)452

?之用452

形状花纹举例一器452

(一七)453

缶之用453

形状花纹举例三器453

(一八)453

?之用453

形状花纹举例二器454

(一九)454

巵之用454

形状花纹举例器454

(二○)455

桮之用455

形状花纹举例一器455

(二一)455

禁之用455

形状花纹举例二器456

(二二)456

勺之用456

勺之形状456

形状花纹举例八器456

第三章 水器及杂器458

(一)458

盘之用458

作盘之故458

盘之形状459

盘之名称459

铭之位置459

形状花纹举例三十二器459

(二)465

匜之用465

作匜之故465

匜之形状466

匜之名称466

铭之位置466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器466

(三)469

监之用469

监之形状469

监之名称469

形状花纹举例八器470

(四)472

盂之用472

盂之形状472

盂之名称472

形状花纹举例五器472

(五)474

盆之用474

盆之形状474

盆之名称474

形状花纹举例四器474

(六)475

?之用475

?之名称475

形状花纹举例四器475

(七)477

枓之用477

形状花纹举例三器477

(八)478

盌之用478

形状举例一器478

(九)478

瓿之用478

瓿之形状478

铭之位置479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器479

(一○)481

皿之用481

形状花纹举例三器481

(一一)482

鑵之用482

形状花纹举例一二器482

(一二)482

?之用482

形状举例一器482

(一三)482

行镫之用482

形状举例一器482

(一四)482

区之用482

区之形状483

形状花纹举例四器483

(一五)483

不知名器形状花纹举例七器483

第四章 乐器485

(一)485

钲之用485

钲之形状485

罗振玉论钲铙之别485

铭之位置486

形状花纹举例十一器488

(二)488

句?之用488

形状花纹举例一器488

(三)488

铎之用488

铎之形状489

铎之名称489

形状花纹举例三器489

(四)489

铃之用489

形状花纹举例三器489

(五)?之用490

作鐘之故490

程瑶田凫氏为锺章句图说491

王引之论旋干492

唐兰论堵肆493

特钟与编钟之数494

钟之形状494

编钟之铭494

铭之位置495

钟之名称495

钟鎛无别495

形状花纹举例三十四器496

(六)510

钟鉤之用510

形状花纹举例二器510

(七)511

錞于之用511

錞于之形状511

形状花纹举例二器512

(八)512

鼓之用512

形状花纹举例二器5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