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中西会通到本体诠释 成中英教授访谈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成中英,杨庆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7536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61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成中英-访问记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中西会通到本体诠释 成中英教授访谈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辩名析理:西方哲学的学思经验1
引言1
学习西方哲学14
华盛顿大学14
哈佛大学20
博士学位论文30
讲授西方哲学39
在夏威夷的感受39
在各高校讲座、客座40
授课与美国的哲学教育41
研究生课程49
教材51
学习西方哲学的重点、必读书目53
研究西方哲学55
非常重视柏拉图55
亚里士多德是分析哲学的鼻祖56
近代西方哲学重视三大家56
对康德的新认识58
努力打通蒯因与伽达默尔64
与伽达默尔的对话65
与卡尔纳普的交往66
西方哲学的核心68
方法意识与理论转向69
哲学追求70
第二章 反思天人:中国哲学的探究历程73
回到中国哲学73
不能忘情中国哲学73
西方的形上传统满足不了自己的需要74
讲授中国哲学77
发展《周易》的课程78
对牟宗三的回应81
整合中西哲学82
学习中国哲学需要长期磨炼83
中国有没有逻辑85
中国哲学不关注何以可能的问题87
西方有怀疑主义传统88
中国没有怀疑主义传统89
教授中国佛、道教90
解放中国哲学90
中国哲学的研究历程91
关注善的问题92
翻译《原善》93
中国哲学的分析重建95
中国逻辑的研究97
转向《周易》和宋明理学101
从“羲”字悟到《易》的起源105
关注儒家伦理108
儒家人性论与禅宗113
对佛教的兴趣117
编写近代中国哲学史121
儒学发展的五阶段论123
推广中国哲学124
创办《中国哲学季刊》124
建立国际中国哲学会140
建立国际易经学会151
创办东西方大学160
发起并参与筹建国际儒联168
缘起168
上书171
筹备与成立172
艰难发展173
评价与展望174
第三章 出入中西:本体诠释学的思想资源175
关于比较哲学175
中西哲学有共同点,可以沟通175
中西哲学的差异点更重要176
中西哲学比较的意义177
比较哲学如何可能178
翻译是语言与语言的沟通179
在夏威夷大学从事比较的工作181
比较能帮助我们了解对方182
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183
《周易》与怀特海183
本体论的角度184
在比较中发现诠释的重要性185
开创夏威夷大学的比较哲学研究186
西方哲学的资源189
本体概念的产生190
亚里士多德的本体学191
中国的本体学191
理想的本体194
蒯因的资源意义196
怀特海的资源意义201
海德格尔的资源意义210
伽达默尔的资源意义214
中国哲学的资源223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形式223
《周易》的资源意义225
朱子的资源意义237
在中西互释中挺立241
第四章 融通古今:本体诠释学的理论建构243
本体与ontology243
直觉与真理243
西方人的ontology245
中国人的本体观248
本与体249
本体的诠释254
本体诠释学与知识论、现象学255
本体诠释学与知识论255
本体诠释与现象学261
本体诠释学的基本架构270
本体诠释学的五种认知模式276
观的认知模式276
感的认知模式277
思的认知模式278
悟的认知模式281
通的认知模式282
本体诠释学的五个世界287
自本体与对本体291
本体诠释学的定位297
第五章 超越与回归:本体诠释学与21世纪哲学309
西方哲学未来可能的走向309
全球化与多元化309
西方哲学的可能转向311
中国哲学可能扮演的角色313
中国哲学:批评、补充、包容313
本体诠释学的开拓性314
本体诠释学如何超越宋明理学315
先秦儒学与《周易》315
宋明理学的得与失316
本体诠释学对宋明理学的超越319
本体诠释学与新儒家322
本体诠释学与21世纪哲学之发展325
“经典诠释”的概念与方法341
附录一:论本体诠释学的四个核心范畴及其超融性350
附录二:对经典诠释的哲学审查:经典诠释预设本体诠释364
后记374
热门推荐
- 1570920.html
- 2172383.html
- 1453966.html
- 491426.html
- 1741498.html
- 3593835.html
- 3665684.html
- 2737909.html
- 3299168.html
- 514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7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6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6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44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13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28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4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9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6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