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生产力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鲁娜著 著
- 出版社: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97663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生产力-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生产力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生态生产力研究的现实意义2
(一)对传统生产力发展模式的反思2
(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3
(三)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入发展的要求5
二、理论资源与研究现状6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产力理论7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18
(三)我国学者对生态生产力问题的研究24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与理论创新27
第一章 传统生产力的发展困境及生态转向31
一、传统生产力的发展困境31
(一)技术的片面发展和使用所带来的生存困境32
(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发展困境40
(三)“自然资源无限论”所带来的生态困境45
二、传统生产力的生态转向48
(一)生产力的模式从单向度征服型转向双向度和谐型50
(二)生产力的评价从关注量的增长的片面评价转向关注质与量统一的全面评价53
(三)生产力的功能从满足物质需要的一元型转向满足生态、物质、精神需要的多元型57
第二章 生态维度是考察生产力的新维度61
一、生产力的水平维度62
(一)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各要素的深刻变革64
(二)科学技术集中体现并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65
(三)生产力的质变往往由科学技术的质变引发67
二、生产力的价值维度72
(一)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的价值体现72
(二)人类需要的动态性与复杂性75
(三)生产力发展的正向度与负向度78
三、生产力的生态维度84
(一)人类物质生产的概念中包含生态化生产的内涵86
(二)遵循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88
(三)整体性、循环性和生态阈限规律是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的集中体现90
四、以生态维度考察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生态生产力——近代非生态生产力——当代生态生产力95
(一)原始生态生产力发展阶段96
(二)近代非生态生产力发展阶段98
(三)当代生态生产力发展阶段100
第三章 当代生态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103
一、当代生态生产力的科学内涵104
(一)当代生态生产力以高新科学技术为物质基础105
(二)当代生态生产力以生态化为典型标志108
(三)当代生态生产力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117
二、当代生态生产力的基本特征121
(一)生产力的科技属性与生态属性的统一121
(二)生产力的动力功能与平衡功能的统一128
(三)生产力发展趋势的持续性与关联性的统一130
第四章 生态生产力与当代先进生产力系统134
一、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系统结构136
(一)信息生产力代表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度136
(二)文化生产力表征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144
(三)生态生产力标志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151
二、生态生产力的发展需借助信息生产力搭建平台154
(一)信息生产力的发展为发展生态生产力创造了条件154
(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群在生态问题的解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59
三、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基础160
四、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生态化”特征162
(一)当代先进生产力“生态化”特征的理论基础162
(二)当代先进生产力“生态化”特征的具体表现164
第五章 当代生态生产力与中国模式171
一、中国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必要性与迫切性172
(一)发展生态生产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172
(二)发展生态生产力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174
二、生态理念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177
(一)生态系统观178
(二)生态价值观179
(三)生态生产观179
(四)生态消费观180
三、生态科技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物质基础181
四、生态经济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具体模式183
(一)区域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186
(二)企业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187
(三)产品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188
五、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保障189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目标指向196
结束语199
参考文献203
后记213
热门推荐
- 2551431.html
- 1854208.html
- 2835251.html
- 2324755.html
- 3604722.html
- 1204137.html
- 1256785.html
- 2908538.html
- 247439.html
- 2492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7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79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8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58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5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6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2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5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8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