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应用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沈开猷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6736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2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43页
- 主题词:不饱和聚酯树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应用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上篇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工艺1
1 概论1
1.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一般特性1
1.2 不饱和聚酯的发展状况3
1.3 不饱和聚酯技术发展概况6
1.4 基本概念9
1.4.1 官能度9
1.4.2 热塑性和热固性10
1.4.3 加成聚合和缩合聚合10
1.4.4 交联、引发剂11
1.4.5 促进剂12
1.4.7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13
1.4.6 聚合度13
2 不饱和聚酯所用主要原材料16
2.1 不饱和二元酸16
2.1.1 顺丁烯二酸酐16
2.1.2 反丁烯二酸18
2.2 饱和二元酸18
2.2.1 邻苯二甲酸酐18
2.2.2 间苯二甲酸19
2.2.3 对苯二甲酸19
2.2.4 己二酸20
2.2.5 四氯邻苯二甲酸酐20
2.2.6 四溴邻苯二甲酸酐20
2.2.7 桥亚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20
2.3 二元醇21
2.3.1 丙二醇21
2.2.8 六氯桥亚甲基邻苯二甲酸酐21
2.3.2 乙二醇22
2.3.3 一缩二乙二醇22
2.3.4 一缩二丙二醇23
2.3.5 新戊二醇23
2.3.6 二溴新戊二醇23
2.3.7 双酚A衍生物23
2.3.8 氢化双酚A24
2.3.9 烯丙醇24
2.4 交联单体24
2.4.1 苯乙烯24
2.4.2 其他苯的乙烯基衍生物26
2.4.3 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26
2.4.5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27
2.4.4 甲基丙烯酸甲酯27
2.5 引发剂28
3 不饱和聚酯的配方设计30
3.1 通用不饱和聚酯分子链的结构设计31
3.1.1 聚酯分子链的形成31
3.1.2 交联剂的使用33
3.1.3 通用聚酯树脂配方33
3.1.4 通用聚酯的变型34
3.2 主要结构成分的选择40
3.2.1 不饱和二元酸40
3.2.2 饱和二元酸42
3.2.3 二元醇44
3.2.4 交联单体46
3.3 制品性能对组分与结构的要求48
3.3.1 力学性能48
3.3.2 柔软性49
3.3.3 结晶性51
3.3.4 热稳定性52
3.3.5 熔点53
3.3.6 阻燃性53
3.3.7 电性能54
3.3.8 耐化学性54
3.3.9 对水敏感性55
3.3.10 透明度与光稳定性56
3.3.11 空气干燥性56
3.4 分子量改变的影响57
3.5 引发与阻聚系统的选择58
3.5.1 不同引发剂对树脂性能的影响58
3.5.2 不同阻聚剂对树脂性能的影响59
4.1.1 分子链的逐步增长过程61
4 不饱和聚酯的化学反应61
4.1 聚酯缩聚反应的特点61
4.1.2 缩聚反应的可逆性62
4.2 分子量的控制63
4.2.1 分子量的分布63
4.2.2 平均分子量67
4.2.3 分子量的控制68
4.3 聚酯的黏度77
4.3.1 不饱和聚酯熔体属于非牛顿流体77
4.3.2 影响黏度的因素79
4.4 体型缩聚反应和凝胶80
4.5 不饱和聚酯的共缩聚反应81
4.5.1 聚酯分子结构的多样性81
4.5.2 聚酯反应的一步法和两步法83
4.6 不饱和聚酯的交联86
4.7 不饱和聚酯交联的引发过程89
4.7.1 有机引发剂90
4.7.2 热分解引发91
4.7.3 化学分解引发91
4.7.4 光引发94
4.8 阻聚、缓聚和稳定94
4.9 固化后树脂的老化与防老化96
4.9.1 紫外线的作用96
4.9.2 空气中氧和臭氧的作用98
4.9.3 水解降解作用99
5 不饱和聚酯的生产工艺100
5.1 生产流程与车间布置100
5.2 主要生产设备103
5.2.1 缩聚反应用设备103
5.2.2 稀释设备106
5.2.3 检测与控制仪器107
5.3 生产工艺107
5.3.1 试验室合成107
5.3.2 车间生产工艺110
5.4 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控制113
5.4.1 工艺过程的控制113
5.4.2 原材料质量控制116
5.4.3 产品质量控制117
5.5 树脂的分析124
6 引发剂、促进剂、阻聚剂126
6.1 引发剂、促进剂、阻聚剂之间的关系126
6.2 引发剂的选用126
6.2.1 树脂特性128
6.2.2 树脂的存放期128
6.2.3 成型温度控制130
6.2.5 模制件的壁厚132
6.2.4 固化速度132
6.2.6 填料、颜料及各种添加剂的影响133
6.3 常温固化用引发剂138
6.3.1 过氧化环己酮138
6.3.2 过氧化甲乙酮139
6.4 片状模塑料和团状模塑料所用引发剂144
6.5 其他引发剂146
6.5.1 过氧化酮147
6.5.2 过氧化二酰147
6.5.3 氢过氧化物150
6.5.4 二烷基过氧化物与二芳基过氧化物152
6.5.5 过氧化羧酸酯152
6.6 引发剂的联用152
6.7.1 金属化合物促进剂155
6.7 促进剂、加速剂与凝胶稳定剂155
6.7.2 叔胺促进剂158
6.7.3 加速剂160
6.7.4 加速剂与凝胶稳定剂162
6.7.5 促进剂的最适用量163
6.8 阻聚剂与缓聚剂164
6.8.1 对阻聚剂的使用要求166
6.8.2 主要阻聚剂的规格及使用方法167
6.8.3 阻聚性能的评价168
6.8.4 贮存中固化性能的漂移172
6.9 苯乙烯在固化后树脂中的残余177
7 不饱和聚酯技术的进展179
7.1 环氧化物连续生产工艺179
7.1.1 反应原理179
7.1.2 合成工艺概况181
7.1.3 环氧化物工艺的主要优缺点182
7.2 在不饱和聚酯分子中引入新的结构单元182
7.2.1 双环戊二烯182
7.2.2 新戊二醇185
7.2.3 2,2,4-三甲基-1,3-戊二醇185
7.2.4 1,4-二甲醇环己烷186
7.2.5 二溴新戊二醇186
7.2.6 四溴双酚A二(2-羟乙基醚)187
7.2.7 二羟甲基丙酸187
7.2.8 三羟甲基乙烷187
7.2.9 1,4-二羧酸环己烷188
7.3 不饱和聚酯品种的进展188
7.3.1 苯乙烯低挥发性树脂189
7.3.2 泡沫聚酯树脂190
7.3.3 聚酯水泥191
8 阻燃树脂193
8.1 阻燃概述193
8.1.1 阻燃机理193
8.1.2 有机物的燃烧194
8.1.3 阻燃元素的引入195
8.1.4 氧化锑等阻燃添加剂的作用196
8.1.5 有机磷化合物的辅助阻燃196
8.2 阻燃树脂配方原则197
8.3 添加型阻燃树脂199
8.3.1 卤代添加剂199
8.3.2 含磷或含磷与卤素添加剂200
8.3.3 三水合氧化铝201
8.3.4 钼化合物201
8.4.1 含氯结构单元202
8.4 反应型阻燃树脂202
8.4.2 含溴结构单元204
8.5 可燃性测定方法205
8.5.1 氧指数测定——ASTM D 2863205
8.5.2 火焰传播速度测定207
8.5.3 其他测定方法210
9 乙烯基酯树脂211
9.1 树脂的合成212
9.2 分子结构对性能的影响215
9.3 不同品种的乙烯基酯树脂217
9.3.1 基本乙烯基酯树脂217
9.3.2 片状模塑料218
9.3.3 高温用环氧清漆乙烯基酯树脂218
9.3.5 辐射固化树脂219
9.3.4 阻燃树脂219
9.3.6 氨基甲酸乙酯乙烯基酯树脂220
9.3.7 橡胶改性乙烯基酯树脂220
9.4 树脂的固化221
9.5 交联单体223
9.6 主要性能224
9.6.1 各种乙烯基酯树脂性能对比224
9.6.2 黏度224
9.6.3 延伸率对层合材料性能的影响227
下篇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应用231
10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品种231
10.1 通用树脂232
10.2 胶衣树脂234
10.3 耐化学树脂236
10.3.1 耐化学树脂类型236
10.3.2 间苯型耐化学树脂238
10.3.3 双酚A型耐化学树脂239
10.3.4 乙烯基酯树脂240
10.4 阻燃树脂241
10.5 浇铸树脂243
10.5.1 纽扣树脂243
10.5.2 包胶树脂244
10.5.3 大型浇铸树脂244
10.6 柔性树脂246
10.7 透明板材树脂247
10.8 人造大理石和人造玛瑙树脂248
10.9 对模、模压、拉挤用树脂250
10.10 片状模塑料和团状模塑料用树脂252
10.11 发泡聚酯树脂253
10.12 低挥发树脂255
10.13 特殊用途树脂256
10.14 可接触食品级树脂257
10.14.1 不饱和聚酯树脂允许采用的主要原料258
10.14.2 满足树脂生产工艺性和制品应用性能所需用的各种添加剂及辅助材料259
10.14.3 检验要求260
11 增强材料、填料及其他添加材料261
11.1 玻璃纤维261
11.1.1 玻璃纤维对不饱和聚酯的增强效果261
11.1.2 玻璃纤维的制造方法262
11.1.3 玻璃纤维的成分与性能267
11.1.4 纤维直径和纱线细度268
11.1.5 玻璃纤维制品及代号268
11.1.6 玻璃纤维浸润剂270
11.1.7 玻璃纤维浸润剂用聚酯树脂乳液273
11.1.8 玻璃纤维的各种制品276
11.2.1 碳纤维279
11.2 其他纤维增强材料279
11.2.2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281
11.2.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281
11.2.4 PBO纤维282
11.2.5 其他增强用纤维283
11.3 填料283
11.3.1 碳酸钙285
11.3.2 黏土和硅酸盐289
11.3.3 阻燃填料290
11.3.4 轻质填料293
11.3.5 填料的表面处理293
11.4 颜料295
11.5.2 表面成型剂296
11.5 各种特性添加剂296
11.5.1 触变添加剂296
11.5.3 光稳定剂297
11.5.4 偶联剂297
11.6 夹芯材料300
11.6.1 轻质木材300
11.6.2 泡沫塑料301
11.6.3 蜂窝结构303
11.7 纳米技术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应用304
12 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的特性及设计计算307
12.1 聚酯树脂的纤维增强机理307
12.1.1 两种材料的性能对比307
12.1.2 对纤维与树脂基体的要求308
12.1.3 两种材料的界面309
12.1.4 不同浸润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311
12.2 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的特性312
12.2.1 力学性能312
12.2.2 热性能315
12.2.3 耐化学性316
12.2.4 耐久性318
12.2.5 玻璃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320
12.2.6 玻璃纤维分布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321
12.2.7 温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323
12.3 制品设计的原则325
12.3.1 材料选择325
12.3.2 工艺方法选择326
12.3.3 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31
12.4.1 单向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335
12.4 强度的近似计算335
12.4.2 平面双向垂直分布的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337
12.4.3 随机分布的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339
12.4.4 纤维增强聚酯材料的相对密度342
12.4.5 混合定律的近似性343
12.5 筒体结构的设计与计算344
12.5.1 合理确定复合材料的安全系数345
12.5.2 筒体结构的力学计算346
12.5.3 玻璃钢结构设计353
13 模具制造及脱模处理365
13.1 模具选择365
13.2 石膏模与木模366
13.2.1 石膏模具366
13.3 玻璃钢模具367
13.3.1 聚酯玻璃钢模具367
13.2.2 木模具367
13.3.2 环氧玻璃钢模具371
13.4 金属模具374
13.4.1 钢模具374
13.4.2 铝、铜、锌等合金模具381
13.5 脱模处理382
13.5.1 蜡型脱模剂383
13.5.2 聚乙烯醇脱模剂383
13.5.3 薄膜脱模剂384
13.5.4 表面孔隙密封剂384
13.5.5 有机硅烷脱模剂384
13.5.6 内脱模剂384
14 玻璃钢制品的成型方法385
14.1 接触成型388
14.1.1 模具准备和胶衣389
14.1.2 手糊铺层390
14.1.3 喷射铺层394
14.1.4 环境温度对树脂固化工艺的影响398
14.2 袋压成型400
14.2.1 真空袋压成型400
14.2.2 压力袋成型402
14.2.3 蒸压器(釜)成型402
14.2.4 袋压装置所用材料403
14.3 注塑成型403
14.3.1 树脂注塑成型403
14.3.2 模塑料注塑成型405
14.3.3 真空注塑成型405
14.4 模压成型407
14.4.1 冷压成型407
14.4.2 热压成型409
14.5 纤维缠绕成型413
14.6 离心成型418
14.7 连续制板成型419
14.8 连续拉挤成型421
14.9 夹芯结构成型422
14.10 拉挤-缠绕复合成型424
14.11 制品的后加工、连接、维护及修理424
14.11.1 脱模后的加工修整424
14.11.2 制品成型中的缺陷及克服办法425
14.11.3 制品的连接430
14.11.4 制品使用中的维护432
14.11.5 制品损伤的修理432
15.1 主要性能要求436
15.1.1 外观436
15 人造大理石与人造玛瑙436
15.1.2 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437
15.1.3 耐久性437
15.2 主要原材料选择438
15.2.1 不饱和聚酯树脂438
15.2.2 填料439
15.3 制品设计原则441
15.4 制造工艺442
15.4.1 模具准备442
15.4.2 胶衣被覆442
15.4.3 基体浇铸443
15.4.4 制品的后固化445
15.5 裂纹与缺陷的防止446
16 片状模塑料和团状模塑料449
16.1.2 SMC与BMC组分450
16.1.1 通用模塑料所用聚酯组分450
16.1 组分与性能450
16.1.3 制品力学性能451
16.1.4 蠕变及疲劳性能452
16.1.5 耐水及耐溶剂侵蚀性454
16.1.6 耐热性455
16.1.7 电性能456
16.1.8 热膨胀与尺寸稳定性456
16.1.9 导电的SMC与导电的BMC457
16.2 对树脂的要求457
16.2.1 树脂配方及合成工艺特点458
16.2.2 模塑料的稠化性能458
16.2.3 严格控制树脂中的含水量459
16.2.4 分子量要求459
16.2.5 苯乙烯的用量460
16.2.6 制品韧性461
16.2.7 润滑剂和内脱模剂的使用462
16.3 增稠作用464
16.4 收缩率控制469
16.4.1 收缩率控制机理470
16.4.2 防收缩剂品种472
16.5 填料的选择与处理473
16.5.1 填料的选择474
16.5.2 填料的表面处理474
16.5.3 填料加入量475
16.5.4 填料的规格与性能测定476
16.5.5 填料对制品外观的影响478
16.5.6 填料对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478
16.6.1 玻璃纤维的选择480
16.6.2 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480
16.6 玻璃纤维的选择与处理480
16.6.3 不同规格的玻璃纤维对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481
16.6.4 工艺控制与质量检验483
16.7 模塑料的制造工艺485
16.7.1 BMC制造工艺485
16.7.2 SMC制造工艺487
16.7.3 TMC制造工艺490
16.8 模塑料技术的新进展491
16.8.1 低压模塑料492
16.8.2 定向纤维SMC(XMC)493
1 6.8.3 高强度SMC493
16.8.4 其他特种SMC和特种BMC496
17 树脂的现场施工497
17.1 在钢结构上的应用497
17.1.2 树脂与纤维铺层498
17.1.1 准备工作498
17.2 在混凝土结构上的应用499
17.2.1 裂缝修补499
17.2.2 混凝土表面处理500
17.2.3 树脂与纤维铺层501
17.3 在木结构上的应用501
17.3.1 准备工作502
17.3.2 树脂与纤维铺层502
17.4 管线的修理502
17.4.1 准备工作502
17.4.2 树脂和纤维被覆503
17.5 槽罐的现场制造503
17.6 玻璃钢建筑504
18 生产与操作安全508
18.2.1 树脂贮存中的安全509
18.1 引发剂与促进剂的操作警戒509
18.2 树脂贮存与使用中的安全509
18.2.2 车间安全510
18.2.3 对苯乙烯挥发气体的防护511
18.2.4 皮肤刺激511
18.3 使用其他材料中的安全512
19 测试标准513
19.1 一般标准513
19.2 不饱和聚酯树脂测试标准514
19.2.1 密度与相对密度514
19.2.2 凝胶时间514
19.2.3 硬度514
19.2.4 收缩514
19.2.5 黏度514
19.2.12 折射率515
19.2.11 有机过氧化物515
19.2.10 活性515
19.2.13 热变形温度(HDT)515
19.2.7 颜色515
19.2.9 羟基含量515
19.2.8 酸值515
19.2.6 固含量及不溶分含量515
19.2.14 热稳定性516
19.2.15 耐化学性516
19.2.16 吸水性516
19.2.17 可燃性516
19.2.25 体积电阻率与表面电阻517
19.2.24 介电常数与功率因数517
19.2.23 电气强度517
19.2.22 扭转517
19.2.21 冲击强度517
19.2.19 压缩强度与压缩模量517
19.2.18 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517
19.2.20 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517
19.2.26 耐电弧性518
19.2.27 接触食品卫生标准518
19.3 纤维增强塑料测试标准518
19.3.1 相对密度518
1 9.3.2 硬度518
19.3.3 收缩518
19.3.4 耐化学性518
19.3.5 耐水性518
19.3.6 热膨胀系数518
19.3.11 发烟性519
19.3.13 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519
19.3.12 玻璃钢燃烧失重519
19.3.8 比热容519
19.3.10 可燃性519
19.3.9 透光率519
19.3.7 热导率519
19.3.14 压缩强度与压缩模量520
19.3.15 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520
19.3.16 剪切强度520
19.3.17 层间剪切强度(ILSS)521
19.3.18 冲击强度521
19.3.19 模压件可见疵点521
19.3.20 不纯物521
19.3.21 耐老化521
热门推荐
- 1147665.html
- 175434.html
- 1478904.html
- 1959937.html
- 1576553.html
- 953233.html
- 392691.html
- 15236.html
- 1447910.html
- 1308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4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69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3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5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2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46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0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9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