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承启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医学承启集
  • 方药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0134830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学科: 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承启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理论探讨1

从团结中西医与中医进修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谈到中医学术系统问题(1953年)1

试讨论“中医治疗体系”中的几点基本认识(1955年)6

关于学习《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几点基本概念(1955年)16

试论祖国医学中“神”的基本涵义及其在临床运用上的一般规律(1960年)26

论中医学的整体观(1976年)32

谈中医学中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中的具体运用(1976年)43

谈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及其在辨证论治中的具体运用(1978年)71

介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1979年)98

谈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影响(1980年)115

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物质基础(1984年)133

论中医学对急性传染病的一般认识——兼评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1984年)146

论《伤寒论》中的辨病辨证及其相互关系问题(1986年)192

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一点经验和体会(1959年)200

临床研究200

谈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及其在临床运用中的步骤和方法(1977年)203

中医临床治疗八法整理研究(1980年)208

谈我对肝炎的认识及临床诊断治疗经验(1981年)227

谈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一般认识和我在临床上对本病诊断治疗中的一点粗浅体会229

(1981年)229

论辨证论治的步骤和方法问题(1984年)234

治疗肝病系列经验方六首(1990年)242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治经验研究(1990年)248

医案医话291

迁延性慢性肝炎的诊治(1977年)291

关于“上工治未病”(1980年)294

“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释(1980年)297

治病必求于本(1980年)298

哮喘病案分析(1981年)301

养阴经验介绍(1981年)303

谈辨证论治中的时间定位诊断问题(1981年)310

治早泄、阳萎要慎用壮阳药(1981年)312

关于掌握分寸问题(1981年)314

谈“神”(1981年)315

浅谈“象”和“脏象”(1981年)317

谈我对升麻的认识及临床运用经验(1981年)319

评“肾无泻法”(1981年)322

辨治“瘀血”的经验(1981年)323

略谈对《难经》阴阳脉的理解和运用(1981年)327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1982年)329

谈脾胃阴虚(1982年)331

谈“虚而相并”(1982年)333

尿血、血淋治验(1982年)335

辨证论治七步法的临床运用——重症肌无力治验(1982年)337

辨治出血证的经验(1982年)340

谈弦脉(1983年)344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1983年)345

治疗迁延性慢性肝炎的经验(1983年)349

谈《内经》“尺”字的涵义及其临床运用(1984年)352

“候之所始,道之所生”——谈中医学理论产生的物质基础(1988年)354

商榷文字·杂文356

读“与张简斋先生论阴阳”一文后之商榷(1945年)356

我对“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认识(1955年)358

用砒治疗哮喘的我见(1956年)362

再谈“砒对支气管哮喘之特殊疗效”问题(1957年)363

反对抛开中医理论进行中医研究工作(1957年)365

评五行学说及其对中医学正反两方面的影响(1976年)368

回首学医四十年(1981年)382

以提高疗效为中心,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工作(1984年)388

对中医改革工作的几点意见(1984年)390

关于中医现代化问题——与印会河先生商榷(1985年)395

谈中医研究工作中的传统方法研究问题(1988年)398

谈中医药的科技优势及主攻方向——为《中医药科技优势论证会》所作的书面发言提纲(1989年)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