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众传播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大众传播学
  • 徐耀魁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213562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众传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什么是传播学1

第二节 传播的种类及特点4

大众传播的特点4

人际传播的特点7

第三节 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缺点10

大众传播的长处10

大众传播的缺点12

人际传播的好处13

第四节 学习大众传播学的目的和方法14

学习的目的14

学习的方法18

第二章 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20

第一节 传播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0

社会发展的需要20

科技发展的结果22

多学科交叉的产物23

第二节 传播学的奠基人25

拉斯韦尔25

拉扎斯菲尔德26

卢因27

霍夫兰28

施拉姆29

第三节 大众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30

第四节 大众传播学与其他边缘学科的关系34

第三章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37

第一节 美国学者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论述37

第二节 苏联学者怎样看待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40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四种社会功能43

报道和评述新闻时事43

反映社会舆论44

传播文化知识45

提供娱乐产品和社会服务46

第四节 大众传播的正功能与负功能48

第四章 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52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52

关于传播过程的理论52

关于传播效力的理论54

关于受众的理论58

几点结论61

第二节 大众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63

社会调查法64

内容分析法66

实验法67

历史比较法68

第三节 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70

欧洲批判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70

两个学派的分歧所在74

我们怎样看待传播学中的两大派76

第五章 传播者80

第一节 传播者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81

搜集、制作和传递信息82

过滤与把关82

控制与制约84

第二节 传播者的素质问题86

第三节 传播者的职业道德91

第四节 传播体制93

《报刊的四种理论》简介94

四种类型大众传播体制100

第六章 信息——传播的基本内容105

第一节信息的含义和特性105

关于信息的定义106

信息的特性107

第二节信息的种类109

第三节 新闻信息111

新闻信息的特点111

如何增加新闻信息量116

第四节 大众传播的主要内容119

新闻性信息119

评论性信息120

舆论性信息121

宣传性信息123

知识性信息124

娱乐性信息126

服务性信息127

第五节 信息的采集、制作与传递130

信息的采集130

信息的加工制作132

信息的传送133

第七章 传播渠道——媒介135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产生和发展135

口头传播阶段136

手抄传播阶段137

印刷传播阶段138

电子传播阶段139

第二节 大众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142

报纸的特点142

广播的特点145

电视的特点147

第三节 扬长避短,相互配合149

电视能取代其他媒介吗149

扬长避短 互相配合154

电视现场直播的好处157

第四节 麦克卢汉学说简介161

第八章 传播对象——受众166

第一节 受众在构成上的特点166

第二节 影响受众的因素169

社会因素169

心理因素170

第三节 受众的选择心理和逆反心理173

选择心理173

逆反心理176

第四节 受众的兴趣和需要180

使用传播媒介的目的180

如何满足受众的不同需要185

第五节 大众传播的反馈187

反馈的概念187

反馈的特点190

第六节 受众调查192

第九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199

第一节 大众传播怎样产生效果199

大众传播对个人的影响200

大众传播与群体203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205

第二节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208

第三节 提高传播效果的途径213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和制约219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目的219

第二节 制约大众传播的因素223

政府对传播活动的控制224

媒介所有者的控制226

广告商的影响228

信息源对大众传播的制约229

受众对传播活动的影响230

行业组织的制约231

第三节 控制的方法和效果232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236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关系236

公共关系的定义236

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238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特征241

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活动241

公共关系处理全方位立体关系242

公共关系运用各种传播媒介243

公共关系着眼于长期的目标245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职能246

提供咨询 决策参谋247

对外联络 开展社交247

传递信息 宣传产品248

搜集信息 提供情报249

搞好公共关系的条件251

第四节 公共关系与传播媒介253

传播媒介的选择253

传播媒介的利用255

第五节 创建社会主义的新型公共关系260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公共关系260

经济体制改革为开展公共关系奠定了基础262

社会主义公共关系的特点263

第十二章 国际传播266

第一节 国际传播的现状266

对外出版书报杂志267

对外广播268

五大通讯社272

第二节 问题与争论276

国际传播中的不平等现象276

自由与责任之争280

第三节关于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问题283

进展情况284

未来展望288

结束语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291

历史的回顾291

与传统新闻学相结合293

创建完整的传播理论系统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