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发伤救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连阳,白祥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3640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541页
- 主题词:创伤外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多发伤救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多发伤概论1
第一节 多发伤概念1
一、多发伤定义1
二、多发伤进展3
第二节 多发伤诊断5
一、院外伤情评估5
二、院内伤情评估7
第三节 多发伤救治9
一、多发伤临床特点9
二、区域性分级创伤急救网络10
三、多发伤院内整体化救治11
第2章 多发伤流行病学13
第一节 多发伤流行病学特征13
一、多发伤流行病学共同特点13
二、损伤部位流行病学特点14
第二节 常见多发伤流行病学14
一、交通事故致多发伤流行病学14
二、坠落致多发伤流行病学23
第3章 多发伤致伤机制25
第一节 钝性多发伤致伤机制25
一、交通伤25
二、坠落伤27
三、冲击伤28
四、挤压伤29
五、故意伤害30
第二节 穿透性多发伤致伤机制30
一、火器伤30
二、砍刺伤32
第4章 多发伤病理生理34
第一节 多发伤病理生理概论34
一、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34
二、多发伤病理生理变化特点36
第二节 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8
一、SIRS定义及病理分期38
二、SIRS与脓毒症关系39
三、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40
第三节 多发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42
一、多发伤后心功能障碍43
二、多发伤后呼吸功能障碍44
三、多发伤后急性肾功能障碍45
四、多发伤后肝功能障碍47
五、多发伤后胃肠功能障碍47
第5章 多发伤严重度评估51
第一节 医院前创伤严重度评分方法51
一、创伤指数(trauma index,TI)51
二、类选对照表(triage checklist)52
三、医院前指数(prehospital index,PHI)52
四、CRAMS法(五功能评分法)53
五、创伤计分(trauma score,TS)53
六、改良创伤计分法(revised trauma score,RTS)54
七、现场分拣决定分类表(field triage decision scheme)54
第二节 医院内创伤严重度评分法56
一、医院内创伤评分的演进56
二、简明损伤定级标准-200558
三、多发伤严重度评价方法62
第三节 创伤救治结局分析方法63
一、解剖要点评分法63
二、创伤评分与损伤严重度分析64
三、创伤严重度特征综合评分64
第6章 多发伤螺旋CT检查66
第一节 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66
一、检查步骤和模式66
二、螺旋CT诊断原则与后处理技术70
第二节 多层螺旋CT和双源CT临床应用75
一、多发伤伤情评估中螺旋CT临床意义75
二、螺旋CT检查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76
第三节 多发伤的螺旋CT检查78
一、颅脑损伤螺旋CT检查78
二、胸部损伤螺旋CT检查83
三、腹部损伤螺旋CT检查88
四、骨关节损伤螺旋CT检查94
第7章 多发伤病历书写及诊断规范100
第一节 多发伤病历书写100
一、病史采集100
二、体格检查101
三、手术记录103
第二节 多发伤诊断规范104
一、损伤诊断105
二、损伤并发症诊断108
三、并存疾病诊断108
第8章 严重创伤后低体温及其防治110
第一节 严重创伤后低体温机制110
一、严重创伤后低体温发生110
二、严重创伤后低体温分级及分类111
三、低体温对机体影响111
第二节 严重创伤后低体温诊断112
一、体温测量112
二、低体温临床表现和诊断113
第三节 严重创伤后低体温防治113
一、严重创伤后低体温预防113
二、严重创伤后低体温治疗114
第9章 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及其防治116
第一节 正常凝血过程116
一、凝血级联反应116
二、细胞-基础模式的凝血过程117
三、抗凝血功能118
第二节 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机制119
一、组织损伤119
二、休克120
三、失血120
四、液体复苏及输血120
五、低体温、酸中毒121
六、创伤患者并存疾病情况122
第三节 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诊断124
一、临床表现124
二、常规临床检验124
三、血栓弹性描记图125
第四节 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防治127
一、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预防127
二、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治疗127
第10章 严重创伤后酸中毒及其救治131
第一节 严重创伤后酸中毒发生机制131
一、代谢性酸中毒131
二、呼吸性酸中毒133
第二节 严重创伤后酸中毒诊断133
一、严重创伤后酸中毒临床表现133
二、严重创伤后酸中毒诊断及监测134
第三节 严重创伤后酸中毒防治136
一、严重创伤后酸中毒预防136
二、严重创伤后酸中毒治疗136
第11章 多发伤院前救治139
第一节 多发伤院前救治组织与管理139
一、院前急救组织形式140
二、院前急救网络141
三、院前急救指挥调度142
四、院前急救监护转运142
第二节 多发伤院前伤情评估142
一、多发伤院前伤情严重程度评估方法143
二、多发伤院前伤情评估原则144
三、现场检伤分类决策程序145
第三节 多发伤院前处理147
一、院前急救与预后147
二、现场救治或转运选择147
三、院前急救处理148
第12章 多发伤院间转运157
第一节 多发伤患者院间转运实施157
一、转运计划制定157
二、院间转运风险评估158
三、患者转运前准备158
四、转运方式选择159
五、转运所需器材、设备和药物准备161
六、随行医护人员161
七、转运过程中监护和治疗162
八、转运医院间信息交流163
九、相关法律问题及手续完善163
第二节 批量多发伤伤员院间转运164
一、转运方案制定164
二、伤情评估及分检164
三、患者准备164
四、转运所需器材、设备和药物准备165
五、医疗护送人员配备165
第13章 多发伤院内救治167
第一节 多发伤院内救治平台167
一、多发伤院内救治对急诊外科要求168
二、多发伤院内救治对创伤外科要求169
三、多发伤院内救治对麻醉科手术室要求170
四、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中对ICU要求171
五、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中对辅助科室要求173
六、基层医院多发伤院内救治平台174
第二节 多发伤院内救治基本原则175
一、时效性原则175
二、整体性原则176
三、合理复苏原则177
四、损害控制策略原则179
第三节 多发伤院内救治实施179
一、处理危及生命情况179
二、优先权分配181
三、救治程序182
第四节 多发伤院内救治中处理顺序183
一、颅脑伤为主多发伤处理顺序183
二、胸部伤为主多发伤处理顺序183
三、腹部伤为主多发伤处理顺序184
四、脊柱、四肢伤为主多发伤处理顺序184
五、软组织伤为主多发伤处理顺序184
六、急诊科手术185
第14章 多发伤救治技术189
第一节 创伤复苏急救技术189
一、气道控制技术189
二、呼吸支持技术192
三、循环支持技术195
第二节 血管切开、插管及有创监测技术196
一、静脉切开、插管及有创监测技术196
二、动脉穿刺、插管及有创血压监测技术201
第三节 体腔穿刺、引流术203
一、胸腔穿刺术203
二、胸腔闭式引流术204
三、心包穿刺术205
四、腹腔穿刺术206
五、腹腔灌洗术206
第四节 血管造影及放射介入技术207
一、血管造影术207
二、放射介入术209
第五节 内镜技术210
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210
二、胸腔镜术211
三、腹腔镜术211
四、关节镜术213
第六节 负压封闭引流术215
一、负压封闭引流术适应证及禁忌证215
二、负压封闭引流术方法215
第15章 多发伤病人营养支持217
第一节 多发伤后代谢变化217
一、应激反应217
二、营养物质代谢变化218
三、能量代谢改变220
第二节 多发伤病人营养治疗策略220
一、营养治疗概论220
二、多发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229
三、多发伤病人肠外营养支持233
第16章 多发伤救治中重症监护240
第一节 多发伤救治中循环监测240
一、一般监测240
二、特殊监测240
三、严重多发伤循环监测选择244
第二节 多发伤救治中呼吸监测245
一、呼吸监测245
二、严重多发伤后ARDS救治247
第三节 多发伤救治中肾功能监测及支持248
一、监测指标248
二、严重创伤后肾功能不全防治250
第四节 多发伤救治中凝血功能监测251
一、常规实验室监测251
二、血栓弹力图251
三、Sonoclot凝血功能监测252
第五节 多发伤救治中肝功能监测252
一、肝功能血清监测252
二、肝血流监测253
三、肝功能评估253
第六节 免疫功能监测及调理治疗254
一、非特异性免疫功能254
二、细胞免疫功能监测254
三、体液免疫测定255
四、严重多发伤后免疫调理治疗255
第17章 多发伤救治中损害控制257
第一节 严重创伤损害控制基本概念257
一、严重创伤损害控制定义257
二、严重创伤损害控制适应证258
第二节 多发伤院外救治中损害控制258
一、多发伤院外救治策略258
二、院外气道处置259
三、院外呼吸循环功能维持261
四、院外救治中骨折固定262
五、院外救治中镇痛263
第三节 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中损害控制263
一、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损害控制策略263
二、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损害控制方法268
第18章 颅脑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277
第一节 神经外科与损害控制277
第二节 颅脑损伤发病率和病因学278
第三节 合并颅脑损伤多发伤病人评估与紧急处理280
一、急诊室评估与紧急处理280
二、初期的稳定与损害控制281
第四节 合并颅脑损伤多发伤救治289
一、颅脑损伤合并脊柱脊髓损伤289
二、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290
三、颅脑损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291
四、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291
第五节 颅脑损伤损害控制外科治疗292
一、损害控制神经外科概念293
二、优先进行评估和治疗293
三、损害控制神经外科手术技巧295
四、神经损伤重症监护与损害控制297
五、损害控制神经外科效果299
六、非神经外科医师参与损害控制神经外科诊治299
七、损害控制神经外科培训300
第19章 胸部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304
第一节 胸部损伤概述304
一、胸部损伤病理生理变化305
二、胸部损伤诊断原则305
三、胸部损伤救治原则308
第二节 常见胸部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311
一、肋骨骨折311
二、胸骨骨折313
三、创伤性气胸313
四、创伤性血胸315
五、创伤性窒息317
六、肺损伤317
七、气管、支气管损伤320
八、创伤性膈肌破裂323
九、胸腹联合伤324
十、心脏损伤325
第20章 腹部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329
第一节 腹部损伤损害控制外科历史329
一、严重肝损伤救治策略发展329
二、腹部损伤救治损害控制策略发展331
三、严重腹部损伤后病理生理改变331
第二节 腹部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手术333
一、腹部损伤实施损害控制性手术适应证333
二、损害控制性手术步骤334
三、损害控制手术术后并发症防治340
第21章 严重骨关节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343
第一节 损害控制骨科概述343
一、损害控制骨科发展343
二、损害控制骨科应用指征344
三、损害控制骨科手术技术346
第二节 损害控制骨科应用349
一、骨盆骨折损害控制策略349
二、股骨骨折损害控制策略352
三、胫腓骨骨折损害控制策略353
四、合并脑外伤骨折损害控制策略354
五、合并胸部损伤骨折中损害控制策略355
六、儿童骨折中损害控制策略355
七、老年人骨折损害控制策略356
第22章 严重脊柱脊髓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361
第一节 脊柱、脊髓损伤概述361
一、脊柱的解剖与生理功能361
二、脊髓的解剖与生理功能363
三、脊柱脊髓损害机制365
四、脊柱脊髓损伤病理特点367
五、脊柱骨折分类369
第二节 脊柱脊髓损伤诊断374
一、脊柱脊髓损伤临床表现374
二、脊髓损伤检查375
三、脊柱的影像学检查380
第三节 脊柱脊髓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382
一、伴有脊柱损伤多发伤急救382
二、脊柱骨折外科稳定原则385
三、多发伤患者脊柱脊髓损伤救治中损害控制387
四、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预防391
五、脊髓损伤患者康复392
第四节 常见脊柱脊髓损伤救治393
一、颈椎骨折脱位救治393
二、胸椎骨折救治 400
三、腰椎骨折救治 400
四、骶尾部损伤救治 401
第23章 休克复苏损害控制404
第一节 限制性液体复苏 404
一、限制性液体复苏概论 404
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 406
第二节 稀释性凝血病 408
一、稀释性凝血病概论 408
二、稀释性凝血病防治409
第24章 批量伤员救治中损害控制414
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医学救援特点 414
一、地震医学救援特点 414
二、矿难医学救援特点 416
三、水灾医学救援特点 417
四、海难医学救援特点 418
第二节 批量伤员救治中损害控制策略 418
一、检伤分类 418
二、分级救治 421
三、批量伤员救治中单个伤员损害控制 427
第25章 严重感染救治中损害控制430
第一节 多发伤后感染发生机制 431
一、免疫功能紊乱 431
二、肠屏障功能损害 434
三、医源性感染机制 435
四、伤口感染机制 436
第二节 多发伤感染常见病原菌 437
一、多发伤感染微生物致病机制 437
二、常见病原菌 438
三、常见病原菌变迁 440
四、常见病原菌实验室鉴定 441
第三节 多发伤感染特点及防治 442
一、多发伤患者感染特点 443
二、细菌耐药现状 444
三、及早确定病原 445
四、经验性用药 446
五、选择适当用药途径、剂量和疗程 446
六、联合应用抗菌药物 447
七、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447
八、多发伤感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448
第四节 严重腹腔感染损害控制 449
一、严重腹腔感染时手术创伤损害控制 450
二、严重腹腔感染合并腹腔大出血损害控制453
第26章 择期外科手术中损害控制456
第一节 手术创伤损害控制457
一、肝胆手术中损害控制 458
二、胃肠手术损害控制462
三、乳房手术损害控制 465
第二节 择期手术过程中大出血损害控制 467
一、择期手术过程中常见大出血原因 467
二、实施损害控制时机 468
三、损害控制方式 469
附录A AIS-2005、ICD-10与器官损伤定级(OIS) 473
附录B 多发伤病历与诊断专家共识意见 487
附录C 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绿色通道工作手册490
热门推荐
- 552884.html
- 793962.html
- 839777.html
- 2785724.html
- 2071775.html
- 2427496.html
- 2675831.html
- 510143.html
- 1825790.html
- 451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7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40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5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54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78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5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41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