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放射卫生学 第1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放射卫生学 第1版
  • 李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45261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放射卫生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放射卫生学 第1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学科性质与学科任务1

二、学科主要内容1

三、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和定位3

第一章 电离辐射的来源4

第一节 天然辐射源4

一、宇宙射线4

二、地球辐射6

三、氡及其短寿命子体10

四、天然辐射所致成人平均年有效剂量13

五、增加的天然辐射14

第二节 人工辐射源14

一、核爆炸14

二、核能生产15

三、医疗照射15

四、民用消费品15

五、小结16

第三节 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动态16

一、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动态16

二、放射性物质在水体中的动态18

三、放射性物质在土壤中的动态20

第二章 放射防护标准24

第一节 放射防护标准的发展简史24

一、国际放射防护标准的演变24

二、我国放射防护标准的发展26

第二节 放射防护的目的和基本原则27

一、放射防护的目的27

二、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28

三、放射防护的主要内容29

第三节 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标准29

一、行为准则30

二、辐射实践的豁免准则及豁免水平32

三、剂量限值33

第四节 与放射卫生有关的其他条例、规定和标准38

一、基本标准与专项标准38

二、医用辐射防护通用基础标准38

三、其他有关的标准和次级卫生防护标准38

四、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39

第三章 外照射防护基础40

第一节 外照射危害和密封源的泄漏检验40

一、外照射的危害40

二、密封源的泄漏检验40

第二节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41

一、时间防护——缩短受照时间41

二、距离防护——增大与源的距离42

三、屏蔽防护——设置防护屏障42

第三节 β射线的防护43

一、β射线的防护特点43

二、β点源的剂量估算43

三、β射线表面污染的外照射剂量43

四、轫致辐射的屏蔽防护45

五、β射线的屏蔽防护45

第四节 γ射线的防护47

一、介质对γ射线的减弱作用47

二、点状源的γ剂量估算47

三、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48

四、γ射线的屏蔽防护49

第五节 X射线的防护53

一、X射线的产生53

二、X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54

三、X射线的屏蔽防护54

第六节 中子的防护57

一、介质对中子的减弱作用57

二、中子的剂量估算58

三、中子的屏蔽防护59

第四章 非密封源的内照射防护基础62

第一节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62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63

第三节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要求64

一、工作场所的分级64

二、建筑与设施的防护要求64

三、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布局65

四、非密封源包容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65

第四节 个人卫生防护66

一、个人防护用品66

二、个人卫生防护措施66

三、药物防治67

四、安全操作规则67

五、事故的防止和处理68

第五节 放射性表面污染的去除68

一、表面污染的方式69

二、表面去污的原理69

三、常用的去污剂69

四、各种表面的去污72

五、去污的评价指标73

六、影响去污效果因素73

第六节 放射性“三废”处理74

一、放射性“三废”的来源和特点74

二、放射性“三废”的处理原则和评价指标75

三、放射性废水(废液)的处理75

四、放射性废气的处理76

五、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76

第五章 医用X射线诊断中的防护78

第一节 医用X射线诊断装置78

一、医用X射线诊断装置78

二、医用放射源诊断装置的进展81

第二节 对患者防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81

一、施行X射线诊断检查的正当化82

二、辐射安全防护的最优化83

三、约束受检者的受照剂量83

第三节 医疗机构承担的防护职责84

一、X射线机房的防护85

二、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技术要求86

三、辅助防护89

第四节 X射线诊断检查致患者的有效剂量90

一、X射线诊断检查致患者的有效剂量90

二、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估算90

第五节 诊断检查中对患者的防护91

一、患者受检时的剂量限值91

二、医生的职责91

三、X射线检查的防护操作92

四、减少患者受照剂量的基本措施92

第六节 诊断检查中的质量保证97

一、质量保证的基本条件97

二、质量保证的体系建立97

三、质量保证工作流程98

第七节 介入放射学的安全与防护99

一、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的重要性99

二、介入放射学的剂量估算方法101

三、防护措施102

第八节 骨科复位中的放射防护104

一、X射线下骨科复位的特点104

二、受照剂量与影响因素104

三、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影响106

四、骨科复位的防护原则106

第六章 放射治疗的防护108

第一节 医用放射治疗装置108

一、近距离治疗用的密封源108

二、远距离治疗用的密封源110

三、医用放射治疗装置111

四、靶区以外的正常组织或器官的受照剂量116

第二节 对患者防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16

一、放射治疗正当化117

二、放射治疗最优化117

三、合适的处方剂量117

第三节 对患者的防护118

一、远距离治疗机及辅助设备应满足的防护要求118

二、近距离治疗中的防护问题120

三、医生须熟识治疗性预期危险121

四、靶区以外器官的屏蔽122

第四节 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122

一、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的概念122

二、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必要性122

三、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内容123

第七章 临床核医学的放射卫生防护126

第一节 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26

第二节 医院应承担的防护职责127

一、建立符合放射防护要求的核医学工作场所127

二、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129

三、加强人员的培训及管理130

四、制定核医学质量保证计划,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130

第三节 核医学诊断中对患者的防护131

一、严格掌握检查的适应证及操作程序131

二、诊断用场所的布局应有助于工作程序137

三、对陪同人员的防护137

四、减少患者体内的辐射吸收剂量138

五、对特殊人群的防护138

第四节 核医学治疗中对患者的防护139

一、确定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的原则139

二、治疗性放射性药物的选用140

三、核医学治疗中患者的防护原则140

四、核医学治疗中患者的防护要求141

五、治疗给药失误的应急处理原则141

第八章 放射卫生医学监督143

第一节 从业条件与培训143

一、放射工作人员的从业条件143

二、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143

第二节 个人剂量监测管理144

第三节 职业健康管理144

一、就业前的健康检查144

二、就业后的定期健康检查146

三、脱离放射工作时的健康检查和其后随访146

四、对健康检查结果的处理147

第四节 异常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147

一、应急照射剂量的控制值147

二、异常受照人员医学处理的一般原则148

三、异常受照人员的医学观察149

第五节 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和健康评价149

一、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149

二、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评价150

第九章 放射防护监测151

第一节 电离辐射测量的基本方法151

一、辐射测量仪151

二、放射性测量155

第二节 个人剂量监测160

一、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161

二、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163

第三节 工作场所辐射监测164

一、工作场所的外照射监测164

二、表面污染的监测166

第四节 环境辐射监测167

一、空气污染的监测167

二、水源污染的监测168

三、粮食、蔬菜污染的监测169

第十章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171

第一节 概述171

一、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的原因171

二、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的类型172

三、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的分级172

第二节 核辐射事故的特点174

一、事件突发,地点难以预计175

二、事件大小、影响范围及后果有很大差异175

三、事件发展迅速,全过程呈阶段性175

四、可有多种照射来源和途径176

五、可造成明显的社会心理影响与后果177

六、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性强、投入力量大、持续时间长177

第三节 我国核应急准备177

一、国家核应急工作方针177

二、核事故应急工作原则178

三、应急防护行动的干预水平和行动水平178

四、核事故和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组织181

第四节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时对人员的主要防护措施182

一、隐蔽182

二、服用稳定性碘183

三、撤离和搬迁183

四、个人防护措施184

五、控制道路184

六、人员洗消与地区除污染184

第五节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的医学应急响应185

一、医学应急的基本任务185

二、医学应急的主要内容185

三、我国核事故医疗救治体系185

附录一 常用放射性核素表189

附录二 参考人的一些特征199

附录三 几种材料的射线的半减弱层(时)200

附录四 宽束γ射线在不同的减弱倍数K时的铅、铁、混凝土、水的厚度201

中英文对照表2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