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垃圾处理工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城市垃圾处理工程
  • 李国建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0925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城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垃圾处理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第一节 固体废物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 城市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共性1

第三节 固体废物的分类2

一、生活废弃物2

二、产业废弃物2

三、危险废弃物3

第四节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4

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途径4

二、固体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6

第二章 城市垃圾处理总论9

第一节 城市垃圾特征9

一、定义9

二、成分及产量影响因素9

三、发达国家生活垃圾产量11

四、亚洲部分城市生活垃圾产量12

五、国内部分城市生活垃圾产量13

第二节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16

一、国外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和发展17

二、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18

三、垃圾处理、处置方式比较19

四、城市垃圾处理原则23

第三节 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26

一、环境保护现状和国际社会的作用26

二、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展望27

第三章 城市垃圾收集与运输37

第一节 收运概述37

第二节 收运量的分析38

一、生活垃圾产出量的计算38

二、生活垃圾产量的预测40

第三节 收集方式与设施50

一、垃圾收集袋装化日益普及50

二、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的分类50

三、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51

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的发展趋势56

五、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59

六、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设置62

第四节 运输设备68

一、自卸式垃圾车68

二、自装卸式垃圾车69

三、压缩式垃圾车74

四、车箱可卸式垃圾车76

五、摆臂式垃圾车78

六、其他型式的垃圾车79

第五节 收运系统规划的编制83

一、规划的目的和意义83

二、规划的范围84

三、现状的调查和预测84

四、设施选址85

五、工艺方案86

六、环境评价88

七、投资及运营费估算89

八、规划的评审90

第六节 收运系统的发展及其未来91

一、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划编制原则91

二、建立垃圾收运系统的评价体系93

三、建立垃圾收运系统的管理模式93

四、垃圾收运系统发展的选择性95

五、垃圾收运系统发展的阶段性95

六、垃圾收运系统的未来96

第四章 城市垃圾的转运98

第一节 概述98

第二节 垃圾中转运输的类型99

一、上海市生活垃圾水陆联运系统现状99

二、上海市生活垃圾水陆联运系统发展趋向100

第三节 中转站工艺及设备101

一、直接转运式中转站101

二、推入装箱式中转站104

三、压实装箱式中转站114

第四节 各种型式的生活垃圾中转站的适用性综述120

一、直接转运式生活垃圾中转站120

二、推入装箱式生活垃圾中转站120

三、压实装箱式生活垃圾中转站121

四、各种型式中转站的综合评价122

第五节 中转站的选址123

第六节 中转站设计概要125

一、中转站的规模125

二、中转站的环保措施127

三、监控系统及其他133

四、中转站配套的大型垃圾运输车134

五、中转站的绿化141

六、中转站的建筑和环境141

第五章 城市垃圾的预处理143

第一节 预处理技术的应用143

一、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前的预处理143

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前的预处理145

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前的预处理146

四、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147

五、RDF生产工艺148

第二节 生活垃圾的输送技术与设备150

一、带式输送机150

二、螺旋输送机154

三、气力输送机157

第三节 生活垃圾的破碎162

一、概述162

二、剪断破碎164

三、冲击破碎165

四、低温破碎167

第四节 分选技术与设备169

一、筛分169

二、磁力分选186

三、风力分选191

四、涡流分选194

第六章 城市垃圾的化学处理197

第一节 高温氧化处理—焚烧处理197

一、焚烧原理197

二、焚烧工艺202

三、焚烧设备系统214

四、焚烧工艺计算229

五、焚烧排放物控制235

六、焚烧技术的发展242

第二节 化学分解处理244

一、水解法244

二、碱化处理246

第七章 城市垃圾的生物处理248

第一节 生物处理的意义与依据248

第二节 生物处理的分类248

第三节 堆肥处理249

一、堆肥处理原理249

二、堆肥处理工艺252

三、堆肥处理设备系统258

四、堆肥工艺参数控制262

五、堆肥过程的热量衡算与物料衡算275

六、堆肥腐熟度的讨论278

七、高温好氧处理281

第四节 厌氧发酵284

一、厌氧发酵原理285

二、厌氧发酵工艺286

三、厌氧发酵的工艺参数及控制288

四、厌氧发酵的计算295

第五节 其他生物转化过程298

一、生物修复处理技术298

二、微生物脱臭300

三、生产单细胞蛋白306

四、湿式氧化306

第八章 城市垃圾处理工程——垃圾填埋308

第一节 填埋处置的作用和依据308

一、填埋处置的作用308

二、填埋处置的依据309

第二节 填埋分类311

一、构造分类311

二、地质分类312

三、地形分类313

四、反应机制分类315

五、建设规模或处理能力分类316

第三节 填埋场选址原则与步骤317

一、选址原则317

二、选址步骤318

三、环境影响评价324

第四节 填埋场的防渗327

一、防渗方式327

二、防渗材料327

三、防渗结构333

四、防渗衬层的设置337

第五节 填埋渗沥液的产生与控制净化340

一、渗滤液的产生过程340

二、填埋场水量的计算347

三、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的估算348

四、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特点354

五、渗滤液的处理356

第六节 填埋气体的产生、控制与利用364

一、填埋气(LFG)的产生与影响因素364

二、LFG的产量估算367

三、LFG的迁移运动370

四、导排方式的确定371

六、LFG的收集利用371

第七节 填埋场的修复与再利用375

一、封场规划375

二、填埋场最终覆盖系统的功能、组成和作用376

三、封场后的填埋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379

四、填埋场的修复和开采利用380

第八节 填埋场有机污染物的衰减过程387

一、填埋场有机污染物衰减规律现场实验室的建造387

二、垃圾降解的生化动力学模型389

三、老港填埋场渗滤水污染物含量的衰减规律392

四、老港填埋场表面沉降394

五、老港填埋场垃圾降解规律研究398

第九节 环境监测402

第十节 填埋场总体设计概要407

一、设计规模407

二、填埋场基础工程设计408

三、渗滤液的控制系统411

四、气体的收集与处理系统417

五、填埋场辅助设施422

第九章 有害城市垃圾的处理424

第一节 有害城市垃圾的来源424

第二节 有害城市垃圾分流处理的作用424

第三节 有害城市垃圾的热处理技术425

第四节 有害城市垃圾的焚烧426

一、有害城市废物的焚烧工艺426

二、回转窑焚烧系统427

三、水泥窑共焚烧系统429

第五节 有害城市垃圾的安全填埋430

第六节 其他处理概念与技术432

第十章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系统规划436

第一节 处理技术体系概述436

第二节 处理技术系统的规划原则437

第三节 城市垃圾处理系统规划程序及其优化440

主要参考文献4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