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地方史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程妮娜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3659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746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766页
- 主题词:地方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地方史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5
第一节 中国古人类的起源15
第二节 中国原始人类分布与原始文化的分区18
一、远古居民主要分布地区18
二、边远地区21
第三节 传说时代的原始部落集团24
一、“三皇”时期24
二、“五帝”时期24
第二章 早期国家时期27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各民族的分布与迁徙27
一、夏王朝民族分布与迁徙27
二、商王朝民族分布与迁徙32
三、西周王朝民族分布与迁徙39
第二节 夏商周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44
一、夏朝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44
二、商朝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48
三、西周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52
第三节 夏商周时期区域经济与人口57
一、夏朝的区域经济57
二、商朝的区域经济62
三、西周的区域经济68
四、夏商周时期人口数量与分布73
第四节 夏商周时期区域文化76
一、华夏文化区76
二、东夷文化区79
三、北方文化区81
四、东北文化区82
五、苗蛮文化区84
六、巴蜀文化区85
七、百越文化区88
第三章 诸侯国分立迭起时期91
第一节 诸侯国的分布与纷争兼并91
一、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分布与纷争兼并91
二、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分布与兼并战争97
第二节 华夏族的形成102
一、华夏族的孕育102
二、华夏族的形成103
三、华夏族的发展105
第三节 边疆民族的分布格局106
一、东方民族107
二、北方民族109
三、西方民族112
四、南方民族114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116
一、春秋时期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117
二、战国时期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121
第五节 春秋战国时期区域经济和人口124
一、黄河流域经济区124
二、长江流域经济区128
三、东北经济区130
四、北方草原经济区132
五、西北经济区133
六、西南经济区134
七、人口数量与分布136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区域文化137
一、诸侯国文化区137
二、东北文化区148
三、北方文化区149
四、西北文化区150
五、西南文化区151
第四章 第一次中央集权王朝统治时期154
第一节 汉民族的形成154
一、汉民族的孕育时期154
二、政治大一统与共同地域的形成156
三、大一统经济政策与共同经济的形成157
四、“独尊儒术”与共同文化心理的形成158
第二节 边疆民族及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160
一、东北民族及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160
二、北方匈奴族及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164
三、西北诸族及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166
四、南方民族及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170
五、西南民族及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173
第三节 秦汉帝国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175
一、秦帝国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176
二、汉帝国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180
第四节 秦汉帝国的区域经济与人口193
一、郡县经济区193
二、东北经济区198
三、北方草原经济区200
四、西北经济区202
五、西南经济区205
六、南方经济区208
七、人口分布与变化210
第五节 秦汉帝国的区域文化212
一、华夏文化区213
二、东北文化区227
三、北方文化区229
四、西北文化区230
五、西南文化区232
第五章 分裂割据与民族大迁徙时期234
第一节 中原民族大迁徙与各民族政权、王朝的更替234
一、北方民族称雄中原234
二、南方汉人王朝、政权的更替与民族迁徙和融合250
第二节 边疆民族政权与民族分布格局的变迁257
一、东北民族与民族政权257
二、北方民族与民族政权260
三、西北民族与民族政权263
四、南方和西南民族与民族政权268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270
一、三国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270
二、两晋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275
三、南北朝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280
第四节 五胡十六国的政权结构与统治形式289
一、中央政治制度291
二、地方政治制度293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区域经济与人口296
一、郡县经济区296
二、东北经济区304
三、北方草原经济区307
四、西北经济区310
五、西南经济区312
六、人口分布与变化312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区域文化313
一、郡县文化区314
二、东北文化区324
三、北方文化区327
四、西北文化区328
五、西南、南方文化区331
第六章 第二次中央集权王朝统治时期333
第一节 隋唐帝国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333
一、隋帝国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333
二、唐帝国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337
第二节 边疆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343
一、羁縻府州制度的产生343
二、羁縻府州的分布344
三、羁縻府州的管理353
第三节 边疆民族政权及其与中央王朝的关系356
一、高句丽政权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356
二、渤海政权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359
三、突厥政权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360
四、回纥政权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364
五、吐谷浑政权及其与唐王朝的关系366
六、高昌政权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370
七、吐蕃王朝及其与唐王朝的关系371
八、南诏政权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374
第四节 隋唐帝国的区域经济与人口377
一、州县经济区377
二、东北经济区384
三、北方草原经济区386
四、西域经济区389
五、青藏经济区391
六、西南经济区393
七、人口分布与变化396
第五节 隋唐帝国的区域文化399
一、州县文化区400
二、东北文化区407
三、北方文化区409
四、西北文化区412
五、西部文化区414
六、西南文化区416
第六节 古代中国疆域的基本走向419
一、东北边疆的基本走向419
二、北部边疆的基本走向421
三、西北边疆的基本走向422
四、西南边疆的基本走向423
第七章 多王朝、政权并立时期425
第一节 宋朝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425
一、中央政治制度426
二、地方政治制度428
第二节 辽金西夏王朝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433
一、辽王朝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433
二、西夏王朝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441
三、金王朝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444
第三节 西部边疆诸民族政权451
一、西北边疆民族政权451
二、青藏高原民族政权457
三、西南地区大理政权460
第四节 各王朝、政权之间的关系462
一、宋辽金西夏的关系462
二、宋与其他民族政权的关系467
三、辽、金、西夏及其他民族政权的关系470
四、西北地区各政权之间的关系472
第五节 各民族大迁徙与民族融合475
一、契丹族的迁徙475
二、女真族的内迁477
三、汉人的北迁479
四、汉人的南迁480
五、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482
第六节 辽宋夏金时期区域经济与人口483
一、中原经济区483
二、东北与北方经济区489
三、西北经济区493
四、青藏经济区498
五、西南经济区500
六、人口分布与变化501
第七节 辽宋夏金时期区域文化503
一、内地文化区504
二、东北及北方文化区511
三、西北文化区518
四、西部文化区523
五、西南文化区524
第八章 第三次中央集权王朝统治前期一元明时期526
第一节 元明时期民族分布格局526
一、元代的民族分布格局及各民族发展状况526
二、明代的民族分布格局及其发展状况532
第二节 元帝国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538
一、中央政治制度539
二、地方政治制度540
第三节 明帝国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552
一、中央政治制度552
二、地方政治制度557
第四节 北元政权及其与明朝的关系566
一、北元政权566
二、明前期与北元的关系569
三、明中后期与北元的关系572
第五节 元帝国的区域经济与人口574
一、内地经济区574
二、北方经济区579
三、东北经济区581
四、西北经济区583
五、青藏经济区585
六、西南经济区586
七、人口分布与变化588
第六节 明帝国的区域经济与人口590
一、内地经济区590
二、东北经济区595
三、北方草原经济区597
四、西北经济区598
五、青藏经济区600
六、西南经济区601
七、人口分布与变化604
第七节 元明帝国的区域文化605
一、内地文化区606
二、东北文化区612
三、北方草原文化区614
四、西北文化区616
五、西部文化区619
六、西南文化区621
第八节 古代疆域的发展与变化623
一、元朝疆域623
二、明代疆域627
第九章 第三次中央集权王朝统治后期一清帝国时期631
第一节 清帝国的国家结构与统治形式631
一、中央政治制度631
二、地方政治制度636
第二节 清帝国多种形式的民族区域统治制度642
一、东北地区642
二、北方地区649
三、西北地区650
四、西南地区654
五、西藏地区655
六、台湾地区655
第三节 清帝国的区域经济与人口656
一、内地经济区657
二、东北经济区661
三、北方草原经济区662
四、西北经济区664
五、青藏经济区667
六、西南经济区668
七、台湾经济区670
八、人口分布与变化672
第四节 清帝国的区域文化674
一、内地文化区675
二、东北文化区682
三、北方草原文化区684
四、西北文化区686
五、西部文化区688
六、西南文化区689
第五节 外国侵略使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691
一、反帝爱国运动加强了中华民族意识691
二、东北各族人民反对沙俄、日本入侵的斗争693
三、西北各族人民抗击俄、英帝国主义的斗争695
四、西藏人民反抗英国入侵697
五、台湾各族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698
第六节 中国领土边界的划定与在帝国主义蚕食下的变化700
一、东北疆域700
二、北方疆域706
三、西北疆域707
四、西藏疆域711
五、西南疆域712
六、东南海疆713
参考文献715
后记745
热门推荐
- 2191753.html
- 3347787.html
- 1374323.html
- 840195.html
- 2130163.html
- 2856749.html
- 3373825.html
- 3457343.html
- 3231690.html
- 24562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8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1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1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35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36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3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5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34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