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货币政策特殊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海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0119218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货币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货币政策特殊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4
三、研究方法8
四、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9
五、主要结论14
第一章 货币政策体系的一般框架17
第一节 货币政策体系17
一、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体系17
二、新时期货币政策体系的新变化19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选择20
一、货币政策目标与宏观调控22
二、稳定币值与通货膨胀22
三、经济周期中的经济增长23
四、充分就业24
五、国际收支平衡24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一般工具25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26
二、再贴现业务27
三、公开市场业务28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一般传导机制29
一、利率传导机制29
二、信贷传导机制31
三、资产价格传导机制34
四、财富传导机制35
五、汇率传导机制37
六、预期传导机制38
七、各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39
第五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一般选择42
一、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经济环境43
二、选择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经济环境45
三、选择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的经济环境46
四、中介指标的选择与繁荣和危机的经济条件47
第六节 操作指标47
一、传统货币政策操作指标48
二、繁荣和危机期间的操作指标48
第七节 货币政策的一般规则与框架49
一、货币数量规则51
二、利率规则52
三、麦克勒姆规则55
四、通货膨胀目标框架57
第八节 货币政策效果的一般评价59
一、货币政策效果评价的一般标准59
二、货币政策效果的长短期评价60
第九节 本章小结60
第二章 在繁荣和危机交替中发展的货币政策理论61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理论61
一、17世纪的经济环境与威廉·配第的货币理论62
二、亚当·斯密时期的经济环境与货币理论64
第二节 剑桥学派的货币理论66
一、理论背景66
二、现金余额说和货币政策主张69
第三节 瑞典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70
一、理论产生的土壤70
二、货币政策与研究方法的突破71
第四节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理论73
一、理论背景73
二、货币和货币政策理论75
第五节 新剑桥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80
一、新剑桥学派形成时的历史环境82
二、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求和货币政策理论85
第六节 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88
一、货币学派的经济环境88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90
三、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95
第七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政策理论97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供应理论98
二、新古典综合派关于滞胀问题的货币理论100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政府干预货币政策102
第八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108
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形成的经济条件和经济环境108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110
三、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货币政策111
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金融约束论113
第九节 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114
一、预期理论与合理预期理论115
二、合理预期条件下的货币中性和利率116
三、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116
第十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理论117
一、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货币与经济增长118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119
三、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金融与经济增长120
第十一节 本章小结121
第三章 不同国家繁荣和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实践123
第一节 美国战后经济与货币政策实践123
一、20世纪40—50年代中期,战后恢复初期的经济情况和货币政策实践125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繁荣十年”的货币政策实践127
三、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美国滞胀时期的货币政策实践129
四、80年代重新调整,摆脱“滞胀”的货币政策实践132
五、90年代初“新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实践134
六、2007年,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与政府救市的货币政策实践141
第二节 日本货币政策实践150
一、日本战后经济和货币政策150
二、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和货币政策155
三、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货币政策157
四、2000年后日本的货币政策166
第三节 西欧经济与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168
一、西欧战后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168
二、欧洲中央银行建立后的货币政策171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176
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177
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稳定与发展182
三、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金融自由化与货币稳定的矛盾184
第五节 本章小结187
第四章 繁荣与危机抉择中的中国货币政策实践189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189
一、1992—1998年,繁荣时期的货币政策189
二、1999—2004年,萧条时期的货币政策193
三、繁荣中蕴藏着危机,货币政策的应急预案195
四、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与政策目标的关系200
第二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特征206
一、中国货币政策追求多目标207
二、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多样性210
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践219
四、中国货币政策的行为准则225
五、中国货币政策效果226
第三节 本章小结238
第五章 曲折发展中的中国经济240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体制241
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244
二、中国的银行体制改革248
三、中国融资体制改革253
第二节 繁荣和危机中的中国社会经济条件258
一、中国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交错并存258
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多重目标262
三、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和银行的冲击263
四、国内货币流通稳定性下降264
第三节 本章小结266
第六章 中国货币政策体系框架安排267
第一节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现实选择267
一、经济增长270
二、稳定货币271
三、经济结构协调272
四、保证就业274
五、国际收支平衡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275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277
一、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277
二、窗口指导279
三、存款准备金279
四、公开市场业务280
五、再贴现281
六、其他直接调控工具282
第三节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选择282
一、中国的利率传导机制283
二、中国的银行信贷传导机制284
三、中国的财富传导机制284
四、中国的汇率传导机制285
第四节 中国货币政策规则和框架的选择286
一、制定货币政策规则的目的286
二、我国备选规则的比较287
三、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292
第五节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选择——基准利率294
一、基准利率的特征294
二、基准利率的选取标准295
三、基准利率选取的国际经验296
四、我国备选基准利率的比较297
五、SHIBOR作为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作用305
第六节 中国货币政策效果预期311
第七节 构建中国货币政策体系框架312
参考文献315
后记328
热门推荐
- 3572108.html
- 3395388.html
- 1938903.html
- 4462.html
- 1457741.html
- 2146247.html
- 858118.html
- 1024630.html
- 3232607.html
- 7259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9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6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2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1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71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60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52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06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2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