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法律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甘培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4881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06页
- 文件大小:208MB
- 文件页数:618页
- 主题词:法律-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法律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政府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权责1
导论1
第一节 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权责构成4
一、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和法律5
二、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职权和职责11
第二节 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权力体系19
一、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权力概述20
二、基于规划制定权和预算编制权的计划调控权24
三、基于货币发行权和利率调整权的金融调控权27
四、基于税收优惠权和财政支出权的财政调控权29
结论32
第二章 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法律问题研究34
导论34
第一节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法律问题概述36
一、经济结构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36
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法律问题38
第二节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模型分析39
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体39
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模型41
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互动关系44
第三节 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法律问题:以企业选择要素为核心45
一、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劳动法律问题45
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税收法律问题47
第四节 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法律问题:以政府促进要素为核心49
一、政府间接指导经济结构调整的法律问题50
二、政府直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法律问题52
三、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政府系统博弈的法律问题54
结论55
第三章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法律问题57
导论57
第一节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税收优惠问题59
一、有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税收优惠政策60
二、实现经济目标的激励性税收优惠措施67
三、税收减免权的正当行使75
第二节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府采购问题83
一、有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84
二、政府采购制度社会经济职能的应然性思考93
三、政府采购制度社会经济职能的法律完善99
结论105
第四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金融法律问题107
导论107
第一节 房地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政策与制度改进108
一、房地产金融体系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108
二、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的现状和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安全隐患111
三、住房融资方式多元化与住房公积金及其贷款制度的改革116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式转变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制度的完善124
第二节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证券发行上市政策与法律问题132
一、资本市场和统筹地区间平衡发展:上市资源的地理分布132
二、证券发行上市对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促进作用164
三、资本市场在督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中的角色168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与民间金融的利用175
一、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中的融资难问题176
二、破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184
结论195
第五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金融风险的法律防控198
导论198
第一节 金融风险概述与法律防控的必要性199
一、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的关系199
二、金融风险的防控与法律制度建设208
第二节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主要金融风险与法律防控机制的不足214
一、货币金融政策与外汇管理领域的金融风险214
二、银行业领域的金融风险与法律防控机制的不足224
三、证券业、保险业等资本市场领域的金融风险与法律防控机制的不足232
四、金融创新领域的金融风险与法律防控机制的不足238
五、金融开放领域的金融风险与法律防控机制的不足244
第三节 完善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金融风险的法律防控措施249
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海外强化金融风险法律防控的有益经验249
二、完善我国金融风险法律控制措施的建议257
结论270
第六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自然资源权利问题272
导论272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权利:建立自然资源要素市场的基础276
一、自然资源权利的制度理念与法律属性276
二、自然资源权利的权利构造283
第二节 自然资源权利的取得、流转与消灭302
一、自然资源权利的取得302
二、自然资源权利的流转306
三、自然资源权利的消灭310
结论312
第七章 环保收费制度改革与环境税开征法律问题315
导论315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环境税费制度的双向互动317
一、经济社会变迁与法律变迁的双向互动317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环境税费法律变革319
三、环境税费法律制度在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321
第二节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环保收费制度改革330
一、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环保收费制度的缺陷331
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环保收费制度改革335
三、环境保护费改税的理论基础338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环境税开征的法律问题343
一、环境税的目的与功能定位344
二、税权纵向分配348
三、环境税税率制度设计351
四、环境税征税范围、计税依据与税收优惠356
结论359
第八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排污权交易制度362
导论362
第一节 排污权交易实践365
一、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365
二、排污权交易实践366
三、我国的排污权交易试点370
第二节 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构建375
一、排污权交易客体的界定375
二、排污权的有偿取得与初始分配386
三、交易规则的确定395
四、政府对交易的监管397
结论399
第九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401
导论401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弱势群体的不利影响403
一、挤压生存空间403
二、固化阶层地位404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法律保障弱势群体的法理分析405
一、正当性405
二、必要性406
三、可行性407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法律保障弱势群体的制度设计思路408
一、基本考量408
二、路径选择410
第四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法律保障弱势群体的具体制度构建413
一、程序上的参与权413
二、实体上的公平权418
结论423
第十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426
导论426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和功能432
一、企业社会责任应以现代公司制为基础435
二、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新型治理模式436
第二节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立法评价440
一、规范界定不明确440
二、规范的滞后与冲突443
第三节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表现444
一、经济责任表现不合格445
二、法律责任履行不到位446
三、伦理道德责任沦丧449
四、慈善责任的困惑450
第四节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分析451
一、公司治理制度缺位451
二、垄断的阻碍454
三、评价和监督体系不健全455
第五节 经济转型中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问题及其解决459
一、理解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出发点461
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性464
三、解决当前国有企业越界问题的双层考虑468
结论470
第十一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公众公司的社会责任472
导论472
第一节 公众公司社会责任的基础理论476
一、公司治理的价值取向476
二、社会期待、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三者的关系479
第二节 公众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制度价值488
一、个人投资者的利益相关者地位的确立488
二、个人投资者社会期待的实现——社会责任向公司治理的渗透492
第三节 公众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在我国个人投资者保护领域的应用494
一、我国个人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失灵及其成因494
二、美国公众公司社会责任的发展与个人投资者保护的实践501
三、对我国个人投资者保护的启示507
结论509
第十二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511
导论511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面临的困境及成因515
一、政府强社会弱: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国家化过度与民间性不足515
二、政府主导公民弱势:纠纷解决中当事人主导性弱而国家力量强519
三、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失衡:各纠纷解决机制价值统合性和制度协调性不足521
四、国家引导与公民认知错位:诉讼与非讼纠纷解决机制冷热不均525
五、国家管制理念桎梏与民间组织自治性弱化:新型的专业性纠纷解决机制缺失532
第二节 对话与协商:服务型管理理念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机理535
一、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与服务型管理理念创新:基于社会矛盾特征分析536
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服务型管理理念创新:协商性多元化纠纷解决546
第三节 服务型管理理念下协商性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路径557
一、理念树立:强化纠纷解决的多元化和自治性理念558
二、制度完善:强化协商性多元化纠纷解决制度560
三、法制宣传:强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运行的法制意识基础574
结论576
参考文献578
热门推荐
- 3246721.html
- 3850550.html
- 3376288.html
- 825369.html
- 2368349.html
- 2840633.html
- 3209381.html
- 3182520.html
- 860077.html
- 3528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8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25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3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1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59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54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4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44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4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1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