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学彬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4909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金融机构-激励-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基础1
1.1 管理激励理论1
1.1.1 多因素激励理论2
1.1.2 行为改造理论12
1.1.3 过程激励理论17
1.1.4 综合激励模式理论21
1.1.5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22
1.2 经济学激励理论综述25
1.2.1 所有权与激励约束机制理论26
1.2.2 团队生产与激励约束机制28
1.2.3 信息不对称与激励约束机制理论31
1.2.4 博弈论与激励约束机制理论35
1.2.5 其他学者有关激励约束机制理论的研究40
1.3 我国激励约束机制理论研究43
第二章 国外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比较分析47
2.1 引言47
2.2 薪酬机制49
2.2.1 美国商业银行的薪酬机制51
2.2.2 德、日商业银行的薪酬机制52
2.2.3 美、英、德、日商业银行薪酬机制比较54
2.3 控制权机制57
2.4 声誉机制62
2.5 市场竞争机制64
2.6 国外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比较研究的启示66
2.6.1 经理人员的自我实现需要66
2.6.2 四种机制会综合作用于商业银行经理层的行为67
2.6.3 建立现代银行企业制度67
2.6.4 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需要完善的外部支撑体系68
2.6.5 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68
2.6.6 建立多目标激励约束机制体系69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分析80
3.1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特点与管理者地位80
3.2 我国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现状82
3.2.1 经济激励机制现状82
3.2.2 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的实证分析99
3.2.3 关于商业银行薪酬合理水平问题的控讨107
3.2.4 行政激励机制现状110
3.2.5 心理激励机制现状113
3.3 我国商业银行约束机制现状115
3.3.1 内部约束115
3.3.2 外部约束117
3.4 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主要问题119
3.4.1 行政激励为主,经济激励不足119
3.4.2 收入缺乏有效激励作用122
3.4.3 收入与职责不相对应,风险和责任差异体现不足123
3.4.4 缺乏长期激励机制,行为严重短期化124
3.4.5 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违规违纪现象严重124
3.5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议125
3.5.1 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125
3.5.2 建立以绩效薪酬为主的员工薪酬激励约束制126
3.5.3 确定合理的综合业绩考核目标126
3.5.4 薪酬水平必须综合考虑市场竞争业绩因素127
3.5.5 调整薪酬结构,注重长期激励127
3.5.6 提高高管人员薪酬信息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监督128
第四章 我国保险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分析136
4.1 我国保险业现状分析136
4.2 我国保险业激励约束机制现状138
4.2.1 我国保险公司的激励机制139
4.2.2 我国保险公司约束机制142
4.2.3 我国保险业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46
4.3 国外保险公司激励约束机制149
4.3.1 股份保险公司的激励约束特点150
4.3.2 相互式保险公司的委托代理分析152
4.4 保险与其他金融行业激励约束机制比较153
4.5 我国保险业激励约束机制构想154
4.5.1 建立起灵活高效、适应市场竞争的考核制度154
4.5.2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155
4.5.3 股权激励模式156
4.5.4 不拘一格聘人才157
4.5.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157
第五章 我国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分析158
5.1 证券公司的角色与特点158
5.1.1 证券公司的角色159
5.1.2 证券公司的特点161
5.2 证券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理论描述165
5.2.1 证券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概述165
5.2.2 代理理论与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166
5.2.3 人力资本理论与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167
5.3 国外证券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证分析169
5.3.1 产权结构:不同组织形式下的激励约束机制169
5.3.2 治理结构:证券公司上层的激励与约束174
5.3.3 薪酬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179
5.3.4 案例:高盛证券的激励约束机制182
5.4 中国证券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186
5.4.1 中国证券公司的激励约束状况186
5.4.2 中国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193
5.4.3 完善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思路与对策195
第六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激励约束机制分析199
6.1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现状199
6.2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激励约束机制200
6.2.1 证券投资基金现行激励机制201
6.3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206
6.3.1 基金管理费固定制的弊端206
6.3.2 治理结构问题严重207
6.3.3 基金持有人利益代表缺位208
6.3.4 基金托管人职责缺失208
6.3.5 监管部门行政监管不力209
6.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目标209
6.4.1 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改善210
6.4.2 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尝试213
6.4.3 重点发展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215
第七章 完善我国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博弈分析217
7.1 引言217
7.2 金融机构长期经济激励约束机制模型218
7.2.1 分析前提218
7.2.2 基本函数关系219
7.2.3 效用函数221
7.2.4 模型的基本结构及其均衡解223
7.3 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模型分析226
7.3.1 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26
7.3.2 根据经营者特点选择合适的激励水平和激励方式226
7.3.3 将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统一纳入经营者激励考核体系228
7.3.4 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为基础229
附录7.1231
附录7.2231
第八章 我国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方式比较分析236
8.1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现状237
8.2 组织和市场重影响下的经理行为选择238
8.3 金融机构的行政激励及其局限性240
8.3.1 行政激励方式激励作用的局限性241
8.3.2 行政激励不利于人才选拔242
8.4 金融机构的经济激励方案分析244
8.4.1 金融机构的短期与长期收入函数246
8.4.2 最优化选择与均衡条件247
8.4.3 不同薪酬合同下的经营者行为对比分析249
8.4.4 小结254
8.5 实行股权激励需要吸取的教训和关注的问题255
8.6 改革思路与建议260
第九章 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Swarm模拟分析261
9.1 Swarm模拟的基本原理261
9.1.1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Swarm软件平台261
9.1.2 Swarm建模的思想、结构和方法263
9.1.3 Swarm程序的构成264
9.1.4 Swarm建模的步骤265
9.2 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模拟系统设计266
9.2.1 定义环境266
9.2.2 定义行为主体的属性267
9.2.3 定义行为主体的各种行为规则269
9.2.4 行为主体的行为时间表272
9.3 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模拟Swarm程序273
9.3.1 定义行为主体的行动和模型Swarm273
9.3.2 观察站Swarm程序276
9.3.3 Swarm的主引导程序279
9.3.4 Swarm程序界面280
9.4 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Swarm模拟分析283
9.4.1 基本均衡分析283
9.4.2 源励方式变动效果模拟分析287
9.4.3 经营者风险偏好变动的影响分析290
9.4.4 不同风险激励系数组合的模拟分析292
第十章 金融分支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297
10.1 引言297
10.2 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和决策标准300
10.2.1 金融机构经营的最终目标300
10.2.2 金融机构选择风险与收益的标准301
10.3 对分支机构管理者的激励302
10.3.1 分支机构管理者的目标和约束302
10.3.2 高层管理者的目标和约束305
10.3.3 对于分支机构经理的激励306
10.3.4 相对业绩评价309
10.3.5 平衡激励310
10.4 对分支机构管理者承担风险的激励约束311
10.4.1 对单个分支机构经理的风险激励约束312
10.4.2 对多个分支机构经理承担风险激励约束313
10.5 结论316
第十一章 我国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重构318
11.1 我国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重构的目标318
11.2 我国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重构的模式320
11.2.1 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重构模式概述321
11.2.2 激励机制324
11.2.3 约束机制331
11.3 我国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重构的路径与层次336
11.3.1 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重构的路径336
11.3.2 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重构的层次338
第十二章 完善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外部条件分析358
12.1 引言358
12.1 国有金融机构与政府359
12.1.1 政府对国有金融机构实施强控制力的制度基础359
12.1.2 政府与国有金融机构关系之规范:法律的地位和作用360
12.1.3 转型中的金融机构监管361
12.3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结构363
12.3.1 金融产品市场364
12.3.2 资本市场366
12.3.3 经理人市场367
12.4 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368
12.4.1 对国有银企关系问题的理论研究369
12.4.2 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特殊关系369
12.4.3 银企关系之重塑371
12.5 结语372
参考文献373
热门推荐
- 1245025.html
- 1638656.html
- 467272.html
- 1556120.html
- 3212076.html
- 902511.html
- 1453296.html
- 3776331.html
- 1212045.html
- 947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57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13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32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72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08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2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2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59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