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及其实践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晓雯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0256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理论研究;农业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及其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1
一、关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作用的理论1
二、关于通过合作化道路改造小农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农业过渡的理论5
三、关于农村土地国有的理论9
四、关于城乡融合的理论10
五、关于农民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的理论13
第二章 艰辛探索:毛泽东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17
一、唯物史观视阈下的“三农”问题17
(一)“三农”问题的历史性18
(二)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起点19
(三)“耕者有其田”的历史抉择23
二、毛泽东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实践28
(一)“组织起来”,走农业合作化道路28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党大办农业”46
(三)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47
(四)发展农业,制定农业发展纲要“是为至要”51
(五)实施“农业八字宪法”,倡导科学种田55
(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57
(七)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59
(八)“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61
三、农业生产“大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错误实践63
(一)农业生产“大跃进”概要63
(二)农业“大跃进”的严重后果67
四、人民公社:一种不成功的体制创新68
(一)人民公社运动的兴起68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起因探析70
(三)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理论反思75
(四)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与认识76
五、农业学大寨:以政治手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形式80
(一)农业学大寨概要81
(二)农业学大寨的动因分析85
六、毛泽东“三农”理论的特征和历史贡献86
(一)毛泽东“三农”理论的特征86
(二)毛泽东“三农”理论的历史贡献87
第三章 全面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农”问题89
一、邓小平“三农”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89
(一)邓小平“三农”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89
(二)邓小平“三农”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国情依据91
二、邓小平“三农”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92
(一)毛泽东时期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92
(二)长期主持中央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93
(三)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全党的当务之急95
(四)国外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96
三、邓小平“三农”理论的主要内容99
(一)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99
(二)通过改革解决“三农”问题103
(三)农业改革与发展要有“两个飞跃”115
(四)关于科教兴农的思想120
(五)“农业翻番不能只靠粮食,主要靠多种经营”123
(六)“乡镇企业很重要,要发展,要提高”126
(七)农村改革的核心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允许农村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31
(八)工农城乡协调发展135
四、邓小平“三农”理论的特点和历史贡献139
(一)邓小平“三农”理论的特点139
(二)邓小平“三农”理论的历史贡献143
第四章 继往开来:跨世纪的“三农”理论与实践145
一、江泽民“三农”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145
二、江泽民“三农”理论的主要内容146
(一)“三农”问题是事关“全局的根本性问题”147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52
(三)“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155
(四)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158
(五)“坚定不移地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161
(六)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168
(七)“农民的积极性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173
(八)“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175
三、江泽民“三农”理论的特征和历史贡献191
(一)江泽民“三农”理论的特征191
(二)江泽民“三农”理论的历史贡献193
第五章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三农”新政195
一、胡锦涛“三农”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195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200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三农”工作的第一要务201
(二)把以人为本作为“三农”工作的根本目的201
(三)把统筹兼顾作为“三农”工作的根本方法202
(四)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基本要求202
三、胡锦涛“三农”理论的主要内容203
(一)“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3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204
(三)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212
(四)“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216
(五)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农业218
(六)深化农村和农业的市场化改革229
(七)保护农民合法权益232
(八)八个“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259
四、胡锦涛“三农”理论的特征和历史贡献269
(一)胡锦涛“三农”理论的特征269
(二)胡锦涛“三农”理论的历史贡献272
第六章 结语: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实践的思考274
一、60年来破解“三农”难题的经验与启示274
(一)经验274
(二)启示280
二、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的新问题285
(一)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285
(二)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协调工农、城乡利益关系任重道远286
(三)农村社会不平等程度加深,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288
(四)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288
(五)让农民工成为市民面临着诸多难题290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和重点领域291
参考文献293
后记299
热门推荐
- 3159484.html
- 146638.html
- 3514656.html
- 2204638.html
- 2961807.html
- 2895563.html
- 1602987.html
- 1724037.html
- 3862265.html
- 12962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4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1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1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0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55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4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8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4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5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