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电图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心电图学教程
  • 潘大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5975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心电图-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电图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心电图学(基础部分)3

第一章 心电图基本知识3

第一节 心电产生原理3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的形成3

二、动作电位的形成及时相3

三、心肌的自律性4

四、心肌的兴奋性5

五、电偶及容积导电的概念6

六、综合心电向量7

第二节 心脏的传导系统9

一、窦房结9

二、结间束9

三、房室结10

四、房室束10

五、束支及分支10

六、浦肯野纤维11

第二章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12

第一节 心电图导联12

一、常用导联12

二、其他导联14

三、导联轴15

四、常规导联的划分17

第二节 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17

一、立体心电向量环的投影17

二、平均心电轴19

三、钟向转位20

第三章 正常心电图22

第一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22

一、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22

二、心率的测量23

三、各波段时间与电压的测量23

第二节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正常范围24

一、P波24

二、P-R间期25

三、P-R段25

四、QRS波群25

五、J点27

六、ST段27

七、T波27

八、Q-T间期28

九、U波28

第三节 正常小儿心电图28

一、心率28

二、窦性P波29

三、P-R间期29

四、QRS波群29

五、ST段30

六、T波30

七、Q-T间期30

附:心电图各波在常规十二导联的方向30

第四章 心房扩大与心室肥大31

第一节 心房扩大31

一、右心房扩大31

二、左心房扩大32

三、双侧心房扩大33

第二节 心室肥大33

一、左心室肥大33

二、右心室肥大34

三、双侧心室肥大36

第五章 心肌缺血37

第一节 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37

一、ST段异常37

二、T波异常37

三、U波倒置38

第二节 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40

一、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40

二、变异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40

三、典型与变异型心绞痛临床及心电图鉴别要点40

第三节 心电图负荷试验41

一、Master二级梯运动试验41

二、平板运动试验41

三、踏车运动试验43

四、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44

五、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44

第四节 其他试验及检查方法44

一、普萘洛尔(心得安)试验44

二、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45

第六章 急性心肌梗死46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形式46

一、缺血型心电图改变46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47

三、坏死型心电图改变48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演变与定位49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49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演变50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51

第三节 不典型心肌梗死53

一、右心室心肌梗死53

二、持续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54

三、陈旧性心肌梗死54

四、心肌梗死时的其他现象54

第七章 其他心肺疾病心电图56

第一节 心肌炎56

一、病理生理基础56

二、心电图改变56

三、鉴别诊断57

四、临床联系57

第二节 原发性心肌病57

一、病理生理基础58

二、心电图表现58

三、鉴别诊断59

四、临床联系60

第三节 急性心包炎60

一、病理生理基础61

二、心电图表现61

三、鉴别诊断63

四、临床联系63

第四节 急性肺栓塞64

一、病理生理基础64

二、心电图表现64

三、鉴别诊断65

四、临床联系66

第五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6

一、病理生理基础66

二、心电图改变66

三、鉴别诊断67

四、临床联系67

第六节 右位心68

一、病理生理基础68

二、心电图表现69

三、鉴别诊断71

四、临床联系71

第八章 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72

第一节 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73

一、洋地黄类药物73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75

第二节 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77

一、血钾对心电图的影响77

二、血钙对心电图的影响80

三、血钠、血镁对心电图的影响81

第九章 心律失常83

第一节 心律失常分类83

一、激动形成异常83

二、激动传导异常83

三、激动形成异常和激动传导异常并存84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分析方法85

一、合格的心电图记录85

二、心律失常分析步骤86

三、心律失常的诊断原则86

第三节 梯形图及其应用86

一、缩写字母及常用符号86

二、梯形图绘制方法87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梯形图表示方法87

第十章 窦性心律失常90

第一节 窦性心律90

第二节 一般性窦性心律失常90

一、窦性心动过速90

二、窦性心动过缓90

三、窦性心律不齐91

四、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点92

第三节 临床意义较严重的窦性心律失常92

一、窦性停搏92

二、窦房阻滞92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4

第十一章 期前收缩96

第一节 与期前收缩相关的术语及产生机制96

一、与期前收缩相关的术语96

二、期前收缩的产生机制97

第二节 不同部位的期前收缩98

一、室性期前收缩98

二、房性期前收缩98

三、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100

四、窦性期前收缩100

第三节 特殊类型室性期前收缩101

一、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101

二、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101

三、特宽型室性期前收缩101

四、特矮型室性期前收缩101

五、成对性室性期前收缩102

六、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102

第四节 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位诊断与分级102

一、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位诊断102

二、室性期前收缩的分级103

第十二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4

第一节 位于心房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04

一、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104

二、房性心动过速105

第二节 位于房室交接区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07

一、房室交接区自律性心动过速107

二、房室交接区折返性心动过速107

第三节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09

一、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09

二、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10

第十三章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112

第一节 心房扑动112

一、心房扑动分型112

二、特殊类型的心房扑动113

三、心房扑动产生机制113

第二节 心房颤动114

一、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114

二、心房颤动分型114

三、心房颤动产生机制115

第十四章 逸搏、逸搏心律及加速的异位心律116

第一节 逸搏116

一、房性逸搏116

二、房室交接区性逸搏116

三、室性逸搏117

第二节 逸搏心律117

一、房性逸搏心律117

二、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心律117

三、室性逸搏心律118

第三节 加速的异位心律118

一、加速的房性心律118

二、加速的交接性心律119

三、加速的室性心律119

第四节 反复搏动及逸搏-夺获性搏动120

一、反复搏动120

二、逸搏-夺获性搏动120

第十五章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21

第一节 室性心动过速121

一、心电图诊断121

二、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类型122

第二节 心室扑动与颤动123

一、心室扑动123

二、心室颤动124

第十六章 心室预激125

第一节 概述125

第二节 典型心室预激125

一、心电图表现126

二、心室预激的特殊表现形式127

三、旁路位置与心室预激分型127

四、心室预激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129

五、心室预激的鉴别诊断130

第三节 其他心室预激131

一、短PR综合征131

二、变异型心室预激131

第十七章 房室阻滞133

第一节 心电图表现及发生机制133

一、心电图表现133

二、发生机制135

第二节 根据希氏束电图进行阻滞部位定位136

一、正常希氏束电图136

二、房室阻滞部位的定位137

三、临床意义137

第十八章 心室内阻滞138

第一节 单侧束支阻滞138

一、左束支阻滞138

二、左束支分支阻滞139

三、右束支阻滞141

第二节 双侧束支阻滞143

一、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43

二、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143

三、右束支合并左后分支阻滞143

四、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144

五、心室内三支阻滞144

六、其他心室内阻滞145

第三节 间歇性束支阻滞145

一、心率增快时出现的束支阻滞145

二、心率减慢时出现的束支阻滞146

第四节 束支阻滞合并其他心电图改变及预后与治疗146

一、束支阻滞合并其他心电图改变146

二、束支阻滞的预后与治疗146

第二篇 心电图学(提高部分)151

第十九章 文氏现象151

第一节 概述151

一、文氏现象产生机制151

二、文氏现象发生部位151

三、文氏现象的表现形式152

第二节 不同部位的文氏现象152

一、房室交接区的文氏现象152

二、窦房交接区的文氏现象152

三、束支及分支内的文氏现象152

四、折返径路中的文氏现象154

五、异位起搏点的文氏型传出阻滞154

六、心房内文氏现象154

七、心室内文氏现象154

八、房室结双径路的文氏现象155

第三节 其他文氏现象及文氏现象的临床意义155

一、其他文氏现象155

二、文氏现象的临床意义155

第二十章 干扰与干扰性脱节157

第一节 干扰157

一、概念157

二、常见的干扰现象158

第二节 干扰性脱节162

一、干扰性房室脱节162

二、等频性房室脱节与钩拢现象164

第二十一章 差异性传导166

第一节 心室内差异性传导166

一、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166

二、非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169

第二节 心房内差异性传导170

一、相性心房内差异性传导170

二、非相性心房内差异性传导171

第二十二章 隐匿性传导172

第一节 概述172

一、概念172

二、发生机制172

三、隐匿性传导的基本特征173

第二节 房室交接区的隐匿性传导173

一、房室交接区的前向性隐匿性传导173

二、房室交接区的逆向性隐匿性传导174

三、房室交接区的双向性隐匿性传导175

第三节 其他部位的隐匿性传导176

一、窦房交接区的隐匿性传导176

二、房室束支及分支内的隐匿性传导177

三、房室旁路的隐匿性传导178

四、异位起搏点与心肌之间的隐匿性传导179

第四节 隐匿性期前收缩及隐匿性传导的临床意义179

一、隐匿性期前收缩179

二、隐匿性传导的临床意义179

第二十三章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181

第一节 概述181

第二节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181

一、体表心电图的鉴别181

二、食管导联心电图的鉴别185

第二十四章 分层阻滞187

第一节 房室交接区的分层阻滞187

一、交替性文氏周期187

二、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分层阻滞189

三、临床意义189

第二节 房室交接区之外的分层阻滞190

一、束支或分支的分层阻滞190

二、折返径路中的分层阻滞191

第二十五章 房室结双径路及多径路传导192

第一节 概述192

一、概念192

二、产生机制192

第二节 房室结双径路192

一、顺向性房室结双径路193

二、逆向性房室结双径路194

第三节 房室结多径路及临床意义196

一、房室结三径路196

二、房室结四径路196

三、临床意义196

第二十六章 并行心律197

第一节 概述197

一、发生机制197

二、典型并行心律的心电图特征197

三、并行心律的临床意义198

第二节 常见的并行心律199

一、室性并行心律199

二、房性并行心律199

三、房室交接区性并行心律199

四、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199

第三节 并行心律的其他表现形式201

一、间歇性并行心律201

二、并行心律伴传出阻滞201

三、偶联间期相等的并行心律201

附:电张调频性并行心律202

一、概念202

二、电生理基础202

三、心电图表现202

四、诊断思路203

第二十七章 心脏电交替204

第一节 概述204

一、概念204

二、心电图分型204

三、发生机制204

第二节 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205

一、心电图表现205

二、临床意义207

第二十八章 Brugada综合征208

第一节 概述208

一、概念208

二、发病机制208

第二节 心电图表现208

第三节 鉴别诊断与临床意义210

一、鉴别诊断210

二、临床意义210

第二十九章 心房分离与心室分离211

第一节 心房分离211

一、概念211

二、简史211

三、产生机制211

四、心电图表现212

五、鉴别诊断212

六、临床意义213

第二节 心室分离213

一、概念213

二、简史213

三、产生机制213

四、心电图表现213

五、鉴别诊断213

六、临床意义214

第三十章 起搏心电图215

第一节 概述215

一、心脏起搏发展简史215

二、心脏起搏系统和起搏部位215

第二节 起搏器类型和代码218

一、起搏器类型218

二、起搏器代码218

第三节 起搏器心电图图形219

一、刺激信号219

二、心房起搏心电图219

三、右心室起搏心电图219

四、左心室起搏心电图220

五、双心室起搏心电图220

第四节 单腔起搏器220

一、心房起搏器220

二、心室起搏器221

三、与起搏器有关的术语221

第五节 双腔起搏器223

一、双腔起搏器的计时周期224

二、双腔起搏模式及心电图226

三、频率适应性起搏器227

第六节 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228

一、心室竞争心律228

二、心房竞争心律228

三、房室分离229

四、起搏器逸搏-窦性夺获心律229

五、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229

六、起搏器故障230

第三十一章 心室晚电位231

第一节 概述231

一、概念231

二、产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学231

第二节 检测方法231

一、信号平均心电图231

二、心室晚电位的判别及阳性标准232

三、心室晚电位报告格式233

四、注意事项233

五、影响心室晚电位检测的因素233

第三节 临床应用234

一、心室晚电位与正常人234

二、心室晚电位与室性心律失常234

三、心室晚电位与冠心病234

四、心室晚电位与左室功能234

五、心室晚电位与其他心脏病234

六、心室晚电位与晕厥234

第三十二章 动态心电图235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装置235

一、动态心电图的记录系统235

二、动态心电图的回放分析系统236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的正常值236

一、心律236

二、心率236

三、室上性心律失常236

四、室性心律失常236

五、房室阻滞237

六、ST-T变化237

第三节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分析报告237

一、临床应用237

二、分析报告237

第三十三章 心电图名词240

第一节 触发活动240

一、概述240

二、发生机制240

三、临床意义242

第二节 遥控监测心电图242

一、概念242

二、简介242

三、原理242

四、电极放置及心电图表现243

五、临床应用243

第三节 电话传输心电图243

一、概述243

二、简史244

三、原理244

四、中央监护系统的主要功能244

五、临床意义244

第四节 早期复极综合征245

一、概述245

二、发生机制245

三、心电图表现245

四、临床意义245

第三篇 心电向量图学249

第三十四章 心电向量图基础249

第一节 心电向量的概念249

第二节 心电向量环形成原理250

一、心房除极向量环250

二、心室除极向量环250

三、心室复极向量环251

四、ST向量252

第三节 心电向量图导联体系与分析方法253

一、导联体系253

二、分析方法253

第四节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关系254

一、心电向量与导联轴之间的投影关系255

二、正交心电图255

三、心电向量图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关系255

第三十五章 正常心电向图258

第一节 P环258

第二节 QRS环259

第三节 T环259

第四节 ST向量及U环260

第三十六章 心房扩大与心室肥大261

第一节 心房扩大261

一、心电向量图形成机制261

二、心电向量图诊断261

三、心房扩大与心电图关系262

第二节 心室肥大263

一、左心室肥大263

二、右心室肥大264

三、双侧心室肥大266

第三十七章 心室内阻滞268

一、右束支阻滞268

二、左束支阻滞270

三、左前分支阻滞272

四、左后分支阻滞274

五、左间隔分支阻滞276

第三十八章 心肌梗死278

第一节 心肌梗死心电向量图形成机制及演变过程和分期278

一、心肌梗死心电向量图形成机制278

二、心肌梗死心电向量图演变过程和分期279

第二节 心肌梗死心电向量图定位诊断280

一、前间壁心肌梗死280

二、前壁心肌梗死281

三、前侧壁心肌梗死282

四、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82

五、下壁心肌梗死283

六、后壁心肌梗死285

七、灶性心肌梗死286

第三节 心肌梗死合并心室内阻滞287

一、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287

二、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阻滞287

三、心肌梗死合并左前或左后分支阻滞287

四、心肌梗死区内传导阻滞287

附:原发性ST-T向量改变288

一、心电向量图特点288

二、原发性ST-T向量改变与心电图关系288

第三十九章 心室预激289

一、心电向量图特点289

二、心电向量图分型289

三、心室预激合并其他异常290

第三篇 附图:心电向图图谱292

附录312

附录一 正常P-R间期的最高限度表312

附录二 自Ⅰ、Ⅱ导联查心电轴表312

附录三 自R-R间期推算心率及Q-T时限表313

附录四 心电图机的操作314

附录五 心电图模拟考试题320

心电图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3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