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林业碳汇计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怒云,吕佳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5432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森林-二氧化碳-资源利用-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林业碳汇计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土地利用部门二氧化碳排放与转移4
1.2土地利用部门减缓机会与潜力4
1.3气候变化的影响5
1.4为什么要进行碳计量6
1.4.1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碳计量7
1.4.2气候变化减缓项目或规划的碳计量7
1.4.3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碳计量8
1.4.4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碳计量8
1.4.5森林、草原与混农林业开发项目碳计量9
1.5碳计量方法与指南条款10
1.6本书的目的、组织和读者对象11
第2章 全球碳循环、二氧化碳排放与减缓13
2.1碳贮存量与流动量13
2.2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5
2.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15
2.4不同生物群落的植物和土壤内碳贮存量16
2.5土地利用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18
2.6土地利用部门减缓潜力20
2.6.1林业部门20
2.6.2农业部门21
2.7结论21
第3章 项目、规划的碳计量22
3.1国家温室气体清单22
3.2气候变化减缓项目与规划的碳计量24
3.3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计量26
3.4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的碳计量28
3.5森林、草原和农田开发规划与项目的碳计量29
3.6结论31
第4章 碳库与碳计量的测量频率33
4.1碳库特性34
4.1.1不同碳库的分布34
4.1.2碳库定义36
4.1.3碳库的流通量39
4.2碳库选择的标准40
4.3不同规划与项目的主要碳库41
4.3.1碳减缓项目42
4.3.2木材生产、土地保护和开发项目44
4.3.3国家级层面温室气体清单44
4.4监测碳库频率45
4.4.1地上生物量45
4.4.2地下生物量46
4.4.3枯落物和枯死木生物量46
4.4.4土壤碳47
4.5结论47
第5章 项目周期内不同阶段的碳计量49
5.1项目概念51
5.2项目建议书阶段52
5.3项目审阅、评估和批准阶段55
5.4项目实施阶段56
5.5项目监测阶段56
5.6项目评价阶段57
5.7碳减缓与不以碳汇为主要目的的土地开发项目57
5.8结论58
第6章 土地项目方法学60
6.1基线60
6.1.1建立基线情景的基本步骤62
6.1.2项目特定的与一般的基线情景62
6.1.3固定的和可调整的基线情景64
6.1.4碳减缓与以土地为基础开发项目的基线情景64
6.2额外性65
6.3永久性67
6.4泄漏68
6.5项目界限69
6.6项目尺度70
6.7结论71
第7章 基线情景与项目情景碳计量73
7.1估算碳贮存量的广义途径73
7.1.1以缺省值为基础的途径73
7.1.2以横断面现场研究为基础的方法75
7.1.3以模型技术为基础的方法76
7.2基线情景碳计量77
7.2.1固定的或可调整的基线情景的选择77
7.2.2估算项目周期内不同阶段的基线情景碳贮存量79
7.2.3估算和预测项目开发期间基线情景碳贮存量79
7.2.4碳贮存量的监测82
7.2.5应用模型估算基线情景碳贮存量85
7.3项目情景下的碳计量86
7.3.1项目开发阶段86
7.3.2监测碳贮存量的变化量88
7.4方法总结91
第8章 项目面积和边界的估算与监测92
8.1选择方法94
8.2地表方法95
8.2.1物理测量95
8.2.2全球定位系统(GPS)方法97
8.2.3参与式乡村评价(PRA)99
8.3遥感方法101
8.3.1航空照片103
8.3.2被动卫星数据104
8.3.3主动的卫星数据105
8.4估算与监测土地利用变化106
8.5结论107
第9章 碳库计量方法108
9.1估算碳库贮存量变化量的方法108
9.1.1碳通量方法109
9.1.2碳贮存量变化方法109
9.1.3碳通量方法与碳贮存量变化方法对比110
9.2估算碳库方法学的选择111
9.3估算地上生物量方法111
9.4估算地下生物量和根生物量117
9.5估算枯落物与枯死木生物量119
9.6估算土壤有机碳120
9.7结论122
第10章 地上生物量估算方法123
10.1选择土地利用类型和项目活动或植被类型124
10.2定义项目边界与图示土地利用类型或项目面积124
10.3层级项目区面积或土地利用类型128
10.3.1基线情景的层级化128
10.3.2项目情景的层级化129
10.3.3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层级化130
10.3.4层级化的步骤131
10.3.5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层级化中的应用131
10.4应用样地方法估算地上生物量132
10.5选择测量地上生物量库的适宜频率133
10.6测量估算地上生物量库所需要的参数133
10.7选择抽样方法与样地容量135
10.7.1抽样原理135
10.7.2样地类型与形状137
10.7.3样地数量139
10.7.4样地大小142
10.8现场工作准备与信息记录143
10.9抽样设计145
10.10抽样样地的位置与设计147
10.11指标参数的现场测量151
10.11.1地上乔木生物量152
10.11.2灌木156
10.11.3草本植物157
10.11.4草生产量158
10.11.5棕榈植物和木质藤本159
10.12记录和编辑数据160
10.13长期监测地上生物量161
10.14结论162
第11章 地下生物量估算方法163
1.1地下生物量163
11.2挖掘根164
11.3整体挖出深根166
11.4土壤芯或非树木植被的土壤坑167
11.5根冠比168
11.6异速生长方程169
11.7地下生物量的长期监测170
11.8结论170
第12章 枯死木与枯落物估算方法172
12.1枯死木生物量173
12.1.1枯立木173
12.1.2枯倒木174
12.2枯落物生物量175
12.2.1每年枯落物生产量方法176
12.2.2枯落物贮存量变化量方法177
12.3枯死木和枯落物的长期监测178
12.4结论179
第13章 土壤有机碳估算方法180
13.1土壤利用项目与温室气体清单中土壤碳计量181
13.1.1减缓项目土壤碳计量181
13.1.2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的土壤碳计量182
13.2土壤有机碳计量方法182
13.3土壤碳计量程序189
13.3.1土地利用项目层级和边界190
13.3.2确定测量频率190
13.3.3选择估算方法191
13.3.4选择抽样技术191
13.3.5现场准备工作192
13.3.6确定现场抽样点的位置192
13.3.7测量容重参数192
13.3.8野外提取土壤样本的步骤195
13.3.9实验室分析土壤样本196
13.3.10估算土壤有机碳196
13.3.11长期监测土壤有机碳196
13.4结论197
第14章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98
14.1在碳计量中的应用199
14.2遥感数据199
14.2.1遥感与地面参考数据208
14.2.2校正遥感数据208
14.3估算生物量的方法209
14.3.1应用遥感数据指标估算生物量210
14.3.2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估算生物量212
14.4不确定性和准确性214
14.5遥感测量不同项目类型的可行性215
14.6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216
14.7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216
14.8结论218
第15章 预测和估算模型220
15.1预测与估算碳贮存量的模型及其应用220
15.1.1生物量方程222
15.1.2 PROCOMAP223
15.1.3 CO2 FIX224
15.1.4 CENTURY225
15.1.5 ROTH3C-26.3226
15.1.6在国家层面温室气体清单中的应用226
15.2模型需要的数据和程序227
15.2.1应用生物量方程的步骤227
15.2.2应用PROCOMAP的步骤228
15.2.3应用CO2 FIX(第3.1.0版)的步骤229
15.2.4应用CENTURY(V.5)的步骤232
15.2.5应用ROTH的步骤234
15.3结论234
第16章 国家层面温室气体清单236
16.1 1996年IPCC指南条款修改稿238
16.2 IPCC 2003和2006指南条款239
16.2.1 IPCC指南条款(2003,2006)239
16.2.2 IPCC(2003,2006)制定清单步骤240
16.3土地利用类型碳计量方法241
16.4 IPCC 2003与2006清单指南条款241
16.5 IPCC 1996、2003和2006清单指南条款没有包含的内容242
16.6碳计量方法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的应用243
16.7估算碳排放和转移因子的方法245
16.7.1应用层级确定和选择温室气体清单245
16.7.2主要类型分析246
16.7.3土地利用类型和层级化248
16.7.4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地图249
16.8估算和监测生物量贮存量和变化量250
16.8.1抽样方法与样地位置250
16.8.2固定样地方法251
16.8.3监测生物量碳的参数以及监测频率251
16.8.4现场准备、数据格式和现场测量程序252
16.8.5分析与计算生物量碳的程序方法252
16.9估算与监测贮存量和土壤有机碳贮存量的变化量252
16.10 LULUCF或AFOLU领域温室气体清单估算报告254
16.11估算和降低不确定性254
16.12质量保证与控制255
16.13遥感技术在国家层面碳计量中的应用256
16.14结论256
第17章 估算碳贮存量和变化258
17.1树木地上生物量259
17.1.1应用采伐方法估算树木生物量259
17.1.2估算立木蓄积259
17.1.3应用材积表估算树木生物量261
17.1.4应用树木重量估算树木生物量262
17.1.5生物量方程263
17.1.6生物量转变和扩展因子268
17.1.7应用估算地上生物量的方法269
17.2非树木地上生物量269
17.2.1灌木与草本植物生物量270
17.2.2地上草生物量271
17.3地下生物量271
17.4计算枯死木与枯落物生物量273
17.4.1枯死木274
17.4.2枯落物275
17.5土壤有机碳276
17.6估算不同碳库的公式276
17.6.1计算气候变化减缓项目的碳贮存量与变化量278
17.6.2国家温室气体清单279
17.6.3计算木材生产项目生物量贮存量和变化量280
17.6.4混农林业、防护林、草原管理和土壤保护活动的碳计量280
17.7数据资源281
17.7.1碳计量需用的数据283
17.7.2数据资源283
17.7.3评价选择参数的标准289
17.7.4选择与应用碳计量参数值的步骤290
17.8结论291
第18章 不确定性、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293
18.1产生不确定性的原因294
18.2估算不确定性295
18.2.1简单误差传播296
18.2.2蒙特卡罗模拟297
18.3不确定性分析298
18.4降低不确定性299
18.5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300
18.5.1质量控制程序301
18.5.2质量保证检查程序301
18.5.3验证302
18.6结论302
第19章 碳计量与气候变化304
19.1二氧化碳浓度与气候变化305
19.2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306
19.3气候变化情景下预测碳贮存量变化的模型307
19.4气候变化对碳计量的影响309
19.5结论310
第20章 碳计量实践311
20.1森林碳计量311
20.1.1生物量法311
20.1.2蓄积量法311
20.1.3生物量清单法311
20.1.4涡度相关法312
20.1.5模型模拟法312
20.1.6遥感估算法312
20.2碳计量实践313
20.3生态服务市场的碳汇314
20.3.1生态服务市场314
20.3.2交易规划和计量标准315
20.3.3政府的作用316
20.4中国绿色碳基金316
20.4.1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建立316
20.4.2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发展317
词汇320
致谢329
热门推荐
- 142178.html
- 3829820.html
- 203332.html
- 2409081.html
- 2746005.html
- 849135.html
- 185795.html
- 1615070.html
- 2318643.html
- 35116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8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2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5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98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67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4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5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6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3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