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译世界名著 稳定货币运动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费雪著;谭秉文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38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译世界名著 稳定货币运动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李嘉图(一八一六年)以前10
第一节 稳定货币之意义10
一 以贵金属之重量为标准之稳定及以外汇为标准之稳定10
二 以购买力为标准之稳定11
三 价值标准之不正确性与其他标准之比较13
第二节 古代历史上之例15
一 古代希腊15
二 古代中国17
三 「银行货币」18
四 「花苞货币」20
五 马赛诸塞州之计表本位22
第三节 金块报告(一八一○年)前之最初观念表示24
第四节 金块委员会报告书(一八一○年)29
一 金块价格之高昂29
二 英兰银行董事之意见书30
三 金块委员会之结论32
四 李嘉图34
第二章 世界大战(一九一四年)以前40
第一节 最初之切实建议(一八二二年至一八五三年)40
一卢威40
二 鲁克42
三 史哥洛普44
四 宝德 瓦德 瓦尔瑞诸氏46
第二节 藉物价指数而改进(一八七六年至一八八九年)48
一 傑丰士48
二 吉芬51
三 皇家金银委员会罗勃生52
四 维罗 马莎 爱治华54
第三节 其他欧洲学者(一九○○年以前)58
一 瓦拉士 罗伟士 朱克幹58
二 威廉士 倍莱士 瓦理士59
三 韦克赛盖赛尔61
第四节 美国之学说(一八八七年至一八九五年)63
一 何东 瓦格 纽康 米士 安德鲁63
二 银问题之论战66
三 达玛 佛鲁士 房达 文恩 吉臣67
第五节 美国之学说(续)(一八九六年至一九○三年)70
第六节 「生活费昂贵」问题(一九○五年至一九一四年)77
一 金货膨胀77
二 对於生活费问题之关心78
第三章 学院化时代(一九一四年以降)89
第一节 美国89
一 运动之背景89
二 华仑 披尔逊 罗杰士 康门土92
三 史乃德 麦卡94
四 铿格 米杰尔 哈士汀 汉逊 爱迪98
第二节 美国(续)99
(哥仑比亚大学委员会报告书)100
一 不稳定货币与金本位之考察101
二 美国通货政策之目标102
三 矛盾的复兴政策之批评108
第三节 英国109
一辟高109
二 史谭玛110
第四节 英国(续)118
一 贝勒彼118
二 李非德119
三 铿士120
四 莎陀125
第五节 其他欧洲领袖人物125
一瑞典之韦赛尔 卡素尔 奥伦125
二 奥国爱士拉133
三 荷兰之史托德136
第四章 大众化时期(一九○五年以后)149
第一节 美国(一九二一年以后)149
一 稳定货币同盟与全国货币协会149
二 稳定货币协会151
三 社会之反响155
四 工商业者156
第二节 美国(续)159
一 农民159
二 银行家162
三 全国委员会166
第三节 英国(一九○五年以降)171
一 吉臣171
二 柏茀罗伦士174
三 苏迪175
第四节 英国(续)178
一工商界领袖178
二有组织之劳工182
三银行界185
第五节 德国——奥国——瑞士(一九○○年以降)192
一 盖赛尔192
二 巴佛利亚革命(一九一九年)193
三 自由经济194
四 「印花货币」194
第五章 立法化时期(一九三二年以前)206
第一节 若干货币法规206
第二节 联邦准备法案——一九一三年208
一 参议员提案中之货币稳定条例208
二 雪莱氏之提案209
第三节 首次最初稳定货币提案(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四年)211
一 赫士达决议案(一九一九年)达令傑法案(一九二○年)212
二 首次高士巴卢提案(一九二二年)212
三 首次高士巴盧提案讨论会214
四 第二次高氏提案(一九二四年)218
第四节 首次史德朗提案讨论会(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219
一 提案内容219
二 赞成之议论220
三 反对之议论史霹拉224
四 诺力士总裁229
五 米勒博士231
六 康门士教授之意见233
第五节 二次史氏提案讨论会(一九二八年)234
一 二次史氏提案234
二 高登淮莎博士之议论238
三 米勒博士之反对论242
四 赞成之议论244
五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二年之提案247
第六章 立法化时期(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256
第一节 高士巴卢提案讨论会(一九三二年)256
一 提案之内容256
二 农民之赞助257
三 其他赞成议论259
四 联邦准备制度之反对263
五 众议院通过此案267
第二节 佛烈查提案讨论会(一九三二年)268
一 金融界之反对268
二 赞成之议论270
三 财政部之反对271
四 联邦准备制度之反对272
五 高氏提案与佛氏提案之命运275
第三节 「货币机关」提案讨论会(一九三四年)277
一 提案内容278
二 一般意见279
三 蘭德氏之议论280
四 反对之议论282
五 赞成之议论286
第七章 联邦准备制度(一九二○年以后)291
第一节 一九二○年之通货收缩291
一 财政部长之支配联邦准备政策292
二 信用收缩之原因292
三 参议院决议案295
四 信用收缩之实际296
五 收缩之非货币的解释299
六 农业考察团300
第二节 联邦准备制度对通货稳定之意见302
一 各联邦准备银行总裁之意见302
二 联邦准备局与联邦谘询局307
第三节 联邦准备政策311
一 确切政策之缺乏311
二 国际金本位之恢复312
三 生产——消费指数315
四 物价水准之低落317
第四节 稳定之权力317
一 权力及其限度318
二 一切权力之否认321
第八章 联邦准备制度(续)326
第一节 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九年间联邦准备制度之运用326
一 黄金膨胀之防止326
二 公开市扬权力之发现327
三 一九二三年通货膨胀之防止328
四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八年间公开市场业务与贴现率之变动331
五 动作之时间性333
第二节 证券市场之投机334
一 联邦准备制度责任问题335
二 统制投机事业之建议338
三 如何制止投机之行动340
第三节 证券市场崩溃之后344
一 通货膨胀之恐虞344
二 通货收缩之流行347
第四节 其他干预通货稳定手段349
一 内部之冲突349
二 重要影响之变更352
三 政治影响353
第五节 对於联邦准备制度之意见355
一准备局委员之意见355
二 一议员之意见357
三 一经济学之意见357
四 一银行家之意见358
第九章 海外之正式承认365
第一节 有国际重要性之会议365
一甘赖夫委员会(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一九年)365
二 一九二○年之比京会议368
三 热诺亚会议(一九二二年)370
第二节 国际组织373
一国际联盟经济恐慌问题委员会373
二 讨论社会政策之国际会议374
三 社会改进问题之国际协会376
四 国际劳动局377
第三节 国际联盟金代表团377
一 起源378
二 第一次报告书379
三 第二次报告书380
四 最后报告书381
五 异议书383
第四节 麦米伦委员会385
一 麦米伦委员会之委派385
二 中央银行之任务387
三 国内货币政策之目标388
四 结论389
第五节 渥太华会议391
一记事录391
二 加拿大方面之意见393
三 澳洲方面之意见394
四 南菲洲方面之意见395
五 印度方面之意见398
六 英国方面之意见399
七 渥太华报告书401
八 结论403
第十章 海外货币政策之实施410
第一节 英国放弃金制(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一日)410
一原因410
二 利益之丧失411
三 利益之获得413
四 将来之政策414
第二节 瑞典稳定货币之实施(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八日以降)415
一 新政策之构成(一九三一年)415
二 政策之改订(一九三二年)417
三 消费指数之建立418
四 瑞典中央银行消费指数之稳定420
五 专家委员会报告书(一九三三年)422
六 一九三三年瑞典中央银行之运用424
七 结论424
第三节 澳大利亚之经验426
一 科柏兰教授427
二 澳洲恐慌之过程429
三 通货膨胀论者与收缩论者430
四 折衷之道科伯兰委员会431
五 「内阁计划」432
六 此种计划之国内影响434
七 此计划之国际的影响438
八 澳大利亚政策之现在与将来439
九 澳洲经验与教训440
第十一章 罗斯福政策之开端(一九三三年以后)447
第一节 美国放弃金本位447
一 紧急之处置447
二 美国之新政策448
三 总统之权力449
第二节 伦敦经济会议451
一 起源及准备451
二 政策之冲突453
三 罗斯福总统之咨文457
四 美国代表团之失败460
五 「货币之廓清」461
第三节 新货币政策之开端462
一 反对论之开始462
二 购金政策464
三 一九三三年之金问题论战467
四 罗斯福总统之前进471
五 一九三四年之金准备法案472
六 一九三四年之购银法案475
附录一479
第一节 自叙479
第二节 拙著摘录495
第三节 管见501
附录二512
关於瑞典稳定通货之论战512
附录三527
稳定货币协会名誉副主席之一部分名单527
附录四530
全国委员会出版物(自一九三三年一月该会成立以来者)530
附录五535
稳定提案表(在国会七十二次大会第二三次讨论会以及七十三次大会第一及第二次讨论会提出者)535
附录六541
参考书摘要541
热门推荐
- 294527.html
- 1992635.html
- 1372754.html
- 807344.html
- 543969.html
- 2195819.html
- 3282117.html
- 3660577.html
- 1834839.html
- 71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4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8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8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6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91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58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9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52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