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震地质学简明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地震地质学简明教程
  • 陆仲家,黄培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04250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震地质学简明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上篇地质学基础3

绪论3

第一节地质学的研究对象3

第二节地质学的研究内容3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3

二、地质发展历史与地质年代4

三、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5

四、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7

五、地质学的应用问题9

第三节 地质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11

一、特殊的研究场所11

二、庞大的空间尺度11

三、漫长的时间尺度12

四、综合复杂的作用12

五、独特的研究依据13

六、特殊的研究原则14

七、解决问题的困难性15

八、研究的重要性16

九、初学者的陌生感16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7

第一章地球概况17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特征18

一、海陆分布特征18

二、海陆起伏特征19

三、陆地地形特征19

四、海底地形特征21

第三节地球的构造特征24

一、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特征24

二、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特征25

第一节地壳的元素组成33

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33

第二节矿物34

一、矿物的概念34

二、矿物的肉眼鉴定37

三、矿物的分类44

四、常见矿物及其主要特征44

第三节岩石55

一、概述55

二、火成岩56

三、沉积岩74

四、变质岩84

一、沉积发展历史的研究93

第一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93

第三章地质年代93

二、生物发育历史的研究95

三、切割律的研究99

第二节绝对地质年代及其测定100

第三节地质年代表104

第四章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105

第一节地壳运动105

一、地壳运动的定义105

二、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105

三、地壳运动的证据109

四、地壳运动与岩层(地层)产状112

第二节地质构造114

一、地质构造的定义114

二、褶皱构造114

三、断层(断裂)构造123

第五章大地构造学基础138

第一节地壳和上地慢构造138

一、地壳的不均一性139

二、莫霍面的性质与起伏139

三、上地幔顶部固态层的不均一性140

四、上地幔低速层的分布与特征140

五、岩石圈类型与地壳构造单元的划分142

一、地槽及其基本特征152

第二节槽台学说简介152

二、地台及其基本特征156

三、槽台学说所划分的大陆地壳构造单元158

四、槽台学说对地壳构造演化的认识159

第三节 板块构造学说简介161

一、大陆漂移学说161

二、海底扩张学说169

三、板块构造学说179

四、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作用与地壳演化的认识183

第一节 中国地势特征190

第六章 中国区域构造概述190

第二节 中国大地构造位置191

第三节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及中国槽台的主要特征193

一、中国大地构造分区193

二、中国槽台的基本特点196

第四节 中国的深断裂200

一、概述200

二、中国深断裂构造格局200

三、中国主要深断裂简介211

二、早元古代末至晚元古代末阶段213

一、太古宙至早元古代阶段213

四、中国深断裂特征213

第五节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213

三、晚元古代末至早寒武世末阶段214

四、古生代发展阶段214

五、中、新生代发展阶段214

第六节 中国板块构造概论216

一、中国及邻区中新生代板块构造及其意义216

二、中国古板块的研究219

第七章地震活动与地震成因类型229

第一节地震的基本概念229

下篇地震地质学229

第二节地震的分布231

第三节地震的成因类型235

一、天然地震235

二、人工地震236

第八章全球地震活动带与板块构造239

第一节板块边界与地震带的分布239

第二节 不同边界类型地震活动特征240

一、洋脊型240

二、转换断层型240

三、沟-弧系俯冲型242

四、地缝合线碰撞型245

第九章 中国及其邻区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构造活动性246

第一节 中国及其邻区的强震活动区246

第二节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帕米尔地震区地震活动248

特征248

第三节天山和阿尔泰地震区地震活动特征250

第四节 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特征252

第五节东南沿海和台湾地震区地震活动特征254

第十章 中国地震活动断层分布及其特征257

第一节地震活动断层的研究方法257

一、地震活动断层在航片和卫片上的标志257

二、活断层在地貌上的标志260

三、地震活动断层带内断层泥的研究262

四、断层活动位移量的研究262

五、断层活动的年代研究264

第二节活动断层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274

一、地震发生区或震源带的确定274

二、未来地震最大震级的判别274

第三节中国的活断层特征276

一、中国活断层的分布概况276

二、中国活断层的位移总量和滑动速率280

一、古地震研究的意义287

第一节 古地震研究的意义和古地震标志287

第十一章古地震研究287

二、古地震的研究方法288

三、识别古地震的主要标志289

第二节古地震震中烈度和震级的确定293

一、古地震震中烈度的确定293

二、古地震震级的确定295

第三节 古地震的年代测定研究和复发周期的推算298

一、14C法的具体应用实例298

二、利用古地震断层陡坎坡角变化的实例301

一、地应力测量法304

第十二章 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304

第一节 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方法304

二、形变测量306

三、震源机制分析308

四、模拟实验方法314

第二节 我国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317

一、东部地区317

二、西部地区322

第三节我国现代构造运动特征324

一、东部地区324

二、西部地区328

第十三章地震现场宏观调查333

第一节地震现场宏观调查的内容及意义333

一、地震现场宏观调查的内容333

二、地震现场宏观调查的意义333

第二节地震现场宏观调查的方法334

一、建筑物破坏程度的调查334

二、地震断层调查335

三、地裂缝调查336

四、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震害调查338

五、砂土液化造成的震害调查339

第三节地震烈度的确定344

附录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347

震情分析指南》(试行)347

第十四章 中国地震区划研究355

第一节 中国地震区划研究概况355

第二节地震区划图的编制356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图件的编绘工作356

二、潜在震源区的划分359

三、地震活动性参数研究359

四、地震动衰减关系361

五、地震危险性概率综合评定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