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苏轼文艺美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启鹏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3003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苏轼(1036~1101)-文艺美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苏轼文艺美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苏轼文艺创作轶闻4
一、杜撰典故当论据:《刑赏忠厚之至论》4
二、有感而发的《南行前集》5
三、深刻的人生哲理:“飞鸿雪泥”6
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8
五、戏说王安石的《字说》9
六、悲歌为黎元10
七、“成竹在胸”画传神12
八、倾城随太守,围猎创新词13
九、“十年生死两茫茫”:首创用词来悼亡15
十、“东坡”居士有深意16
十一、“蛇黄”“牛黄”与“人黄”18
十二、父子夜探石钟山19
十三、苏学士巧对辽使21
十四、巧用诗词二例22
十五、“海棠虽好不留诗”25
十六、诗词点化歌女琴操27
十七、“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29
十八、东坡巧用诗词判案30
十九、法官以文助“犯人”32
二十、全才东坡善对对34
中篇 文艺创作形式39
一、散文创作39
(一)奇:苏轼的散文特点39
(二)亭台阁记的艺术技巧48
(三)历史人物论的艺术技巧55
二、诗歌创作61
(一)苏轼的“以议论为诗”61
(二)关心民瘼的诗68
(三)思考人生的诗78
(四)苏东坡的岭南诗学88
(五)苏轼的和陶诗94
(六)苏轼《纵笔》诗赏析109
三、词的创作113
(一)苏轼的“以诗为词”113
(二)苏轼词活用典故技巧124
(三)密州三曲的艺术技巧129
(四)《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画美133
四、苏轼的书画创作美学思想137
(一)画论138
(二)书论142
(三)苏轼书画创作的美学思想146
下篇 文艺美学论点155
一、苏轼文艺美学的精髓:水155
(一)水:苏轼宇宙观形成的基础155
(二)风水相遭:苏氏文学家学渊源及时代意识158
(三)水的特征:苏轼的文艺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161
二、创作目的论:言必中当世之过165
(一)“言必中当世之过”提出的客观环境166
(二)苏轼“言必中当世之过”的内容168
(三)怎样才能写出“言必中当世之过”的文章171
三、创作源泉论:留意于物,往往成趣174
(一)精彩的文艺作品往往从客观事物中悟出175
(二)观察要抓住事物本质的东西,尤其是细节,一定要抓住,不能想当然177
(三)观察的方法179
四、创作灵感论:清景一失后难摹181
(一)苏轼对灵感的描述182
(二)对东坡灵感论的分析182
(三)获取灵感的主要方式184
(四)东坡灵感论的理论贡献187
五、创作构思论:胸有成竹189
(一)创作必须先构思好,方能下笔190
(二)构思的重点是艺术形象,且这个形象一定要“合于天造,厌于人意”191
(三)构思的方法192
(四)“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194
六、创作风格论:平淡自然197
(一)苏轼关于平淡自然风格的论述199
(二)苏东坡对平淡自然风格本质的揭示200
(三)立意奇特与语言平淡的关系200
(四)怎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平淡自然风格的文艺作品201
(五)苏轼平淡自然文风对后世的影响204
七、创作标准论:辞达205
(一)苏轼之前对辞达的有关论述205
(二)苏轼发表辞达说的历史背景206
(三)苏轼有关辞达的论述208
(四)苏轼辞达说的内涵208
(五)怎样才能做到“辞达”209
(六)苏轼辞达说对写作学的贡献211
八、创作创新论:自是一家212
(一)“自是一家”创作理论的提出212
(二)“自是一家”的内涵215
(三)怎样才能做到“自是一家”219
九、创作修养论:道技两进223
(一)苏轼关于“道”的含义224
(二)苏轼关于“技”的含义227
(三)怎样才能达到“道技两进”229
十、创作技巧论:随物赋形234
(一)“随物赋形”创作技巧的提出234
(二)“随物赋形”的内涵235
(三)做到“随物赋形”的关键:求物之妙,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243
十一、文学批评论:品目高下,市有定价243
(一)文艺批评有标准244
(二)文艺批评的态度:诚恳、中的245
(三)批评的方法247
(四)提高文艺批评能力的途径:要有深广的社会阅历251
十二、苏轼的审美追求:味外之味252
(一)苏轼有关“味外之味”的论述252
(二)苏轼形成“味外之味”审美情趣的原因255
(三)苏轼“味外之味”审美情趣的创作实践260
附录:苏轼文学艺术创作理论概要年表265
主要参考书目275
后记277
热门推荐
- 591729.html
- 1753539.html
- 791646.html
- 668677.html
- 3890808.html
- 624023.html
- 833140.html
- 3887831.html
- 2447820.html
- 657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23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2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50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2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8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04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5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62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7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4640.html